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伴唱曲《红灯记》的戏剧因素分析

2016-04-13潘丽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灯记唱腔和弦

潘丽娜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钢琴伴唱曲《红灯记》的戏剧因素分析

潘丽娜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钢琴伴唱曲《红灯记》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运用了织体和和声,并且用钢琴模仿了民族乐器的技法,反映了剧中鲜明的个性特征,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有利地衬托了时代特征,将高潮与低潮的变化巧妙融合为整体。

红灯记;钢琴伴唱;戏剧因素

钢琴伴唱曲《红灯记》用现代钢琴手段再现传统京剧的一种新艺术的形式,它将传统京京剧与西方的钢琴演奏成功结合起来,给传统戏剧的现代化改编带来了有益的启迪。改编的作品保留了京剧原汁原味,尤其是传统的唱腔,体现了包容性,把《红灯记》中所有伴奏乐器演奏特色充分表现,同时也将钢琴音域拓宽变广,擅于表现宏伟气势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愧是现代钢琴伴唱曲中的精品之作。

一、带有韵味的戏剧特色

钢琴伴唱《红灯记》构思非常巧妙,创作者深谙两者的特点,用心巧妙,并没有深到排斥思想的影响。其成功的原则正如如下所写。改编者对于《红灯记》这个传统京剧作了大胆的具有创新性改革,从音乐表演的思想做了大量的变革和有益的拓展,极大的丰富了传统京剧的演出版本,为这一国粹加了新的活化。

多样化运用声腔体系中的句式与结构,充分各部门《红灯记》中性格鲜明的人物,时代感觉的音效和性格特征[1]。在伴奏中钢琴伴奏并没有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只是衬托了原有的戏剧特点,结合了京剧中固有的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特色明显。在钢琴的伴唱中,还结合了念白和念唱,各部门出《红灯记》的声调。更为巧妙的是,钢琴的伴奏应用可以降低了其他伴奏乐器的使用量,避免了传统乐器先天存在的音色问题,结果是得到了群众的赞美,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收听喜好[2]。

二、同时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红灯记》的,钢琴通过大量模仿原有演奏乐队中的传统乐器的音色,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京剧韵味。[3]。例如,使用了小的倚音来模仿胡琴揉弦的声音,大量使用上波音和下波音来模仿揉弦的声音。这些模仿的技法在保留原作京剧特征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韵味,让听众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一传统戏剧。全部时代性最为明显的是是带有主动色彩的演奏”的技法而且整剧的乐曲都大量使用,再现了原剧中特定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性格。例如,铁梅登场的时候,钢琴的伴奏会有意变化旋律,与此同加入入新的短跳音,给予铁梅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时,也让人物具有一些现代女性的色彩经[4]。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品种,京剧具有鲜明的唱腔和表现形式,因此,为了更好的表现戏剧性,钢琴的伴奏格外关注这些个问题。例如,“听罢奶奶说红灯”句中,主要以西皮散板,叙述和念唱的形式,而且采用了自由式的拍子,演员唱词时能够有感受特意发出的拖音。当出现弹拨乐器的章节时,用散板化的处理方式,在弹奏的节奏上力既有由慢到快,也有从快到慢,而力度,也在强弱之间自由变化。。例如,在“血债还要血来偿”这句中,模仿了原片的二货,演奏的旋律低调、暗淡,让听众清楚到感受到在故事的悲凉气氛。幕间音乐现代对于改编京剧连接唱腔与唱腔之间必要的过度和连接。而钢琴在京剧,唱腔结束后,也同时停止了钢琴弹奏。而实际上,每一段与唱腔有关的钢琴伴唱都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目标的控制好戏剧的情绪,顺应故事的发展需要,最并在结束尾增加了尾乐。例如,"在“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句尾奏中,就是前奏音乐的重复再见,从而将将李铁梅原来天真活泼的性格生活动展现给观众,而其中的因素就是连续的跳音。

虽然钢琴在《红灯记》这部京剧所扮演的角色是伴奏,但是却很好的推动了推动故事中情节情绪变化,很好地起到了反映和表现人物复杂性格的作用。凭借着钢琴音乐织体多样性化变化,将传统的京剧人物增添了尤为细腻情感的刻画,通过和触键力度变化,钢的将拉弦乐器连贯悠长成功模仿出来,连管乐器的音色也能模仿兼具细腻和丰富两种特色。例如“雄心壮志冲云天”这句中运用双手齐奏以强有力的和弦、八度以展现出李玉和知道叛徒出卖后的痛恨。"接下来的伴奏时,却又突然减弱触健的力度,音色也变得轻柔且具有亲切感。当唱到“我母亲我女儿和我一样肝”时,用弦琶音在旋律和织体上造成明显的对比,把李玉和的恨和对亲人深沉的爱和想念同时展现给听众。

此外,剧中还使用了柱式和弦,实现以下三种表现目的。第一次出现表现出人物激昂的神情,并豕与唱腔旋律有机的结合。例如甩腔的手法运用“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句中,,并使用了整首作品最高的音调和表现力度。此时钢琴高低声部同时演奏,第二次出现是继续渲染《红灯记》的情绪,形成又一个感情上的高潮,于是在这段分别在高音部和低音部采用了大三和弦及八度。此段前奏采用功能性和声,并且音调由弱逐渐变强,,在高音上运用变化的大三和弦连接来从而生动的反映出男主人公李玉和视死如归,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第三次出现同样是为了提高旋律的气势体从数量和音响厚度上复合使用了同一和弦。

在“5雄心壮志冲云天”中,为了表现当时紧张的情节,使用了不和谐的和弦,并且连续地重复弹奏,让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刺激,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心理的。在伴奏中,采用了分解样式的和弦琶音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加快钢琴演奏的速度,目的是让故事表现力更强,情节更加的平稳,从而很好的讲述故事的内容,避免出现过大的力度。同时,还用琵琶音加了来加大唱腔的力度。例如“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而在“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中”,左手伴奏声部几乎全部采用分解和弦琶音。声部的使用则非常灵活,有时一个,有时两个,而且运用的位置也十分的灵活,把整个故事推向了新的高潮,衬托经过残酷的经历和奶奶与爸爸的亲自教育后,铁梅对于革命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像爸爸和奶奶一样,知难而上,接过他们手中的责任投入到解放人民的革命当中去。

伴奏中,还少量的使用了和弦震音。而和弦震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表现戏剧中的人物正处于思考,背景环境安静的场面,这时候需要弱化的伴奏力度,并结合着较低的震音,形成具有似有似无、不稳定的朦胧感,让人感觉到昏然不定,从而映衬中角色内心面对昔日人物突然角色发生巨变时的复杂心情。例如:“听罢奶奶说红灯”这句中具有两个不同的唱腔和声部,借用震音的技法,反映出当李铁梅从奶奶口中得知了真相,内心的活动虽然十分剧烈,让她难以在一时之间理清头绪,但是外表却仍然表现出过人的冷静,实际上她整个人此时完全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内心的翻滚,脑海中分析听到的每一句话,奶奶的嘱托,尤其是对他来讲还很深奥的革命道理。为了增强艺术表现的效果,还运用了具有不稳定因素的震音,更加深入的揭示了当时铁梅心中的复杂的情绪,让铁梅那外显的超过年龄的冷静,不禁让人佩服。而当为了展现出高涨的情绪时,则使用了,具有快速上行的音阶,引入了传统的琵琶,而力度也随之加强。例如:“仇恨入心要发芽”这句中,为了有力的表现铁梅对于敌人恨骨的仇恨,形成恨不得冲前将敌人撕成碎片的虚幻场景,使用了带有运动色彩的琵琶音和连续的震音。

整体上看,钢琴伴唱《红灯记》作品的织体的成功运用是非常明显的。也许从在现在的角度来看,看作品似乎过多的使用了八度的,和弦,产生了看起来过量的,音响效果。但是从作品的年代和出发点来看,这正是样板戏所想要反映出的考高大形象,具有时代的英雄主义的思想。而且作品为了能够得到上级文艺主管部门的审核通过,就必须在音响表现效果上表现出这类特色。

出于艺术审美的更高要求,还采用了三和七两种和声形式来丰富京剧音乐,不但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气势磅礴,创造了与传统京剧伴奏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同时又有效了在自由节奏时提示京剧唱腔与伴奏声部的矛盾,有效地描绘了敌后斗争中人们复杂、挣扎和坚定的内心世界。

三、采用了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技法

作为伴奏的乐器,为了更好渲染戏剧因素,采取了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技法。例如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这段唱词的前奏音乐演奏中,为了更好的衔接下句“红灯是咱们的传家宝”的深层含义。

为了体现出琵琶这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效果,对同音反复的使用,形成持续的音响效果。的为了能够实现民族乐队里的弦乐效果,则采用了单音或八度的轻柔技法。作为整首曲子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节奏,钢琴伴奏音乐的节奏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京剧唱腔音乐的艺术表现。与在唱腔板式保持整齐度,而且大部分的伴奏时间都与京剧的演唱保持着同样的节奏。然后钢琴伴奏也拥有着特有的音乐魅力,例如当当京剧的唱腔的板式是散拍子时,这时,钢琴音乐便不再保持同步的节奏,而是以比较自由地节拍形式来伴唱,通常采用的是震音和颤音两种形式。而当京剧的,当唱腔的节奏为简单的节拍时,钢琴音乐的节奏又随之变化,出现了与简单相反的相对复杂的节拍。与之相对,采用了复杂节拍时,为了形成对比的效果,节奏变成了简单的节拍。而且为了进一步更好的体现音响效果,在钢琴伴唱的部分中,甚至还采用了叠置的节奏,其目标是形成具有,动荡节奏的乐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整首作品的情绪的高潮。

四、结语

通过分析能够看出传统京剧在改编成钢琴伴奏曲中,戏剧性因素是不可以忽视,必须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从钢琴的演奏特点出发,结合二者的优点,改编前对作品作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艺术感染力和对观众感观的吸引力。

[1]戴嘉枋.钢琴伴唱《红灯记》及其音乐分析[J].音乐研究,2007, (1):33-37.

[2]戴嘉枋.殷承宗:《红灯记》让钢琴重生[J].北方音乐,2007,(1): 31-34.

[3]方冰,梁筱妹.中西合璧经典永传——钢琴组曲《红灯记》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09,(20):71-73.

[4]宋小朱.钢琴曲《红灯记》的产生及音乐处理[J].陕西教育:(高教),2015,(2):21-23.

J643

A

1009-8534(2016)05-0051-02

潘丽娜(1982-),女,河南信阳人,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红灯记唱腔和弦
京剧《红灯记》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京剧中的思政:样板戏《红灯记》之重逢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