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2016-04-13张华敖莹

关键词:普通话发音语言

张华,敖莹

(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张华,敖莹

(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为解决教师语言训练内容压缩、有效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流程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有必要开展教师语言训练有效性研究。针对目前教师语言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普通话模块的微格教学训练模式、一般交际语言模块的学生主体教学训练模式和教育教学语言模块的网络个性化辅助训练模式,可以增强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模块设计;训练模式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语言。教师语言课程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师职业技能必修课程。长期以来,相关学者对教师语言课程进行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如马小琴研究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1];杨英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了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2],等等。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语言训练模式仍然是当前影响学生口语技能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教师语言训练内容存在问题分析

(一)现有教师语言课程内容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话训练是教师语言训练的前提,贯穿课程始终;一般交际语言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育教学语言训练的基础;教育教学语言训练是一般交际语言训练的提高和扩展[3]。三者循序渐进,缺一不可。然而,目前随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增多,一些高师院校随意压缩教师语言课程内容,有的将教师语言教学内容直接变成了普通话训练内容;有的则在普通话内容基础上加上少之又少的交际语言训练内容等,致使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交际语言训练和教育教学语言训练内容缺失,从而导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语言能力整体下滑。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整体性。很显然,现有的教师语言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语言课程应丰富一般交际语言训练内容,增加教育教学语言训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教师语言课程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体现教师专业特点的课程。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有效训练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灌输式课堂为引导式课堂,变被动式课堂为主动式课堂,变一言式课堂为互动式课堂。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以往的教师语言惯性依然存在,部分教师语言中仍充斥着单向传送、强制灌输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高校实行学分制后,一些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语言课时被压缩,部分教师因担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不会,大量地讲授,导致理论讲授占用了大部分学时,而口语技能训练无法达到应有的强度,有效训练时间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这种“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只会

拿笔考试,一旦在众人面前口语表达时就会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为学生营造适合教师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互动对话的主人,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通过情境教学,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训练过程个性化体现不足,难点训练不够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学生,语言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方音浓重,说话让人难以理解;有的发音比较标准,只是表达内容不尽如人意等。对于前者需要加强普通话训练,而对于后者教学难点则应从普通话转移到交际语言及教育教学语言训练上。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统一集中在上百人的课堂上,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差异的学生,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很难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在师生交往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地展示自我。因此,有必要构建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教师语言训练模式,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教师语言模块训练模式的设计

(一)普通话模块的微格教学训练模式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n the imbalance growth of cities and counties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的矫正或强化问题,它是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学生发音技能的高效方法。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将普通话内容分解成科学发声、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说话等进行讲解与训练。

1.确立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上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课程的要求是什么,对照检查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短板。如“普通话声母”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掌握了上述方法,声母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这个目标研究自己哪个声母的发音存在问题,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发音学习,避免空泛讲解。

2.微格教学。教师通过“音素训练—单音节训练—双音节训练—综合应用训练”的微格训练流程,使学生能够分层级地得到训练[4]。例如,普通话声母教学中,第一步骤是通过对普通话22声母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通过声母训练,让学生把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达到准确发出普通话声母的目标。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声母训练的基础上,依次进行单音节训练、双音节训练,纠正学生发音位置、发音方法等缺欠。第三步骤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发音训练,如通过读句、读文等练习,提高学生普通话训练的有效性。

3.表象分析。通过归纳学生发音特点和典型问题,对学生发音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例如,辽宁长海县的学生很难发准平翘舌音,原因在于长海县的大、小长山等主要岛屿的方音习惯。一种情况是将zh、ch、sh与z、c、s领属的字,一部分读成了齿间音或接近于齿间音(将舌尖夹在上下齿之间或用舌尖接近上下齿之间发音),如纸、子等;还有一部分读成了舌尖中音d、t,如窗、祖等。另一种情况是zh、ch、sh领属的字有一部分被读成了舌叶音(用舌叶抵住或接近上齿龈发音),如知、池、商等。教师只有根据不同地区的方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才能达到高效训练的教学效果。

4.微格训练。将学生按照方音特点进行分组,每组明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内容,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发音问题,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进行个性化的微格训练。通过学生互相检查和教师个别辅导,实现矫正方音、攻克难点的目的。

5.综合提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朗诵、讲故事、普通话及辩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校园里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调动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将课内、课外训练紧密结合,达到综合提升普通话的水平。

普通话训练是教师语言基本发音训练,是教师语言训练的基础训练。所设计的训练方法对矫正地方方言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训练的学生普通话测试通过率明显提升。

(二)一般交际语言模块的学生主体教学训练模式

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1.自拟话题。最初学生进行交际语言练习时,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教师可结合一些真实的视频资料,通过精讲为学生提供示范。然后,教师确定主题,要求学生在大的主题下,根据模拟场合的交际内容,自己拟出具体题目。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猎奇,题目在主题范围内不设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选择的题目各具特色,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热点问题,如“我在网络上学习”“手机是我的朋友”等。

2.自主准备。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撰写发言稿,完成自我演练过程。发言要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对象,以讲述自身经历、感受及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1)主题突出、新颖。无论是叙事、说明,还是议论、抒情,都力求围绕中心讲深讲透,讲出新意。(2)结构严谨、完整。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尾简洁有力。(3)选材真实、生动。选择的材料应是生活中真实、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4)语言简洁、易懂。多用生动形象、简短精练、通俗的语言,避免过于深奥、晦涩的语言。(5)时间为3分钟。另外,还要体现艺术性、鼓动性和可接受性等要求。通过这些要求保证表达训练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写稿、自我演练,充分锤炼了自己的观点,强化了各个词汇的用法及每个字的正确发音,体现了个性化的训练目标。

3.表达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出完整的修改意见,再指导修改,直至达到要求为准。然后进行表达指导,具体针对普通话、感染力、态势语等方面进行指导,并确定练习目标。通过个别指导,达到了因材施教,对个别发音困难、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有极大的训练成效。

4.小组演练。小组演练是通过在小组同学面前进行现场表达,提升学生的交流意识,培养其自信心。通过录像真实记录下学生口语表达的全过程,然后观看视频,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训练目标,在同学的监督下,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这个环节重点解决学生自己检查不出来的发音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

5.互评提高。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教师给出评价标准,同学针对表达主题、结构、选材、语言以及普通话、感染力、态势语等方面进行点评,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现场回答、交流,辩论。然后重放录像,请全班同学认真寻找每位发言的学生自然交流中的口语问题,特别是要挖掘每位学生口语表达的优点,供大家学习借鉴。最后教师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给出下一循环的训练目标。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交流环境,实现了真实场景的交流。

一般交际语言是带有语义的发音训练,是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和词汇帮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单项训练。这种训练对于克服学生怯场等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参加面试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了语言运用自如和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育教学语言模块的网络个性化教学训练模式

网络个性化教学训练模式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与训练流程。使学习者在与教师、同伴、资源等学习要素的交互中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最终实现训练目标。该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解决了教师语言课时压缩、学生有效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针对性不够等问题,可有效满足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6],有效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专业特点的表达习惯和能力。

1.案例学习。视频案例可以降低学生教师语言技能训练的成本,具有简便易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教育一线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案例是按照学科、年级等划分的),在线观摩视频案例,感受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教学语言解决各种教育教学难题。教师可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逐渐变成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最后学生写出评论报告,准备上课时做口头发言。此环节主要帮助学生感受教师语言的表达特点,优秀教师的口语表达技巧,感受师生互动的基本表达方法和教态。这个环节不分学科和学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全面理解交流中师生角色的特点和定位。

2.案例诊断。案例诊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课堂上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阐明自己观点,具体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学科术语的使用情况等,体会教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启发性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科学性是要实现表述正确,用词规范;系统性是要体现表述的层次、顺序,具有严谨的逻辑脉络;有效性是要解决学生有效接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及时性是要注意学生听的过程中的表现,适时适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避免满堂灌,又能及时点拨。通过讨论,解决学生疑惑,最终掌握教育教学语言的特点、要求、表达技巧等。要求学生将学习体会上传交流平台,供大家点

评和学习。

3.实战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及内容,自主设计一个教育教学过程,假想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写出具体的讲课教案或班级活动方案。教师系统分析后给出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后,学生将最终的设计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并录像。

4.评价提升。利用录像回放再现学生演练的过程,采用“生—生”和“师—生”等互动方式,对演练过程进行字斟句酌地评价。教师利用教育教学理论给出教育教学语言评价的指标,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对学生案例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提升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学生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本课的平时综合成绩。教师将优秀学生的教育教学视频上传网上,供学生讨论与学习,通过范例评价不断提高学生驾驭教育教学语言的能力。

教育教学语言是在特定教育理念下,按照教育规律,恰当表述或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过程。通过学生试讲,使学生对学科术语表达、与学生沟通交流和启发诱导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教师语言分模块个性化训练模式的应用,体现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层次性和网络技术在技能个性化训练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师语言训练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合理分组和适时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自我观察、思考和分析找到自身学习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口语训练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习及训练兴趣,自觉检验学习及训练效果,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实践表明,由于学生能力基础差异明显,突出个性化训练的路还很长;部分地区的学生受方言发音影响,普通话发音训练难度增大;个别学生因为对教师职业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教师语言训练效果不够明显,等等。可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与未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相适应的能力,依然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下去的课题。

[1]马小琴.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80-83.

[2]杨英.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在线支持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4]赖小慧.微格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与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刘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王保令,张晴.嵌入式多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97-103.

An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anguage Modular Training Patterns for Teachers

Zhang Hua,Ao Ying
(College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for teachers'language training,such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compression, the lack of effective training time and the lack of specific training process,formulate and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training method of teachers'language training.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problems for the teachers'language,design the microteaching training mode of the mandarin module,the module with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students of the general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nd the auxiliary personalized training mode by network of education teaching language.The experiment and correction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 of training.

teachers’language;module design;training mode

H 030

A

1674-5450(2016)06-0098-04

【责任编辑:赵 伟 责任校对:赵 践】

2016-04-20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W2013155);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专项课题(JGJSJY201512)

张华,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发音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Playing with h
我有我语言
Playing with /eI/
17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