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校园环境建设分析

2016-04-13阳素云易海涛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政治

○阳素云, 易海涛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校园环境建设分析

○阳素云, 易海涛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展开,校园环境建设直接决定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层次。文章深入剖析了校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联系及高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呈现出的多样化表现,提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环境,需营造校园物质环境,培育校园文化环境,构设校园组织制度环境,形成良好教学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环境; 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高校环境中展开,高校环境影响或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施与否。系统性、有机地对高校环境进行优化,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渗透与融合: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取向

(一)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解读

对于环境的界定,《辞海》中关于环境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指环绕所辖的区域;二是指围绕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要素的整体。[1](P782)从释义上去明析,第一种解释为广义上的定义,指环境所对应的中心体以外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客观存在。第二种解释为狭义上的定义,指以人类为中心体的外部的一切事物。从定义上不难看出,第一个解释突出了环境的广域性和客观性,不针对特定主体的静态的整体的概念;第二个解释突出了环境之于人的主体性,强调了以人为中心体的动态、相对的概念。我们研究的环境、校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环境的定义上讲的是狭义上的解释。

对环境的定义所引申出来的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理解:校园环境,是指学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文化生活及后勤保障等一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对校园环境的定义突出校园全域内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物质与精神因素的综合体,针对教与学主体的客观存在。高校环境由十分复杂的客体构成,客体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按一定的组织方式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环境结构,形成一定的功能,推动学校各项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较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思想政治对象所处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因素的总和。[2]这一定义具有广义性,将思想政治对象所处的一定的环境范畴和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到的外部条件都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这一外部条件可以是一种静态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教育工作者人为改造的环境。比如,学校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加工和创造一些有感染、激励效应的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影响学生,这些主观改造客观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最直接的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校园环境中实施,融入在整个高校环境之中,并与其相互作用、制约和渗透。经过精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合理利用系统各项设施,有效宣传校内外各类思想动态,务实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契机,搭建稳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利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使高校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中提高思想觉悟,深化道德修养,形成高尚品德,培育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高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有着直接的熏陶影响作用。从相反的方面来看,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不断发展后,通过人为对环境的主观改造,又可以营造出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营造构设好的校园环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优化提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任务。

(二)对高校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追溯

高校环境能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产生潜移默化、渗透和塑造作用的依据及原因,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依据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促进人的发展,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人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改变环境,改变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行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的社会意识决定人的存在,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的意识。”[3]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关系的论述,为高校创造、改善校园环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实践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组织实施,于是客观的环境条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相比社会大环境,学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更深远,更现实。高校环境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相应地带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高校学生如能从自身生活环境中摄取和吸收各种营养和养料,就能时刻充实,丰富和发展自我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高校环境是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个性发展的必要因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高校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道德体验,触发学生道德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让其自觉树立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竞争参与意识,提高自律、自强、自立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三)高校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机制用以表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行过程及其形成的综合效应和社会组织机构及其运行原理”[4],由此可以从系统各要素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的内部关系来理解“机制”。我们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的作用机制进行这样理解: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内在联系形式及原理。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人的思想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相应的环境。环境中蕴含的各种信息相互交叉,内容丰富,容量浩大,影响直接而具体,隐含着诸多对道德素质、思想品质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从而确立相应的人生目标、思维理念、价值品味。依据高校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要根据环境改造人的特点,营造好的环境促进和发挥教育实效,还要根据人能改造环境的特点,创造出新的育人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组织实施。

二、复杂与广泛:高校环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

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周围的存在就是一本书,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自己的记忆。学生周围的存在即高校环境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环境。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既有制度方面,也有教学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一)校园物质环境影响。校园物质环境是面向高校师生的直观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首要的感官冲击。一是合理的校容校景的规划和布局,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为学校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一种积极催人上进的教育支点,让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二是优良的教学设施、先进的科研设备、便利的生活区域,是高校老师潜心教学、学生静心学习的物质基础,能够充分调动人的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一流的公共设施,如多功能的图书馆、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场地等,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师生的品德修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四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做文章,通过巧妙的设计,把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融入校园景观当中,对师生既能起到明示、学习的作用,又能起到警醒和激励的效果,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接受,提升道德和思想品质。

(二)校园文化环境影响。校园文化环境承载高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信息载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等舆论导向环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影响下高校大学生要求平等、自主和沟通的文化倾向环境。不仅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还能够促使大学生奋发图强,培育形成自主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其多方面素质,塑造大学生精神气质,能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校园的舆论向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最直观、最具体的引领带动作用,是校园环境在德育建设人的“精华”与“风向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麦克风”。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特有的文化倾向,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推进意义。

(三)校园组织制度环境影响。高校的组织制度环境是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形成学生对信息的吸收与内化的有效约束。处在组织环境中的组织成员可以通过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方式方法,对组织内部成员进行不断管理和教育,在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我的途径中深化和完善,并最终确立内心的信念。比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成员,通过参加基层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已是一名党员,坚定自已的信仰,在学习生活中按照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我。校园的制度环境,在校园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按照校园内部规章制度规范自已的言行,规章制度内部设置的“应为”“可为”“禁为”行为准则,就是一种对正确行为的鼓励、对不端行为的惩戒,不自然中就树立了一种价值导向,其中的受教育者在遵守规章机制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培育了一种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会得到明显发挥。反之,就会缺乏凝聚力和规章制度约束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四)校园教学环境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中最系统、最完整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设计、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重视程度高,师资队伍配置强,教学课程要求严,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教学的载体、途径和手段不断得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编写严谨科学,创新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强,教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情况、教学领导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等,高校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与否,教学资源整合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持续力。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的因素,高校对思政治教育教学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也就越高,学校的发展也相应具有更高内涵性。

三、全方位与系统化:高校环境完善与优化之路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高校在如何改造校园环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还存在着现实不足。一是重视校园物质硬件建设,轻视校园文化及人文精神建设。高校实行扩大招生以来,一些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宏伟高大的教学楼、实验室建了不少,但是一些高校缺乏文化建设,人文气息不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堪忧。二是高校组织建设不够全。尤其是高校院系基层的党组织建设不够有力,少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党组织生活落实不够彻底,党组织在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上的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办学看重SCI论文数、硕士博士点、师资队伍和就业情况等硬指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未能给予应有的支持和投入。还有不少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认识不到位,一部分高校学生不将其视为“灵魂工程”,也同样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高校环境的内容很丰富,体现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文化层面,还有组织制度层面等,其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方面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系统,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就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生态”,这一环境生态要求我们在环境优化构建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只重视某一层次或方面,把整体高校环境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整体,实行校园环境的全方位“生态化”构建。

1.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宜人的校园物质环境。正如在西方,哥特式教堂营造了环境德育教学中审美教学的典范,从教堂的尖顶、窗户、烛光、管风琴中都流露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境界,使人为之惊叹,美引导着人们的真善合二为一,遍布在欧洲的一座座教堂,用它们的形状、声音、色彩构成一种无处不在的宗教教学氛围,对欧洲乃至世界宗教道德精神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5]高校应根据学校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现状,有规划、有步骤的美化校园,营造宜教、宜居和怡人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角一落都向学生传导出一种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能引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建设好校园各类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生活休息场所,完善设施设备,营造出优美的校容校貌。优良的教学科研设施,方便快捷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让大学有静心学习、乐观向上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传递价值观念与美的布局散布在校园每一处角落,设置一条言简意赅的标语横幅,张贴一幅名言警句,放置一处赏心悦目的装饰,摆放一尊具有思想深度的雕像,都含有一种审美、价值观念,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建好学校的图书馆,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设备,改装师生的生活居住条件,提供便捷快捷的网络通讯服务等,都将为学校优美的物质条件提供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环境中陶冶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能真正入心入境。

2.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浓缩,它聚焦于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情感、信仰、追求产生着影响,对促进大学生树立好人生观、世界观,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作用非常明显。首先,要渲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气氛,塑造人文气质。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生自强自立、向上求进、创新超越的精神品质,要将大学精神内容融入高校的学风、校训,加强高校精神文化指向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的倡导和灌输,使师生能够及时从中吸取力量、产生动力,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精神境界。要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是高校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导向。受当前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的风气不再完全单纯,一定要把正学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在高校培育健康向上的校风。要加强校园舆论引导,舆论的导向就是文化价值观的导向,发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宣传栏(箱)及网络等舆论媒介的主力军作用,弘扬主旋律文化、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把握当前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文化传播的特点,因势利导宣传好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要不断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经常性地开展读书、演讲、文艺及体育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和高雅的文化育人氛围,使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文化熏陶中提升思想情趣,提高精神品质。

3.构设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全的组织制度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教育首先需要加强高校组织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团)组织在培育、管理学生中的作用。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完善会议、工作和学习等工作制度,经常性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同时严把党(团)员入口关,使高校学生在党(团)组织中接受教育,明白责任和担当,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重视高校社团组织在培养学生共同兴趣、学习掌握知识、自我约束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共同管理中懂得规矩原则和团结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有利条件。要不断健全高校的规章制度,维护形成正规有序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要结合形势变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对内容进行调整,建立管理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做到依章办事,依规对学校各类教学及相关活动进行管理约束,为学生成长和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高校学生使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落实中,长期遵守执行形成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心理上不断认同制度,最后自觉地维护规章制度,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否认评价。这种“扬善弃恶”的过程,就是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4.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严谨的教学环境。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深远意义及长远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予以关心,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纳入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刚性指标。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加强课程内容的把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实践式、互动式教学,发挥好网络及新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生动性放大增强。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思想素质好坏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要高度重视高校广大教职工的引进和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觉悟程度高,理论基础和理论水平好,业务能力精深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高效普及,现实社会中存在信仰迷失,道德沦落等问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德”始终排第一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成才传递极为重要的一棒。要拓宽教育渠道,引入家庭教学与社会教学机制,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双向互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积极支持、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舒新城主编.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杨业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界定的考察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10.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

[4]张亚龙,张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2009,(2):41.

[5]刘静.论哥特式教堂所营造的独特道德教学环境[J].道德与文明,2001,(3):56.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YANG Su yun, YI Hai tao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usually conducted in a specific campus environment, so the level of the education directly depends on campus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environm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diversified influences of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favorable physical,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ampus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pertinence, rationality and timeli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2016-07-10

阳素云(1979—),女,湖南双峰人,邵阳学院讲师。易海涛(1958—),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教授。

D64

A

1672—1012(2016)05—0069—06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政治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