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现状及其对策

2016-04-13陈环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口译商务英语院校

陈环环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030)

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现状及其对策

陈环环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030)

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口语教育,由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许多口译学习者在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临场应变、视野拓展等方面显得能力缺乏,未能达到口译交流的理想状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上与中国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各企事业单位对商务英语口译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商务英语口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0.引言

商务英语口译通俗的讲就是把所看、所听的信息准确其快速的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达到信息交流、传递的的目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解决中国与不同国际交流、合作而生。商务英语口译需要相关人才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素质的积累,这是一门综合类的课程教育。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猛增。国内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基础上,纷纷开设相关的英语口译专业,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建设也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生源素质、教学管理体制、用人单位认可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高职商务英语口译的教育出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涨、教师感觉力不从心的现象。高职院校对开设的英语商务口译教育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生源差异、教学经验等都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口译课程快速发展。

2010年10月22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口译与技术”的议题。这代表国内口译学界逐渐认识到口译工作过程中技术技巧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堂应相时而动,增加公共演讲技巧、笔记法、代入式口译等课堂练习环节,推进高校口译教学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的发展现状

1.1 生源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相比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生源上显得有心而无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认可度高的人才。

1.2 师资力量凸显不足,人才培养缺乏动力

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在于培养人才的主体,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为人才的培养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国内各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口译的师资建设上凸显不足,高职院校很多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老师其实是来自英语专业的教师,很多口译老师自身都没有充足的口译素质与基础,因此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1.3 课本教育缺乏创新,教育目的不明确

商务英语的口译教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模式,它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口语训练的口语模式,也不是笔译老师进行的笔译考察,不是泛读老师的文化领悟,不是类似于四六级考试的听力测试,更不是教师对教材讲解的课程模式。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中,把商务英语的口译当成口语、听力、笔译、精读、泛读的课本教育,出现与商务英语口译学习的偏差,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教育模式与方法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方向不明朗、认识不彻底。

1.4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信息化时代的产业革命,带动了新媒体发展的高潮,信息资源的传播优势使得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推陈出新。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在教材使用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过于陈旧的教材内容与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水涨船高的企业需求,导致毕业生在未来就业、择业上遇到瓶颈。

1.5 口译和口语认识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

口语与口译是两条路线。口语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关键是要表达清楚,交流无障碍;口译是转达别人的观点,关键是听懂后准确表述说话者的意思,而不是你的意思。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当然良好的口语水平是做好口译的基础。很多高职院校在口语培养和口译课程教学上认识不清,部分院校模糊的把口语和口译混为一谈。商务英语与商务口译是将英语与口译在商务上的应用,比如商务谈判,词汇、场景偏商务,最好具备必要的商务知识与礼仪习惯。口译分成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联络口译是你作为翻译者,问者问一句后你翻译,然后回答者说一句你再翻译,一般句子比较简短,用于商务陪同,导游等非正式场合。交替传译是说话者说一大段话,然后停下来,你将意思翻译出来,因为内容较多,需要记笔记,准确性很重要,主要用于重要的正式场合,如国务院的记者招待会,基于口译教学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口译人才的培养。

2.高职院校在培养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改革之路

2.1 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定位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院校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一批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应该紧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定位于高端的口译市场。除了中高级的口译人才,社会上对相对层次较低的从事一般商务、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口译市场也有很大的缺口。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以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的工作。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从事专门的口译工作的机会相对于本科院校少之又少,多数的是从事与口译相关的外贸、前台接待等工作,这些行业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要求相对简单。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充分定位社会需求,多方面的培养商务英语口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资源

根据新课标的主体要求,要求在现代化的课堂教育中,充分发挥“双主性”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作为高职院校在教育模式上需要更新固有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课堂的“领路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课本内容的欲望。只有充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动力调动起来,教师在课本教育中才能取到最大的效果。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似笑话的一句话,体现的更是教师作为领路人的巨大作用。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专题知识和词汇的灌输,而是通过传授口译的技法,正真掌握口译技能,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巴黎高翻学院,学生每天课后必须进行3个小时的分组机械性练习。而要成为国际认证口译员,需要经过上千磁带小时的独立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习进程的直接动力。

在课本内容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弥补课本内容上带来的缺失。新媒体的运用,带来知识更新的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图像、声音、视屏等资料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3 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商务英语口译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践应用平台

学以致用是每个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化为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样也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转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考察学生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实践应用能力,归根于创造良好的实践应用平台。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于2013年开始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学习平台,2014年第一次申报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2015年获院级立项。自2013年建设以来,借资源库建设契机,商务英语专业在2014年和2015年成功获得市级实训基地、市级特色学院、省级实训基地、省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等多项成果,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高职院校在探寻商务英语口译的实践平台上,应该主动“走出去”,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强化校企联合的作用。

2016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共计16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包括就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际商务专业群教学团队”1个教学团队;“商务英语口译”等。

2.4 改革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口译课一般为2-4个学时,即每星期最多只有三个小时的课堂练习时间。要提高口译水平,仅凭课堂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院校需要在实践应用的课程上,科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练兵”时间,增加“操练”的机会。例如:可以将教学内容阶梯式设计,体现商务知识与口译技巧相结合的职业综合素质。商务英语口译以日常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大商务环境经济发展阶梯式递进,各教学模块的编排体现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口译技巧的训练也穿插于教学内容当中。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考核一般注重于其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改革其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实践应用与情景模拟的考核作为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并且要增加其在评价体系的比例。从制度上让学生认清学习的目标和学习模式,避免“纸上谈兵”的勇士,实际应用的“哑巴”的另类人才。

2.5 建立职业化的口译师资队伍

企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强的实践性人才,高校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力度,充分的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尝试去聘请社会上知名的口译人士来校兼职任教,充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口译人才的兼职引入,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社会对口译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加强高职英语口译教师与社会实用性口译人才的交流机会,为高职英语口译教师“充电加油”。

3.结语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去要求,还会面临着各种各种的困难。作为口译的老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握正确的培养目标,优化课本教学,多途径的探索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需要逐步的认识到社会就业的严峻性,主动的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为将来的就业、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林超.新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课改先期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2]陈曦.“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以《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改革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5).

[3]王凌超.基于行业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李燕,樊红霞,熊咏萍,陈新荣.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5]魏丽娟,魏晓红.融思想与艺术教育于一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哲学思考[J].邯郸学院学报,2010(03).

[6]AII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http://aiic.net/ViewPage.cfm/article24.htm,2012.

[7]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G642.3

A

2095-7327(2016)-10-0055-02

陈环环(1977.10—),女,湖北钟祥人,汉族,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口译教学。

猜你喜欢

口译商务英语院校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