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模式探究
2016-04-13朱莉莉耿家娜
朱莉莉,耿家娜
(1.沈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团委,辽宁 沈阳 110034)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模式探究
朱莉莉1,耿家娜2
(1.沈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团委,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以其多样性、灵活性、强渗透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朋辈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更显示出其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将朋辈教育引入高校育人体系,在大学生思想碰撞、互动交流最集中的高校生活区开展朋辈育人工作,充分发挥朋辈榜样易于沟通、信任度高、示范性强等特点,形成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育人模式,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能够更扎实、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新媒体;生活区;思想政治教育;朋辈育人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充分说明网络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已愈发凸显。网络因其交互性、共享性、隐秘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征,与大学生注重隐私、推崇民主等身心发展的特征有着极高的契合度,这也使得大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从线下延伸发展到线上,为朋辈育人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高校生活区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更是朋辈教育线下开展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生活区朋辈教育功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生活区和新媒体育人的特点
(一)高校生活区育人的特点
高校生活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在大学生活“教室—生活区—图书馆—体育场”的“四点一线”中,生活区是所占时间比例最大的一“点”,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家”,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私密性、自由性、真实性。生活区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生活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源于以下几个特点。
1.日常性
生活区集宿舍、食堂、体育场、购物中心、服务中心为一体,是大学生思想沟通和品德践行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思想、生活状态的区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日常,使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学生在自然、无防备的情况下接受引导教育,既不引起学生反感,又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潜入内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实践性
除上课、学习外,学生的各类活动集中体现在生活区,以生活区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培育多项实践精品工程,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育人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够提高灵活度,解决时间和场地等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
技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诚信友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辩证思考问题,领悟人生真谛。
3.交互性
生活区是大学生思想碰撞、互动交流最集中的地方。它打破了在教室、办公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缓解了师生间说教式教育的尴尬,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平等自由交流,采取拉家常的方式拉近彼此距离,让育人工作更加接地气。同时,生活区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得更为明显,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进行互动,既吸引学生的关注,又可以寓教于乐,线上线下多方互动,提升了生活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4.自律性
生活区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战场,其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老师的实时监督教育,更能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生活区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提升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自育自律的功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1]。
(二)新媒体育人的特点
1994年,互联网进入我国,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流人群。2000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网络;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此,网络作为一种有效载体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框架中。近些年,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育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内容呈现多样性
在传统育人向新媒体育人发展转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从“说教”走向互动,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网络育人有更强的延展性,从单一内容拓展延伸为复合性内容,知识容量得到了扩充,内容的可选择性更强,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2]。
2.教育形式呈现灵活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接受式”教育,即以老师为中心,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主体性得不到显现。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逐步变被动为主动,能够以独立的身份、语态去学习和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具平等性和交互性。同时,网络教育也避免了时间、空间带来的不便,化整为零,使教育更具灵活性和自由性。
3.教育效果呈现渗透性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使受教育者自觉地参与网络互动,平等进行交流对话,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性和强制性。利用新媒体抛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或活动,让学生把网络育人工作当作乐趣。正是这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的强渗透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
二、朋辈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
朋辈教育最早在西方被广泛运用于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收效良好。国内部分学者也将朋辈教育译称同伴教育。所谓朋辈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拔、培养与受教育群体年龄相仿的优秀学生,使其能够通过实践指导、谈心谈话、网络互动等方式与受教育群体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3]。将朋辈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教育、引导、激励、互助等功能,解决学生潜在的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思想、行为、心理等问题的方法论,即为朋辈育人模式。朋辈育人模式是新时期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的创新性方式,也是近年来许多高校探讨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朋辈教育的特点
1.互助性
朋辈育人采取“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模式,配备高年级优质朋辈资源近距离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大学学习生活引导。此种方式可有效降低受助者的防御性,缩小自然性鸿沟,使育人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助人者也通过引导过程实现自助、补充学习以及个人素质提升,形成了双向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2.自愿性
实践证明,朋辈教育可以提高助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学生自愿配合并主动争取的提升实践能力、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同时,受助学生更以接触朋辈榜样为傲,乐于与朋辈榜样进行交流和互动。可见,朋辈教育是双方平等自愿开展的育人形式。
3.无偿性
朋辈教育是一种无偿服务。通过此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和谐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
情操,使学生在朋辈教育过程中学会爱与被爱,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4.分散性
朋辈榜样是分散到学生当中进行引导帮助,目标群体小,易观察、易实施。而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庞大的生源,加上繁杂事务性工作,很难做到把握每个学生的动态。朋辈榜样作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有力助手,点面结合开展育人工作,提升了育人实效。
5.灵活性
朋辈育人打破了集体教学的模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化整为零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寝室、食堂、手机、网络都是教育平台,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6.及时性
朋辈间的时间、空间具有相似性和邻近性,朋辈榜样与学生联系广泛、接触紧密,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学生遇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向朋辈榜样进行咨询、求助,这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4]。
(三)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的优势
相对于辅导员,朋辈榜样言传身教、易于沟通、信任度高、示范性强等优势显而易见。朋辈育人是大学生普遍接受又广泛喜爱的一种育人模式,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活区通过朋辈榜样的示范、激励、教育、引导,从而带动周边学子践行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寝风学风,实现朋辈互助、助人自助,切实收到育人实效。在生活区开展朋辈教育有以下优势。
1.补充教育力量
作为日常生活的聚集地,生活区是大学生放松身心、自由交流的空间,朋辈间坦诚互动、互助互信,从一定程度上与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形成互补。朋辈榜样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安全阀”效应,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服务育人工作,协助老师解决学生们常规、简单的问题,能够与辅导员、班导师、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合力。
2.易施加影响
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简单、真实。没有了师生间的距离感,朋辈间彼此信任依赖,更易于传递正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影响更直接。朋辈榜样在育人的同时更能反作用于自身,增强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3.尽早干预危机事件
生活区是大学生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问题集散地、显现地,是关系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场所。通过朋辈榜样牢牢抓住生活区这一途径与渠道,使朋辈榜样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实,并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很多问题便会防患于未然,即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提前的介入也会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5]。
(四)新媒体对生活区朋辈育人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悄然来临,“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据了解,学生在宿舍的主要活动就是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和电脑进行上网,离开网络的宿舍已经不能被大学生所接受。网络扩大了生活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为朋辈育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平台。
1.扩展了生活区朋辈育人的空间
网络的不断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使朋辈育人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从三维空间演化到四维空间。空间的扩展使朋辈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更符合大学生注重隐私、追求新事物的特点,提高了朋辈教育的功能性和创造性。
2.提升了生活区朋辈育人效率
网络的高效性改进了原有的育人模式,为生活区朋辈育人节约了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导、学业解惑,让朋辈教育实现效率最优化、能量释放最大化,形成有困难随时帮助、有问题随时解决的局面,使朋辈教育实现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的良好格局。
3.丰富了生活区朋辈育人模式
生活区网络媒体平台的搭建,使朋辈育人模式更加多元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信息和更优质的服务,让学生体会到温馨和便捷;另一方面,朋辈榜样可以通过网络文化传播特点,加强生活区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现实生活、网络环境双层联动的育人态势,让大学生在现实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和课余生活,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4.为生活区朋辈育人带来了新挑战
新媒体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环境,其育人体制机制还尚不健全,朋辈榜样利用新媒体育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还有待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低头族、手机控等群体的出现也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成为一种非常态。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使其成为生活区朋辈育人的助推剂,是亟须解决和思考
的问题。
三、开展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朋辈中的优秀学长,较低年级同学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因此,要通过优秀学长的示范、引领、践行效应,带动低年级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引导低年级学子成功识读大学。
(一)配齐优秀学长
要以新生入学为起点,以寝室为单位,配备优秀的高年级党员、学生干部,开展“传帮带扶”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传承生活区文化,增强新生的专业认同和文化认同。朋辈育人实效可形成纵向延伸,由入学时的引导教育到各阶段的帮扶引领,再到考研就业指导,至毕业后的互动互助。优秀学长的朋辈育人工作,可谓是一项有传承、有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
(二)开展学长讲坛
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根据学生需求,通过定期举办学长沙龙、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切实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全方位支持。力求通过朋辈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各群体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三)搭建学长线上服务平台
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牢牢把握主动权。但由于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在网络监管上容易出现教育死角。要利用朋辈教育的优势,通过学长线上服务和引领,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朋友圈的圈层效应传递正能量。
(四)鼓励学长全方位育人
优良的寝风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优秀学长的育人功能,鼓励优秀学长积极参与到被帮扶寝室的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从寝风养成、思想建设、学习帮扶、心理调试、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五)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要形成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考核办法、激励机制,使高校生活区朋辈榜样育人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不断提升朋辈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生活区朋辈育人工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1]刘云.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2]姜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4-5.
[3]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114-116.
[4]邓文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朋辈互助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68-69.
Peer Education Mode for University Living Area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Zhu Lili1,Geng Jiana2
(1.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2.Youth League Committee,Shenyang Normal U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the new media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ts diversity,flexibil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In this context,peer education can show its advantages and irreplaceable more clearly as a supplement of education power.Introducing peer education into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carrying out peer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living areas where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 that College students make thought collision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 of peer model for easy communication,the high degree of trust and strong demonstration, to form a two-way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 of online and offic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ontinually,and thus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more solid and effectively.
new media;living area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eer education
G 410
A
1674-5450(2016)06-0051-04
【责任编辑:张立新 责任校对:赵 颖】
2016-08-15
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SDSZ-2016-106);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首届学生工作课题研究
朱莉莉,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耿家娜,女(回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