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区域分工问题研究
2016-04-13张美霞
◇郭 琦 张美霞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区域分工问题研究
◇郭琦张美霞
摘要:随着“十三五”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也在日益丰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秉持着应有的国际态度和国际姿态。“一带一路”某种意义上辐射出的其实是一种宏观概念上的区域分工,每个地区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经济(市场)联系导向,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经济分工。短期着眼于基建资源输入、产能输出,长期着眼于国家间商贸文化交流,区域共同繁荣,这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必然结果,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本文立足于区域间非均质性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根据区域分工的特点,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区域,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分工;经济互动
10.13999/j.cnki.scyj.2016.06.020
一、前言
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经济策略方兴未艾。“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是通过区域的分工与合作,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昌盛繁荣的开放精神。就区域合作分工概念而言,既可用于国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也可用于国际间不同区域之间。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之间拓宽了最初的分工维度,颠覆了传统理论中最终产品贸易和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假设。通过建立促进相互间经济合作的组织以及其他繁荣经济的举措,实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寻求各国范围内各种生产禀赋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配置与自由流动,能够起到加深国际分工的作用,最终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协调统一。
李克强总理曾明确地指出: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并且2016年会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开发新的经济潜能,与相关国家寻求最大限度的利益契合点。所以必须坚持发展最能够利好国家经济的战略构想,择善而从。使得人们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有了更多的憧憬与期盼。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寻求国家间共赢积极探索的战略,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是中国建设开放合作经济的重要着眼点,且此项战略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互惠互利,熠熠生辉。
二、优化分工与互动经济的内涵
早在19世纪初,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大卫·李嘉图就提出了有关国家之间地域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 (即成本比较理论),立足于哲学的层面,阐明了现存环境下社会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道理。在传统模式分工与有限资本和技术的约束下,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专业化生产简单的初级产品。这样便极大地束缚了国家之间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层次与程度。世界经济现实的变化,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这种新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形式。
“经济互动”这一概念,主要适用于探讨区域(广义)之间的发展经贸往来。经济互动在互利互惠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互利共荣,密切联系经济分工,进一步提升彼此的潜力空间,具有相当层面的动态意义。由生产要素禀赋看出,某个国家涵盖的要素禀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便显得尤为必要。开放的经济往往是相互分工合作的起点。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和细化,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客观地使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如下变化:①最初,国家之间更多地把经济发展的焦点凝聚在本国的输入与产出的关系层面,存在的竞争使得其忽视了相互间的贸易往来。②在经济日益多元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把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合作所产生的附加值上,使得自己适应经济合作的潮流。③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切实合作的途径,力图通过国际性的合作,解决重大的国际经济问题。最后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区域分工的特点
(一)形式多样化
从理论上来说,分工可以按照参加分工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的差异来分类。包括水平、混合与垂直三种模式。也可以按照是否属于统一产业来划分,划分为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和产业内的国际分工。这是当代分工深化发展的集中体现。这些分工提高了全球生产国际化的总体水平,改变了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贸易结构。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经济合作发展的范畴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日益意识到长期追求协调合作与高效发展的重要意义。“10+3”与“10+1”的合作机制也就应运而生。而且中国——东盟的建设重点主要为产业内分工合作,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互补性。2016年将迎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制订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以及相关的行动文件,亚投行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下显露出光明的未来。
(二)资源科技化
自然资源的矛盾和地理区域层面所产生的禀赋差异是分工倾向的核心原因。经济的蓬勃发展迫使不同的国家寻求最合理而且最适合本国发展的区域结构转型。投入科技变成一项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以知识资本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大趋势下,科技、信息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主导要素对商品的合作与分工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例如,“一带一路”中所涵盖的西北地区与其相邻的中亚诸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二大油气输出国,与我国在经济上也有许多互补之处,更是中国本部通往新疆、中亚、俄罗斯的通道型的地缘区域与战略要地。换句话说,西北地区是中国和中亚、中东、南亚联系最密切的地区,如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促进了该地区充分发挥其特色矿产、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等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的优势。突破地缘方面的困局,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方的资源,对西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格局动态化
由之前人类社会的霸权主义的存在转变为充分意识到经济合作重要性的当代,“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当代历史新的一页。发达国家过去立足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则会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独特的分工格局。发展中国家会在这种矛盾中,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通过合作共赢化解这种倾向。所以由“一带一路”所折射出的国际分工,会使发展中国家努力在分工与合作中提高本国在国际产业中的地位。在本国经济合作中不断积累科技实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其分工的地位也会不断提高。
“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着无限的机遇,是中国立足于实践所凝聚出的新思路。在这个各国经济发展与和平共处的大形势下,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播种现代经济合作共赢的理念,联合其有经济联系的国家开发共同市场,长远来看达到双赢的局面。由此我们不应该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使本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长足的发展。韬光养晦之后,“一带一路”所承载的中国式智慧,将会更加务实,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林钰.涉外经贸关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57-479.
[2]李先维.国际贸易地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2-152.
[3]张桂梅.价值链分工下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7-10.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