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实质·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
2016-04-13卢文忠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卢文忠(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内涵·实质·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
卢文忠(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社会多元主体通过理论内容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和思想接受的大众化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管理活动过程、文化启蒙活动过程和高级需要满足过程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显性教育、亚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社会化 内涵 实质 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引领意识形态主流、建设社会精神家园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国家价值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价值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和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1]这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任务和目标。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涵、实质和方式,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即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总体价值表达,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自于人民群众又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先进文化精神。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根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走向人民群众并为人民群众所知行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大众化”与“化大众”的相互统一。具体来说,第一,大众化首要的就是理论内容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和高度凝练,概括为“三个倡导”,其丰富的理论内容还能够更进一步地加以精练,采用大众化的表述形式,更易为人民群众认知和理解。“按照思想内涵深刻、表达通俗简洁、中国特色鲜明、群众广泛认同的要求。为此,‘人、义、法、自、信’这五个要素能够最简洁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2]理论内容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想前提。第二,大众化是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以多种多样的载体为中介向人民群众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换句话说,在理论内容的大众化的前提下,运用大众化的载体将大众化了的理论内容进行大众传播。传播方式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转化路径。第三,思想接受的大众化。在理论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落脚点就在于掌握大众,即使之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实现接受效果。这种接收效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衡量尺度,是“接受主体将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品德思想和外化为品德行为的程度,是接受活动全过程的核心所在”。[3]事实上,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如何解决让大众更好地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思想接受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最终成效。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就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这不仅需要让群众掌握核心价值观,更需要让核心价值观掌握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要让核心价值观主动深入百姓家、覆盖各行业、遍及全中国,要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要让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质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体维度来看,它是党和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为主体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领社会思潮和构建精神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从资源论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管理活动过程。“从执政体系的根本立场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政治化的文化竞争和文化发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战略管理是执政体系凭借政治权力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全社会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竞争优势,从而在人民群众中获取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以实现执政体系的根本利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5]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管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统一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证。
从人学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启蒙活动过程。在当代中国,文化启蒙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启蒙的目标是使民众从传统文化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整体主义等消极因素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即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用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来形塑自身,通过人自身的现代化进而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具有改造和提升人民精神品质的正能量,正是文化启蒙的重要精神武器。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满足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在基本需要基础上的一种高级需要,主要倾向于主体提升精神自我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本质上就是‘自我实现’需要的特殊形式和具体表现。”[7]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社会需要、集团需要和个体需要三个层次有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能有效满足人民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面向大众、掌握大众、赢取大众,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大众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具体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但又非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特殊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教育,具有鲜明的全员性、社会性、创新性。所谓全员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共同参与和共同推进;社会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各个领域的广泛传播,需要深入开展和全面铺开;创新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实施方式的创新运用。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教育性质和实施特点来看,以及从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一实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要实现方式是显性教育、亚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具体来说,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显性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课程机制来实现。《意见》明确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这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和领域、着重于课程化的显性教育方式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为受教育者所焦点关注、系统学习。显性教育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干渠道。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隐性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体验来实现。《意见》指出:“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努力实现全覆盖。”[1]这种隐性教育方式着重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宣传内容和话语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载体如公益广告、新闻报道、博物展示、网络文化、法律法规、党政工作、红色旅游等,构建先进的文化生活空间进和和谐的社会交往环境而潜移默化地体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持久地影响人们日常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方式使核心价值观以生活化常态化的形式实现全覆盖,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和精神需求。隐性教育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广泛地带。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亚性教育方式是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交叉的第三方式,这一方式既不是借助专门课程形式又非完全借助日常生活体验,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意见》指出:“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1]这种亚性教育有目的地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节日纪念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以及建立与之配套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让人民群众积极认知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活动中参与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感悟和传递。亚性教育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最后,显性、隐性和亚性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实践方式,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有效推进大众化进程。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集中反映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大众化是主体大众化、内容大众化、方式大众化、认同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是人民群众接受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使广大社会成员在长期熏陶和感染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全面开展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责任编辑:张宗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
[2]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3.
[3]卢文忠.思政教育接受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高文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几何”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5(01).
[5]卢文忠.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管理研究[J].沧桑,2014(05).
[6]王春英,成方哲.文化启蒙——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
[7]卢文忠.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8]姬兴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02).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5—),男,广东广州人,博士,广东警官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0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