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夫诗中的禅道精神

2016-04-13台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庄子美学诗人

(台湾) 林 明 理

(屏东师范学院,台湾 屏东)



洛夫诗中的禅道精神

(台湾) 林 明 理

(屏东师范学院,台湾 屏东)

摘要:洛夫诗作的整个思维中有个基本元素:禅道精神。这个元素经不断演绎而导出其美学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关键词:诗人;诗歌;庄子;美学;禅道

洛夫(1928—),本名莫运端,湖南衡阳人,淡江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出版诗集、散文、评论、译著等多种,获台湾“文艺奖”等殊荣,有“诗魔”之称。洛夫诗作的整个思维中有个基本元素:禅道精神。这个元素经不断演绎而导出其美学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在当代诗坛,洛夫是现代诗的一代宗匠。他先是向西方现代主义注目,借鉴了与东方诗学极不同的艺术手法;中年以后,开始思考回归传统的问题,转向对老、庄、禅道精神的吸收与对超现实技巧的追求。尤以庄子思想对其影响最深,这便出现了具有中西文化合璧色彩的诗作。禅宗思想是讲求现实世界的“空”与超现实世界的“真如”,也就是外在世界的可感与永恒。而洛夫也常以直觉经验和艺术感觉激发创作灵感,欲臻于和大自然融合汇通的空灵境界。所不同的是,诗人不同于古代的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和山水自然拥抱时的纯净和禅悟时的心向专一,而是企图诉诸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去体现超越时空的生命自由时也在追求一种禅意。因而,其诗歌具有如下的内涵:

(一)了解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而不以对立的态度去对待它。《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说明了庄子的心胸极为自然开阔,精神豁达。洛夫擅于从对大自然的默察中伸张无言之美和精神面貌,这与庄子是一致的。(二)了解时间接连的无限流动性与死生无常的变化性。庄子在《秋水》篇云:“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洛夫也了解无限时空中的死生得失之事,因而能培养出一种开朗旷达的心怀,用以开展高度的人生境界。这点与庄子也有相通之处。本文想探讨的正是洛夫诗的内在力度及其价值的表现。

二、洛夫诗作赏析

洛夫诗歌名震华语诗坛之因,是它吸取了中国道家美学和禅宗文化的艺术精神,又把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取为己用而掀起了台湾诗坛一种新的诗歌潮流。此外,他还追求诗的空灵美。他讲虚、讲玄,但绝非故弄玄虚,而是透过自己的心灵体味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和延伸台湾诗学的生长领域。比如选自《洛夫诗钞》(洛夫经典诗作手钞本)的《春醒》:“枯叶/带着虫子/飞//岁月/不惊//蛱蝶/从秽土中悠悠醒来//一窝蛇/刚换了新衣/体香/有桃花的味道。”淡淡几笔,就展现了春天到来的盎然生机,初期诗歌还比较淡远、清悠;但也表现了洛夫诗思里有一种素朴、醇厚的泥土气息和纯真的感情。

中年以后,洛夫执着地追求精神价值,菲薄物质享受;诗作有的选取古代的历史人物直接吟咏,有的借古代的某些典故引发诗情。如原载1956年《创世纪》诗杂志的早期之作《烟囱》,诗人则道出一种淡淡的情愁与人生沧桑的神秘感:

矗立于漠漠的斜阳里,/风撩起黑发,而瘦长的投影静止,/那城墙下便有点寂寞,有点怆凉。/我是一只想飞的烟囱。//俯首望着那条长长的护城河,/河水盈盈,流不尽千古的胭脂残粉,/谁使我禁锢,使我溯不到梦的源头?/宫宇倾圮,那骑楼上敲钟的老人依旧,/钟声清越依旧。//我想远游,哦,那长长的河,那青青的山,/如能化为一只凌云的野鹤,/甚至一位微尘,一片轻烟……/而今,我只是一片瘦长的投影,/─让人寂寞。

在诗人笔下,“烟囱”其实是一个忍受了孤独又想挣脱孤独的生命体,他把感情隐进具体意象中,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再如1983年的《枯鱼之肆》,“枯鱼之肆”的解释原指无法挽救的境地。诗题源自中国古代战国时代《庄子》外物篇的片断:“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这典故的背景是说,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难看地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这就去游说吴越之王 ,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都被困在这儿了,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像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洛夫则借此诗题来反思人的处境:

每天路过/便想到口渴/想到鞭痕似的涸辙/以及鱼目中好大的/一片空白//毋需掩鼻而过/或作不屑于问闻之态/斤斤计较的无非是去鳃去鳞/至于那些腐臭的鲤鱼/何尝不是一一跃龙门而来/只是他们的下游/止于砧板

洛夫说他每天路过卖鱼干的小店,“便想到口渴”,实际已道出他联想到鲋鱼在车辙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活命,而如果去游说吴越之王,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鲋鱼早已渴死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言过其实、形式主义岂不是比比皆是。洛夫将枯鱼与砧板联系起来,感慨古今,表达了对现实中作为鱼肉的乡民身处强权竞争处境下的惋惜之情,颇具古典神韵。

洛夫崇尚简约,从不对客观事物作具体细致的描摹。比如我所喜欢的这首小诗《窗下》,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力度和浪漫情怀:“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我便从这里探测远山的深度//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以及小路尽头的/一个背影//有人从雨中而去。”诗中的童真和思情,是那些物欲味浓的诗无法比拟的。再如这首《河畔墓园——为亡母上坟小记》,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凄楚的世界:“膝盖有些/不像痛的/痛/在黄土上跪下时/我试着伸腕/握你蓟草般的手/刚下过一场小雨/我为你/运来一整条河的水/流自/我积雪初融的眼睛//我跪着偷觑/一株狗尾草绕过坟地/跑了一大圈/又回到我搁置额头的土堆/我一把连根拔起/须之上还留有/你微温的鼻息。”诗里那种对母亲的追忆所付出的力量和达到的精神升华,仍令人感伤。

事实上,洛夫一生均未与爱情诗绝缘,如下面这首经典之作《因为风的缘故》,即写出了青年时代约会时苦苦的等待:“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谢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会熄灭/因为风的缘故。”这些感性的抒情诗句,不仅充分展现了洛夫内心世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而且也把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在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上达到了融合为一的境地。

接着,这首《布袋莲的下午》,是以幽默的口吻、机智的暗喻,探索人生的哲理:“下午。池水中/拥挤着一丛丛怀孕的布袋莲/这个夏天很寂寞/要生,就生一池青蛙吧//唉,问题是/我们只是虚胖。”由于诗人阅历增多,思考也多了。这里,像是在启示他人,有时也要时时审视自己,可贵的是其中的自省与自律意识。在时下,是多么需要的一种精神啊。最后推介这首《众荷喧哗》,禅境的体悟与荷相遇的机缘,令人莞尔:

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要看,就看荷去吧/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从水中升起//我向池心/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惊起的/一只水鸟/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再靠近一些/只要再靠我近一点/便可听到/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你是喧哗的荷池中/一朵最最安静的/夕阳/蝉鸣依旧/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等你/等你轻声唤我

洛夫对诗神的挚爱随着年龄增长而与日俱增,诗人不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山河、大地、轻风、各种植物等自然景物写活,而且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使人变得与大自然更融合无间了。

三、洛夫诗中的禅道精神

洛夫一生也有不少诗作是书写对台湾土地上生活的所见所思的,对台湾思念之情仍是他身上的一根脐带。如《蟋蟀之歌》《美浓乡村偶见》《八斗子物语》《平溪八行》《行过垦丁草原》等。移民后的洛夫,仍经常往返于中国大陆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这勇敢的种子,正是他永远开出艺术探索之花的成因。在《庄子》中“生物进化”思想,虽然有些看似荒诞,如蝴蝶化鸟,马生人之类,然而从生物进化论主要原理来看,有的可以从《庄子》书中找到原型思想。如生命起源于水中,由低级水草逐渐发展为植物、虫、鱼、兽、人,揭示生物演进的序列;同时也指出生物进化随着生存环境变迁而变化等。凡此,说明了直到今天,庄子思想尚有它合理的内涵与生命力。而洛夫诗歌中,也从“人”的自然原体性出发,他也跟庄子一样,反对过分的享受与纵欲,也反对现代诗歌过度的思虑与谋划。而且愈到晚年,越见其禅诗的光芒。如《夜宿寒山寺》《背向大海》《石涛写意》等,这种禅道精神与现代诗的结合又非单纯地复古或痴迷于某宗教,而是为禅道精神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找到了一片绿茵。

综上所述,对洛夫诗歌之超越性美学的思想进路,在此撮其精义,概述其要:其一,洛夫诗歌中把禅宗的物化美学及无我之境等关系所含藏的核心思想与超越时空意象之美学转化所代表的美学蕴含,表现得更明确、更完备;其二,洛夫顺此理路,坚持走向与自然合一之路。因此,研究庄子思想与其诗歌的关联性,是有其必要性的。我认为,真正的诗人必须排除纷繁的矛盾与是非,以求得心灵解脱的途径;而诗美的真义也必含时间、空间与心理的距离三方面的要素,且三者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洛夫诗歌价值观念的取向不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改变,自有其可取之处。当然,洛夫自我价值最后落脚点在于“真朴”。“真朴”是其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主体价值的自我裁定;而这种联系确定人与自然的承袭性,是洛夫从禅道精神中悟得自身价值的重要启示。这或许就是其诗歌常受到东、西文学家的青睐,具有永恒不息的活力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郭德民】

中图分类号:I207.22;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2-0009-03

作者简介:林明理(1961—),女,台湾云林县人,文学博士,诗人及评论家,曾任教于屏东师院。

收稿日期:2015-11-10

一、洛夫:现代诗的一代宗匠

猜你喜欢

庄子美学诗人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纯白美学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妆”饰美学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