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助学金制度的优化研究——基于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分析

2016-04-13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优化大学生

王 鹏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国家助学金制度的优化研究
——基于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分析

王鹏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有效减轻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很好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但是,在国家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个别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却频频发生,诚信意识脆弱、感恩意识淡薄、利己主义至上。文章对这些思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制度;优化;大学生;思想问题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24

国家助学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以保证其专心求学、顺利完成学业,在物质和精神上激励他们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然而,近年来随着资助金额的不断增大,个别大学生的申请目的不纯以及对资助金使用不当等问题愈发凸显,这些思想问题严重背离了国家助学金设立的初衷。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中,有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制度的育人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发生。因此,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归因分析对国家助学金制度的优化意义重大。

一、道德滑坡,大学生思想问题在国家助学金制度下暴露无遗

(一)诚信,湮没在利益之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唯有秉持真诚之性、怀赤诚之心、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直之心。诚信对大学生而言,是其在人生道路上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又受到充斥在社会中的唯利是图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额的国家助学金面前“不堪一击”,致使他们最终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丧失了诚信意识。就国家助学金制度而言,由于现行制度对于贫困生困难等级的界定,只定性而不定量,即只规定了贫困生的申请条件,而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这就给贫困生困难等级的界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得个别诚信缺失的大学生有隙可乘[1]。一些贫困生为了获得国家更高等级的助学金,有意夸大贫困事实,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信息;更有甚者,一些非贫困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申请资格,肆意捏造贫困事实、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诸如此类不讲诚信的行为已非偶发状况,在每年的申请中、在每个年级的申请中都有。

(二)感恩,“知行不一”

国家助学金制度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体现出党和政府给予贫困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关心。虽然多数大学生都懂得感恩,也能够积极回馈这种恩惠,但是部分受助大学生对国家的资助却缺乏感恩的实际行动,难以做到感恩的“知行合一”。国家助学金制度本身并没有规定受助者需要感恩并回报,因此感恩教育工作应该由各高校来做,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大多把制度的实施作为一项事务性的操作,而忽视了制度的背景搁置了制度的初衷。在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高校普遍重视励志教育而轻视感恩教育,且尚未形成一套具体的、系统的和有效的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感恩教育的缺位使得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不断淡化,更难以外化为实际的感恩行动,缺乏感恩意识的受助学生也不能有效承担一定的义务,所以出现了享受资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的问题。

(三)极端利己,以自我为中心

在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个别大学生表现出极端的利己主义倾向,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实用化,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由于过于重视金钱和强调个人利益,即使在同等贫困的条件下,他们也只会顾及自身的需要,而忽视其他同学的需求,当道德信仰和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选择利益需求。在民主评定环节常常发生的一些损人利己行为,如“结伙成派”的拉票情况,以及指责他人、攻击他人的不和谐现象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2],而且使利己主义滋生蔓延。

二、多措并举,全面优化国家助学金制度

(一)思想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起自强自信的意识,防止受助学生出现在遇到困难时就寄希望于他人帮助的依赖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贯穿到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的始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座谈会、班会、征文和演讲等形式开展,同时穿插一些正反面典型案例的教育,以实际生动的案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诚信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失信的严重后果,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以讲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从而加强学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诚信意识,杜绝以伪造贫困证明获得助学金等不讲诚信行为的发生。其次,强化感恩教育,国家助学金的无偿资助赋予其施恩的属性,大学生应当积极回报所受到的恩惠,所以高校要培养受助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更重要是引导受助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达到“知行合一”。最后,高校还要正确引导并规范大学生的价值观,剖析利己主义的错误性。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是优化国家助学金制度最重要的一环。

(二)运作层面:细化评选工作,规范评定程序

国家助学金评选的工作必须细致入微,各环节都要严格谨慎。在资格审查的环节,从辅导员到学校要逐级严格审核生源地开具的贫困证明是否真实有效,要参照申请者当前的生活状况及消费水平,来评估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以及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符合实际[3]。在民主评议环节,辅导员作为评议工作的监督者,务必要保证民主评议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大对民主评议投票及唱票环节的监督力度,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纠正出现的错误,防止民主评议变成走过场;对于疑似谎报和虚报贫困信息的情况,应采取电话调查或实地走访的形式进一步核实。要保证民主评议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首先,要把评议小组的构成合理化、规范化: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评议小组的组长,由主要班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各寝室代表作为组员,以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为监督,这样的成员构成和评议过程,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评议结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其次,班级民主评议的过程要严格按照学生手册规定的程序执行,到场人数必须达到规定比例,投票、监票和唱票的工作必须在所有人的监督下进行,同时还要做好评议的会议记录,所有评议小组人员签字后长期留存。再次,建立一个动态的贫困生档案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评议工作的效率,还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贫困生的信息。如果将所有贫困生纳入该系统,并且定期更新贫困生的各项数据,就可以及时并直观地、准确地了解每个贫困生的经济状况,以此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4]。

对国家助学金的解释和宣传工作是评选工作的第一步,学生工作部门及辅导员要让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性质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国家助学金设立的目的,申请的条件,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班级民主评议是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和辅导员掌握申请者真实的经济状况的重要渠道,评议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最终名额的确定和评定等级,因此在评议的过程中,必须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杜绝评议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公示工作作为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的最后环节也不可轻视。公示工作要确保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示内容要准确。对于审核把关不严而造成公示信息不准确的情况,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二公示时间要合理科学。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看到公示的结果。第三公示结果要公开、公平、公正,应允许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学生进行申诉。

(三)保障层面:建立健全诚信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诚信追究制度,是国家助学金制度卓有成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诚信追究制度,即对于受助大学生的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不仅要追回助学金还要追究其违规违纪责任,如无故旷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赌博或将助学金用于旅游、奢侈消费等行为。辅导员可以通过听取同学反映、走访宿舍等方式对受助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核实,对违规违纪行为严重者可以考虑取消其下一年度的助学金申请资格,并在该学生的诚信档案中做不良记录。同时,学校应把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作为制度约束的辅助,从思想上培养贫困生的诚信意识。通过与受助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把握好每个受助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思想认识的偏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信追究制度作为诚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具备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功能,还可以保证资助金评选和发放的公平、公正。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在评议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和预防性,注重精神层面的“脱贫”,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生自身层面自觉减少思想问题的发生。

国家助学金制度设立至今仍处在发展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并完善,唯有充分发挥出国家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塑造其健全的道德人格,才能彻底解决在国家助学金制度下暴露出的大学生思想问题。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永.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制度的几点建议:基于对申请者诚信的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4(3):94.

[2] 张彦坤.高校国家奖助学金量化评定管理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06.

[3] 杨宏兰.我国国家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高校贫困生分析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5(15):72.

[4] 高晓光,王泉清.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N].吉林日报,2015-04-28(8).

A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for State Stipend——BasedontheAnalysisof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Problems

WANG Peng

(HuakeInstitute,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Admitted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te stipend system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economic burde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and commendably promotes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ts issuing,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some students, such as poor sense of integrity and gratitude, and overstress of self-regard, arise frequently.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several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system for state stipend.

[Key words]system for state stipend;optimization;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2-0094-03

[作者简介]王鹏(1985-),男,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辅导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系艺术。

[收稿日期]2015-12-29

猜你喜欢

优化大学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