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4-13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刘惠爱

师道(教研)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手图形教学内容

文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 刘惠爱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刘惠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数学知识,获得教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练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提高。

一、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建立正确形象的过程。特别是几何图形的认识,结合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具,让学生通过摆弄教学具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必须有操作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大胆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操作、实验、设计、欣赏、推理、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与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空间与图形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新知识。图形操作的成败,决定了空间与图形课教学的有效性。

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直观图形、几何图形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联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们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儿童的“图形观察力”。是认识图形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思维的重要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追求所要达到的目标——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操作过程的各种经历、感受、体验、思维的碰撞与手操作的真实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创设情景,激活创新意识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提供开放性的活动空间。“动手操作”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图形认识更是学生在操作中去感受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例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沙子、米、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小组合作多次实验,并设计实验报告表,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准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去观察、比较、发现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充满探究欲望与激情的动手操作,才是高效的动手操作,一切操作要源于学生的内部需求和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需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不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看作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它一但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

三、把握动手操作时机与尺度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其独到的、其它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整节课也不需要都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度过。不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的内容,学生当时就能理解的内容,就不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验,否则就是摆设,学生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且浪费教学时间;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教学时用语言一下难以讲述清楚、学生不亲身体验就难以真正理解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操作,但不要直接告诉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最后的结果,指令性不要太强,要在操作的目标、思维的方向上做引导,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思维会更活跃,兴趣会更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突显和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中,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操作时间,引导学生用心学习。这不仅为学生正式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亲身实践远比只是看一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图形“洞察”。因为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能加深对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动手图形教学内容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分图形
找图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