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与隐喻——以一则征婚广告为例

2016-04-13彭晓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征婚广告骑士隐喻

彭晓霜 方 琼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关联理论与隐喻——以一则征婚广告为例

彭晓霜方琼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形式。作为广告的一种特殊类别,征婚广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为了能让自己的征婚广告别具特色,征婚者往往会选择使用隐喻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国内已有很多针对征婚广告的研究,但多数是侧重于中外征婚广告的文化差异。本文拟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征婚广告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关联理论对于隐喻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实用意义。

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隐喻;语境;身份识别

一、引言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以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手段为载体发布个人信息,寻求异性伴侣的一种广告形式。从结构上看,征婚广告一般分为自我陈述和对对方的要求两部分。内容往往涵盖外貌特征,年龄,婚姻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教育背景,职业等方面。英文征婚广告往往以幽默的语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受到关注。征婚者很擅长于文字游戏,他们利用隐喻语言的丰富内涵暗示自己的身份特征以及择偶标准。那么隐喻在征婚广告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该怎样利用语境破解征婚者的意图呢?

本文以英国卫报约会广告专栏“灵魂伴侣”上的一则征婚广告为语料,运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关联理论对该语料中的隐喻现象进行阐释,并进一步分析征婚者如何利用隐喻建立自身与读者的关系。征婚广告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征婚者用最少的字数涵盖最大的信息量,也就是要言简意赅,而这则征婚广告的特点就是征婚者利用一个熟悉语境下现成的身份表达映射自己和寻求配偶的标准,其语言简洁而又内涵丰富。

此研究所关注的是在征婚广告这种语篇中,征婚者与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隐喻达到认知的最佳关联,即征婚者如何使用语境引导读者对隐喻话语中词语概念进行扩充,延展,以寻找最佳关联以及读者所依赖的语境对于理解隐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是运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寻求识别征婚广告中身份隐喻的途径。

二、关联理论与隐喻

(一)关联理论概论

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是 Sperber和 Wilson在1986年的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正式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说话人的话语,单凭句法和词汇所提供的编码信息而得到的真值语义解释是未确定的,听话人需要借助隐形推理机制,从说话人话语中推导出显义,即话语语句自身的完整命题内容,进而推出更多的命题——高阶显义和可能存在的寓义。

关联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 (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最佳的关联性来自于最好的语境效果。关联取决于语境效果和为获得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心智努力。语境效果越大,关联越强,所付出的心智努力也就越小。人类的认知往往力图以付出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达到最大关联。

(二)关联理论的隐喻观

Grice认为隐喻的产生是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的结果,隐喻具有一种特殊会话含义。会话含义理论对研究隐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未能充分解释隐喻性话语所引起的意象或心理状态的改变。关联理论是在修正和发展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较好地解决了会话含义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

关于隐喻,Sperber和Wilson认为,那不过是一种随意的言谈(何自然,1997)。

隐喻和其他松散性话语与说话者思想的相似程度是由关联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隐喻和其他松散性话语中,话语的命题形式与说话者思想的命题形式并不是同一的,但具有相似性。隐喻的使用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隐喻的使用和理解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匡方涛,文旭)。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性话语会传达出字面意义以外的含义,而这些含义不能完全释义出来。隐喻性话语中包含大量的语境暗示。寻找语境效果就成为建立隐喻话语关联性的重要途径。同时,隐喻的理解需要说话者利用语境引导听话者重新构建话语,从而达到最佳关联。由此可见,语境在隐喻的理解中起到重要作用。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听话者能否使用正确的语境。如果听话人使用了错误的语境信息,就无法做出正确的推理找出本体与喻体的最佳关联,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隐喻的理解包含三个方面:隐喻度的识别,语境假设的建构以及语境效果的获得。

(三)隐喻中基于语境的问题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4]能够构成隐喻语境的因素首先必须是对隐喻表达方式,内涵,诠释发生规约作用的因素。依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概括出四个构成隐喻语境的因素,即隐喻发生的历史因素,隐喻发生的元语言因素,隐喻发生的文本因素和隐喻发生的情景因素;隐喻的历史因素,指的是隐喻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它相当于语言学界流行的“大语境”之义;隐喻的元语言因素指的是隐喻言辞的字典含义及用法规定性形成的一种通则规范;所谓的文本因素指的是隐喻所属的,由多重语言表达式构成的语言文本中出现的言辞意义环境,也就是文本间的信息;隐喻的交流情景语境是指隐喻现象发生的具体场景。这四个因素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三、关联理论对征婚广告中隐喻现象的解释

本文以英国卫报约会广告专栏“灵魂伴侣”上的一则征婚广告为语料,运用关联理论对该语料中的隐喻现象进行阐释。本文选取此语料的原因不仅在于该文中丰富的隐喻表达,也为弥补现今对征婚广告这一商业文体研究的不足。本文目的在于运用关联理论揭示征婚者与读者如何有效地利用隐喻和语境信息达到认知的最佳关联。

该征婚广告原文为:

Gallant knight,25,seeks vivacious damsel to muddy his armour&find fun&adventure with.

以下将通过三个步骤,运用隐喻语境的四个因素对这则征婚广告中的隐喻现象进行阐释。

(一)隐喻度的识别

虽然“knight”和“damsel”原本是指代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身份,但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将他们与历史体裁的文学文本联系起来。作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角,骑士往往与竞技比赛,十字军东征等有关。因此“knight”和“damsel”的配对足以激活人们头脑中有关于骑士和少女的描述意象。除此以外,作为文本间语境信息的“gallant”一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现代英国荣誉制度中被授予爵士称号的人也可以成为“knight”,而“gallant”对“knight”的界定就将这种现实世界的人物身份指称排除在外。由此看来,征婚者通过隐喻赋予自身一个身份——骑士“knight”同时给了寻求的伴侣与之相配的身份——少女“damsel”。他不仅间接指出了自己的性别特征,同时也建立了此征婚广告与其他有关骑士精神的文学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两个隐喻身份本身包含了一系列的性格特征,但在征婚广告这一情景语境的限制下,只有某些与之相关联的显著特征被激发出来。另外,骑士与少女在文学世界中的关系也映射到征婚广告中。这样就会产生多种有关征婚者与他所寻求的伴侣的关系的猜想。

(二)语境假设的建构以及语境效果的获得

读者可以将骑士看成少女的守护者,在战争来临的时候为她保驾护航。另一种可能性是少女作为奖赏赠与在战争中表现最勇敢的骑士。“gallant”对骑士的限定使得英雄救美这种关联性显得尤为突出。而这几种猜想的共同点在于骑士都被看作柔弱女子的守护者,在危难关头保护心爱的女子不受到伤害。因此,征婚者通过这两个隐喻身份所传达的信息可能是通过一种建立在古式的忠贞,勇敢和行侠仗义的骑士精神基础上的关系来暗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会为另一半提供帮助。当然,这种猜想是以读者对英雄救美这一意象不排斥的情况为前提的,然而如果读者觉得这种身份关系是对她的一种冒犯,她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语境信息推出征婚者使用隐喻的意图,也就不能与征婚者达到认知的最佳关联。

如果对骑士和少女的隐喻身份推理就进行到此,那么离与征婚者的意图达到最佳关联还有一段距离。因为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骑士与少女的身份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原型,本身并无特殊的属性,所以征婚者如果想使赋予该隐喻丰富的内涵,也就是使自身和所寻求的伴侣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就必须借助其他由多重语言表达式构成的语言文本中出现的言辞意义环境,也就是文本间的信息。

初看去,“armour”和“adventure”这两个文本信息可能只是为了强调骑士精神的,同样,虽然“muddy”看起来不带有骑士精神的意义,但通过与战争中泥泞场面的联系,它就可用来支持这种虚拟骑士世界的意象图示。然而,仔细观察以后会发现这些文本信息不只是为了营造骑士精神氛围的,它们还形成了在这种特殊的文学世界里象征骑士精神的具体行为。同时,它们出现的语义环境表明它们代表的是骑士与少女共同参与的行为。然而,虽然骑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场面与这些文本信息很一致,但如果少女出现在这样的战争场面就会显得不合时宜。因此,少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文本信息象征的具体行为的价值。“vivacious”进一步破坏了这种价值,因为在骑士时代女性被赋予的形象往往是与勇敢相对的柔弱。通过这种文本信息的选择,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就建立起来,这就提供了其他诠释隐喻意义的可能性,也促使对此征婚广告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根据语境信息与征婚者思想取得最佳关联性。“vivacious”一词对少女的界定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少女被动而又容易多愁善感的女性性格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勇敢,活泼的一面。这种外向的性格特征与征婚者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少女参与的战争场面取得了一致。通过对文本语境的探究可以得出对此征婚广告中的隐喻比较全面的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角色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被颠覆,女性不再是性格柔弱,只能躲在男性身后受之保护的对象,而是和男性拥有平等的地位,为彼此共同的追求出谋划策,这一特征定义符合当今社会女性追求独立的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对这则征婚广告付出不同的认知努力,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读者对征婚者的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关联就越清楚。这则征婚广告中初看去自相矛盾的部分会引起人们对征婚者构思的怀疑,认为这种隐喻方式是不成功的,但实际上征婚者恰恰就是要用借助这种看似拙劣,实则暗藏玄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对寻求伴侣的身份要求。另外,交际是否能够成功主要是看读者是否与征婚者拥有相同的认知环境,如果读者能够通过语境效果获得和征婚者思想的最佳关联,两者之间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共鸣,征婚者也就达到了通过征婚广告的方式寻求伴侣的目的。

四、总结

本文运用隐喻度的识别,语境假设的建构以及语境效果的获得这三个步骤对英国卫报约会广告专栏“灵魂伴侣”上的一则征婚广告中隐喻现象做出了阐释。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隐喻语境的四个因素,将“knight”和“damsel”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大语境与该征婚广告中其他文本信息,以及征婚广告这种情景语境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征婚广告本身这种要求用最简洁语言传达最大信息的题材特征使得征婚者选择用隐喻的方式交流信息,以求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同时也检测了他与寻找伴侣之间是否存有共鸣。上述分析表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可以应用于识别征婚广告中身份隐喻,认知语用学尤其是隐喻理论提供诠释征婚广告这种体裁中的隐喻现象的途径,同时,我们还应对认知语用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分析多样化的语料。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4).

H052

A

1009-8534(2016)05-0031-02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英语”2015tszy035;安徽三联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中美环保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对比研究编号:skyb2016010;安徽三联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英语专业编号:13zlgc051

彭晓霜,安徽三联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方琼,安徽三联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征婚广告骑士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传统与自由
《活的隐喻》
克里夫兰骑士
征婚广告引发的侵权官司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早期的征婚广告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