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04-13邵幼平
邵幼平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邵幼平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解决培养对象的就业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适时之举,对高职教育和学生都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高职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入手,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探寻高职语文改革的创新之路。
就业导向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时代教育信息化走上大众视野,不管是信息社会的信息传播还是知识碎片化。社会对人才的语文素养有了进一步要求和改变,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主力军,在语文素养方面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以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及时求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支持下,适时求变,满足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语文素养要求,确保高职院校与培养的学生能够双向发展。
高职语文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求职过程往往就是一面之缘,通过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来决定一个求职者的能力高低,素养适合与否,这些在求职面试中往往起决定因素的就是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这几个方面。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准确听出招聘者的弦外之音,而造成面试表现不佳。在日常语言学习中高职学生重视讲却轻视主动思考的能力,求职中表现出口语表达不准确,抓不住重点的情况也时常出现。毕业生在面试中缺乏思想性,比如:在面对面试官提问如何看待挑战性工作的时候,高职学生只能浅显地表示喜欢挑战,具体却无法再深入或扩展,这就是缺乏深入思考能力的最佳体现,这也正是用人单位在选择职员时对高职学生表现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2.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不仅可以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还能下到车间一线进行技能操作,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是“上的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专业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发言权,能用最真切的亲身体验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而高职院校虽然有“校企合作”“校办工厂”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师资方面还是停留在讲台上的教师这个层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要在最前线的基层能够尽快进入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注重技能的掌握而非单纯的理论技巧。
3.语文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高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在评价方面一直都是跟其他科目的考评机制是一样的,包括较少比例的课程中的过程评价和最大比例的期末结果性评价。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到什么,什么是有用的,或者说什么是价值所在,这些往往都是在课程做评价的时候得到来自学校、教师的反馈。而在高职的语文教育中评价的方式就是期末的考试,作为教育系统从小学就开始的语文考试,不管是在小升初还是高考都是采用统一的闭卷考试。这种考试一直是褒贬参半,试卷型的评价方式是考验不出口头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但是可以很好地检验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高职语文在评价方面只是单一地采用考试的模式,相对来说是够全面的,特别是在语文素养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方面。
4.缺乏实践性的语文环境
高职院校在其他专业性的课程都有相对应的实践课程,而高职特有的二加一模式也是为高职专业课程所准备的,一个学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接受课堂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到企业或者校企合作的协议单位进行现场教学。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的公共课程没有对应的专业训练课程和实践课程。即使是在专业技能的实践中也没有顺带性地给语文教学一点实践机会,这种实习期的实践课程充其量只是给予了语文课程中人际交流一个机会,却缺乏更深入和更专业的语文实践环境。这种语文环境指的是在工作当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公众表达能力,以及对工作任务和挑战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1.科学参考实用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的作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所以教什么,怎么教都同样重要,语文课堂的内容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科目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效应,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语文在选编的教材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知识性和工具性,更要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学会从人文的角度去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高职语文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的层面上也要多加涉及。换言之,在高职语文的内容上要注重人文类、应用知识类、语言交际类和求职技巧类的相应知识。就如文学名著选编,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最好利器;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常用的公文,报告、通知、文件、调查等,这些是在实际工作中常会涉及到的基本技能;语言交际技能和公众表达技能类,学会好好说话是学生进入职场的第一步,有时候一张巧嘴的重要性远胜过默默埋头苦干来的重要,好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走进社会,适应新环境,沟通也是必要技能之一。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应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师资团队是教学的关键力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就足以表达师资在教育系统的重要性。全面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师资质量就是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而现行最流行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最为合适的高职语文教师。“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调研结果基础上的,所谓“双师型”指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就是最好的经验传递者。其一这个“师”是能够站在讲台上的讲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其二是在实践经验上是师傅,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是自身参与过相关的技能考试或者企业经验。恰如在旅游专业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一个教师自己考过了导游证,或者直接有过做导游的亲身体验,然后再结合语文基本知识来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上语文公共课,那么这个时候的教学针对性就比较高,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专业技能还能够一技多用,在不同专业的语文课堂上其他专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经验就是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最好时机,全才型的专业人才正是企业所欠缺的。所以学校要定期举行各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高职语文课堂在评价机制方面应该充分考虑语文这一科目的特殊性,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不仅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引进多方评价,例如:除语文任教老师外,本专业的其他老师也可以加入,根据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予以评价;其二在评价内容上可以引入其他实践活动,比如:班级演讲比赛、自编自导的情景剧表演、公司设计模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给予学生在这其中的关于语文素养的评价;其三,引入自评环节,给予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机会,每一位学生的评分都要以理由阐述。在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最后核算成相应的最终成绩。
4.增加实训活动,提高语文实践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工人和服务人员,这要求高职语文必须要加强与社会相适应的各方面的能力适用。普通话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沟通工具,这是必备的培训和技能之一,所以高职学生的普通话等级考试可以作为实训活动之一列入语文教学当中。再者,辩论和演讲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和表达能力的最好实践方式,不仅是班级内部的辩论赛,各专业之间或者各年级之间也要进行这种辩论和演讲的交流,而辩题和演讲主题的范围则可以在各专业领域范围来选择。这样的实践教学既可以拓宽语文的教学知识面又能与企业的需求相契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1]张宏建、曾锦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模式》,《高职教育》2011年第3期。
[2]伍海霞、付玉东:《基于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张义君:《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