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价值观与态度的真正转变

2016-04-13赵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态度价值观

赵印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浅谈价值观与态度的真正转变

赵印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走向了一个不可逆退的历史潮流,人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也应该随着这种潮流而有所提高。人的所作所为首先是由其价值观、态度所引起的思想上的变化而发生的。我们在这着重探讨价值观与态度之间在涵义、内容上的区别,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出人的行为是否能够沿着社会发展的主体潮流发展,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最终能塑造出符合人类发展的行为规范,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家庭;社会;学校

当今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对于我们来说更加适应种种趋势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我们自身出发,首先应该提高的是从思维上的改善与思想的进步,其中有关于人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逐渐的演变为当前社会重要的领域问题之一。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清晰把握当前社会的人自身素质,并使之沿着正确、明了的方向前进,这或许会迎来思想界的一次变革。

1 人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区别

1.1内涵之间的区别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各种事物和现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1]态度作为社会生活中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对于事物爱恶程度,这需要人们在调节心理状态时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律。而“价值观是观念的一种,从广义上看用以表示一切形式的思想、认识和看法;从狭义上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总的看法和理解”[2]。价值观是对于人、事、物等的一种评判性特质,也就是说要看到该事物的属性是否具有所规定的价值及能力,并且能够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的一种思维观念。态度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是对于某种观念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理念。

1.2内容之间的区别

态度的研究更加适应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使得更多的学者探讨人内心深处的想法以此通过改变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来具体改变存在的心理活动,使得人的内心活动变得极具多元色彩,以此来掌握精神支撑的基础性部分。价值观所研究的更倾向于对于人的思维观念,以此来证实人的生存不仅仅依赖于物质的支撑,而且与精神理念部分相融合。

1.3目的之间的区别

态度研究是为了能够切合把握人的思想心理活动,以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观念。而价值观的研究是为了对于形成了的观念进行一种有效的评议性判断,以此来区分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性区别。

1.4作用之间的区别

价值观的出现引领了一批人的思维潮流,而对于价值观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人们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认识价值观。态度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适当来影响价值观的形成,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并不能以此来判断态度的正确与否,知识态度长时期的歪曲,可能会造成价值观的最终错误。

1.5形成途径之间的区别

态度形成于人出生之后,而价值观形成于人的成长阶段之间。

通过对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的辨别,人的对于自身思维的评论与自身心理活动有着改变的可能,更能分析态度与价值观的误区,明辨道德是非的观点。

2 人的价值观与态度的联系

人的态度与价值观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没有脱离价值观的态度,也没有脱离态度的价值观,因为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必须要拥有价值观对态度的指引性作用,以此来抗拒人自身认为是错误的东西。一个人发生的行为以及其倾向先是由自身的内心做出指导,接着有态度逐渐形成对于某种物质有用性的修正性了解,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其相关的对象,因为对于当前价值观与态度的研究,总是与人自身离不开的,人对某事物的态度以及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最终评论其深处的有用程度。其次,态度与价值观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态度与价值观共同作为人的一种理念,更为准确的来说,这是人在认识事物中的活动过程,对于某事物的态度可能取决于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最初的表现也是对某事物的态度。正如,在森林中有一只狮子,一个猎人拿着一把猎枪,猎人为了生活来打猎,将狮子杀死,这或许遵循了客观的自然界法则,但是随着社会的人的素质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猎杀狮子这件基本生活方式转变为当前杀害野生动植物可能触犯了法律,这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态度不是一层不变的。那么针对于价值观的看法,有人仍然对于猎杀狮子存在某些质疑,因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环境等不太一样,这使得人们彼此的价值观也变得不同,从而促使一部分人忠实于自身的观念,他们尽管知道猎杀狮子违背了法律,但是仍然坚持于初衷。正如,“如果人人都强调让无限度的要求得到满足,那么人性中的各种欲望和冲动将会发生冲突”[3]。到最后,人们对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了比较模糊的认识,是因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人的价值观与态度可能发生重合,这也许是社会思维发展的最终渠道,也是最终方式。

3 人的态度与价值观适应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的路径抉择

态度与人的价值观的恒定因素是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模式,因为不论是人的态度也好,价值观也罢,究其根本是为了探索人在管理中如何能够更遵循于社会的规则,以此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转。针对当前社会的形势,大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其效果。

3.1自我学习

社会中任何实在的东西都需要人们通过学习才能发现根本的东西,才能去认识更为深远的东西。而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更需要人们自身去把握行为的倾向。而人的价值观也是在这种方式中自我感悟,形成独有的价值观念。在当前我国对于价值观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加保证了人们思维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共同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3.2学校教育

人的生活中一般会经历各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但是学校教育尤为重要,是因为我们最终所形成的价值观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因为在学校期间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为塑造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构建而努力。从而在指导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以此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出良好的人格风范。

3.3家庭因素

人在社会发展中,由于所需要的利益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千差万别。有的人因为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自身的品格更容易形成多向度的思维。当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能提出多种方式加以参考,以此给人表现出一种只有富人才能作为管理者的错误性观念。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富人阶层更容易成为管理者。而在家庭境遇不好的人所追求的大部分基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向度,正如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但是我们要区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间单向度人之间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单向度更趋向于社会工作机器,在此时人的价值观念变成了唯利是图,而对于事物的态度上也更加倾向于物质性。

3.4法治管理

法制管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方式,这并不是为了给人们加上一道枷锁,而是在预防人们错误行为的发生,以此来改变人们相关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由于环境的不同,人的态度与价值观不相一致。人们对于违法违规类似的现象抱着否定的态度,但是人们仍然去违法、去违规,来挑战法律的尊严。人们在挑战其尊严的过程中,人自身将受到来自于人心里状态的束缚,这样做更大的原因来源于人的价值观的指引。

对于支配价值观与态度的社会生产力,也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地显露出来。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在当前环境中变得趋向于社会主旋律,这与时代的发展是不能分割的。国家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于人

来说,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制约着并帮助着人们来适应社会,来保证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取向,因为人要想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首先是来考虑自身与所要东西之间的差距,以此来考量人当前的生产水准。人的态度也将决定着生活中所出现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否在依照人的主观性发挥而变成促使自我本身的一种历练达到一定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出现也要与人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相符性。毕竟,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是遵循于社会运行的规律,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这都对我们社会所存在的精神力量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一纯,王蕴,陈葵晞.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柏拉图.张造勋译.理想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094(2016)01- 0023- 03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赵印(1989-),男,山西长治人,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