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
2016-04-13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文/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陈 颖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
文/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陈颖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要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多做一些介绍,包括词汇的来源和构成,词汇的指代范畴与感情色彩。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俗语、惯用语、格言、谚语等来自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文学作品等,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以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这个学年,我教的学生大多属龙,我借机对比了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不同。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国,龙是一种能在陆地上行走,也能在天空中翱翔,在大海漫游,腾云驾雾、神通广大的吉祥物。然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一种形似蜥蜴、长着巨翅、会喷火的动物,是贪婪、残暴、专制的禽兽,经常毁坏人们的村庄,无恶不作。在《圣经》中,把跟上帝作对的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把杀死dragon的圣徒称为英雄。在现代英语中,dragon意指“凶暴的人、凶恶的人”。可见,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龙的概念和形象完全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对自己的生肖有更多深的认识,了解到父母对他们寄托的美好祝愿。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还活学活用,把班上比较捣蛋的学生戏称为the great dragon.从此,他们对这个短语的印象特别深刻,还不时地拿出来开玩笑。
二、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上Unit 4“Seasons”讲到春节人们经常与家人一起度过,我提到了我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鼓励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吃大餐,互送礼物,表达美好的祝愿等。我们也比较了两大节日的不同,并从文化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性格外露,表达情感直接,他们收到礼物会当面打开并大加赞赏。而中国人性格含蓄,接受礼物时一般要推辞一番,以免显得贪心,而且一般不会当面打开礼物。中西方节日文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吸收外国文化,但不要盲目跟风,忘了自己的传统。我还介绍了跟Spring Festival有关的英语表达,比如春联、倒福字、年糕、红包、舞狮、舞龙等,使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三、以Culture corner为依托,拓展教材,挖掘本土文化
《牛津英语(广州版)》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分别介绍了有关英语国家的地址、后羿射日、英国夏令时、中国航天梦、世界文化遗产、夏令营和明信片等内容,为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门。然而,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一些文化现象的介绍只是一带而过,教师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才有可能让学生加深理解。Unit 6“World Heritage Sites”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及个别例子。我补充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同时以广东开平的碉楼为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深入了,知道了需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四、开设班级文化角,共享文化资源
初中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来自课本。然而,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间进行广泛阅读,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并进行积累。在教授《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下Unit 3“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英文中有关狗的习语,每个学生查找一个,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同时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的文化内涵。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或信赖的人,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与狗有关的词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官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共享资源,我在教室里开设专门的文化角,让学生把查找到的资料贴出来一起分享,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看一看,进行积累。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这次查找资料与分享,有些学生在每节课前做Presentation,讲到自己喜欢的动物cat,rabbit与bird时,也把与其相关的英语习语找出来,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cats do not eat dead mouse(猫不吃死耗子),it’s rabbit out of the wood(太棒了,简直是上天之赐),dead rabbit(没价值的东西),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我同样要求学生做完Presentation后把找到的资料贴在班级的文化角与大家共享。现在,班级文化角的资料越来越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渐形成,也养成了在平时的阅读中关注资料中的文化现象并进行积累的习惯。
五、开发课程资源,体验西方文化
教授《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上Unit 3 Grammar有关食物的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我对比了中西方的饮食差异,并利用学校的英语情景室,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外国餐厅点餐的情景,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使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中西方在购物、问路、打电话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在情景室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了西方文化。
运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我在英语电影课上播放了一些电影片段,如“Ice age 3”“WALL-E”“Bolt”“Kongfu Panda”等,使电影课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延伸。结合我校每年一度的英语节,我让学生把“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一课改编成英语剧本进行话剧表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话剧表演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而且马上在班里掀起了一股表演热潮,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有自己的亲身表演经历,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对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