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综述*
2016-04-13费萍
费 萍
(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综述*
费萍
(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54)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研究意义、内涵、类型、特点、理论依据、相互关系和建设等方面梳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轨迹进行了展望,应该拓展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研究内容,以达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19
现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以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错综复杂,影响性质、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的趋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既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关照,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理论诉求。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发展而发展。在笔者通过CNKI检索到的文献资料中,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题的专著为零,硕士学位论文13篇,博士学位论文为零,学术论文198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题的专著为零,硕士学位论文5篇,博士学位论文为零,学术论文245篇。本论文拟从研究意义、内涵、类型、特点、理论依据、相互关系和建设等方面梳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据此展望其未来发展轨迹,为深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是陆庆壬。1986年,陆庆壬在其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提出“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由此,揭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序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者系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奠定了理论基石。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系统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本文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内涵、类型、特点、理论依据、建设等基本问题进行历史梳理。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意义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解答了本研究的价值所在,是开展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学界从多个角度阐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一是从理论与实践阐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如高小军指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1]。二是从环境尤其是现代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阐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徐晓影指出,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社会大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同辈群体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等现代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2]。三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阐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张伟莉指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把握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促使教育客体形成正确思想[3]。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研究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对其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对其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研究,遵循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研究的理路,普遍将其界定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如黄蓉生、邓卓明将影响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教育环境界定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4]37。沈维凤、周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界定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事物内在要素及其要素结构的所有内外部的社会因素[5]。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是由众多环境要素构成的。不同环境要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质和影响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从类型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要素,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界普遍以范围大小为标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但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具体包含的内容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焦翠丽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微观环境主要指与人们的活动直接相关的局部环境因素[6]。罗成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人际环境等方面;外部环境包括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中观层次——社区环境,微观层次——家庭环境[7]。李鸿波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划分为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中观层面的硬环境和微观层面的软环境[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的研究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改造环境的消极因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高效运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的研究,代表性观点如下。邓卓明从系统论出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概括为:系统性、社会性、广泛性、动态性、渗透性、目的性[9]196-198。沈维凤、周莉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要素结构的所有内外部的社会因素出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概括为:客观性、复杂性、动态性[5]。刘娜基于由家庭、学校、社区和传媒等环境因素所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性特点出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概括为:结构的复杂性与影响的广泛性、动态的发展性与具体的可控性、教育效果的潜在性以及长远性[10]。
(五)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的研究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的梳理和挖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理论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主要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依据。代表性观点:一是高小军的从隐性课程、哲学和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理论依据[1]。二是焦翠丽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和开发提供的理论指导[6]。三是刘晓艳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环境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指导[11]。
(六)关于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受环境的影响,又对其产生反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界对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质、影响特点、影响范围以及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影响性质方面论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徐晓影联系实际分析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二是从影响特点方面论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焦翠丽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概括为:导向性影响、开放性影响、渗透性影响[6]。三是从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方面论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黄蓉生、邓卓明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既分析了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特点,又分析了青年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特点[4]195-218。李辉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因果互动论述了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12]。
(七)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逻辑终点。但对环境建设的研究,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现有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邓卓明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创新现状的分析,系统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创新的原则和途径[19]202-215。学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徐晓影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条件[2],顾晓英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13],冯开甫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14],周先进、李颂明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措施[15]。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发和创造的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笔者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学者从环境开发和创造的视角来系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环境对教育尤其是对德育的影响,一直是西方学者关注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此均有论述。苏格拉底提出,要使教育培养出好公民,必须有一个好社会。柏拉图提出,好的行为是好的本性与好的环境结合的产物。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是被环境塑造的。在近代西方,关于教育与环境论述最多的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其内在潜能的发展变为现实。对现代教育影响较大的美国思想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论断,强调了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发挥大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日本铃木孝等著的《现代道德教育》、美国卡扎米亚斯著的《教育的传统和变革》都指出了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著的《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摩里斯·贾诺维茨著的《军人的政治教育》,都强调了经济、军事、科技、法律环境因素在个体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美国学者罗尔斯顿著的《环境伦理学》系统阐释了环境对道德伦理的影响。在现代环境因素的研究方面,尼葛洛庞提出的“数字化生存”,马克·波斯特提出的“超级全景监狱”,都强调了媒介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德国学者布译曼和波伯等人试图建立“教育环境学”,侧重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开拓者。关于环境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不仅散见于西方学者的个人研究,也形成了诸多流派,如行为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详细介绍了西方社会,对环境教育作用持肯定倾向的行为主义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对环境教育作用持否定倾向的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以及对环境教育作用持折中性倾向的境遇伦理学。国外关于环境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理论借鉴。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立足研究现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是本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和归宿。本文将简要介绍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重点阐释未来发展前景。
(一)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类型、特点、影响等的研究,出现了较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为日后深入研究该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石。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目前,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普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借鉴、移植,有的甚至简单套用相关术语、个别结论。单一的研究视角不利于研究的拓展与深化。第二,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现有研究中,仍存在着许多未涉足和深入的领域,尤其是对微观环境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真空地段和薄弱环节,亟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系统探究。第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方法略显单一,主要表现为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第四,研究内容有待深化。在研究内容方面,部分理论观点没有达成共识,许多理论问题有待深化。
(三)未来展望
综观研究现状,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石,其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立足现有研究,未来我们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拓展研究视角。从不同视角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研究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科学化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主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但过于单一的研究视角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科学化发展。笔者认为,应从多个方向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视角: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环境论为指导。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吸收借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同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也应吸收借鉴相关学科中关于环境与教育关系的论述。
2.拓宽研究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涉及的论域非常广泛。我们应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拓宽研究领域,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以其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善。针对现有研究的真空地段和薄弱环节,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心理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同辈群体环境和校园生活社区环境等的研究。
3.丰富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在未来研究中,应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方法。其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以范围为标准,划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观点在学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一理路进行的。但现有研究中,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虚拟环境、媒介环境等宏观环境的研究较多,而对微观环境如家庭环境、同辈群体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的研究较少。在未来研究中,应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二,应然研究与实然研究相结合。应然研究涵盖两个方面: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的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包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内涵、类型、特点、影响等的研究。实然研究主要基于现代社会条件下,不同环境因素尤其是现代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探究建设对策。现有研究中,应然研究较多,实然研究较少。在未来研究中,应将应然研究与实然研究相结合。其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现有研究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性质、类型的定性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变化发展趋势的定量研究较少。未来研究中,应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4.完善研究内容。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以下问题的研究。其一,准确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界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在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时,只强调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笔者认为,在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既要突出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要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其二,科学划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究竟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该如何分类,目前学界存在的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划分可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的划分标准,从环境要素的范围、性质、内容及发生作用的性质展开。其三,精确提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目前,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点的提炼普遍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境和其他环境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只有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因素才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笔者认为,在提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时,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视角提炼其特点。同时,紧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其他环境的区别而具有的特点尤其是育人特点。其四,科学论述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目前,学界对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普遍是从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展开的。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影响人,人改造环境。笔者认为,在研究二者关系时,不仅要看到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其五,科学借鉴相关理论。目前,理论借鉴的最大问题是:对相关理论只是介绍式的,没有与研究实际整合。笔者认为,在未来研究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环境论为指导,充分借鉴相关理论,并使其契合于研究实际中,使其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服务。其六,丰富环境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辩证的统一于社会实践的论断,科学解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何以可能建设: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受环境的影响,但是,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反作用于环境,创造出适宜自己生存发展的新环境。同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环境。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研究中,优化研究较多、开发和创造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着大量教育资源急需我们去开发。主动创造优良环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题中之义。因此,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发和创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小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2008:11-15.
[2] 徐晓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8:9-23.
[3] 张伟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6:14.
[4] 黄蓉生,邓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 沈维凤,周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理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29-30.
[6] 焦翠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6-9.
[7] 罗成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1:2-3.
[8] 李鸿波.基于环境因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63-65.
[9] 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刘娜.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162-163.
[11] 刘晓艳.中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10-15.
[12] 李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5(7):28-29.
[13] 顾晓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环境的构建[J].理论界,2006(4):145-146.
[14] 冯开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和途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3):47-49.
[15] 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77-79.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bout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EI Ping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about environ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the significance, meaning, types, characteristic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struction. On this basis, it analyze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looks into the future trajectory of the research. Finally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xpand the research angles and field, and to enrich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cont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2-0073-05
[作者简介]费萍(1979- ),女,四川泸州人,重庆理工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10-22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研究”(12xks034)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