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04-13樊梅荣
李 敏,樊梅荣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 敏,樊梅荣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2014年1—12月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为对照组,以2015年1—12月实施系统、全面护理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质量,包括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热源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等。结果 试验组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各指标细菌培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源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16%比0.31%,P<0.05),护理质量评分得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比83.8%,P<0.05)。结论 在临床血液净化护理中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
质量控制;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管理
在临床上,患者在血液净化中应用的设备较多,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且风险较大,因此,必须重视并积极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而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感染的控制、反渗水处理等[1]。这也就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了更高要求。为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笔者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实施系统、全面质量控制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血液净化科每月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约2400~3000例次,共有专科护士30名,女性28名,男性2名,年龄23~53岁,平均(30.67±8.84)岁;大专学历14名,本科及以上16人。以实施常规质量控制2014年1—12月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为对照组,以实施系统、全面护理质量控制2015年1—12月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为试验组。
1.2 质量控制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血液净化护理;观察组开展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相关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关于血液净化操作的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血液净化管理制度。主要有血液净化室工作制度职责、血液净化专科操作流程、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专科应急预案等。并组建由科室护士长、质控员、责任组长等为成员的质控小组,每周科室内进行一次专科自查,医院护理部门严格按血液净化科室临床护理质量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予以评分;科室每个月底需进行一次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交流会,及时反馈并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并要找出原因,制定相关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2)加强感染控制:①环境管理,应将血液净化室设于安静、干净、独立场地。明确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半清洁区,医护、患者、医疗废物三个通道必须分开设置;必须在血透准备室、透析室配备空气消毒系统,确保室内温湿度合理,保持空气的新鲜,光线须充足;在治疗场所内须设手卫生设备,医护在实际操作中,须严遵无菌原则操作。②患者分区,应将透析室分成急诊、一般及隔离3种透析区;对于新患者须在进行血透前,进行乙肝、丙肝、HIV等筛查;未接受筛查急诊患者须在急诊区进行血透治疗,而阳性患者则需在隔离区进行透析,并用专机进行操作,透析专机须有明显标识。另外,阳性患者应予以统计,显示在办公区内,以便科室工作人员可进行有效的分机管控。③设备消毒,在血透完成后,需应用含氯500 mg·L-1的消毒液对血透设备外部进行全面擦拭。如有血液污染到设备,则要当即应用可吸湿材料吸净血液,再用含氯2000 mg·L-1的消毒液进行擦拭,同时要对设备内部管道予以彻底消毒。另外,要开展消毒设备、区域地面的消毒,每班次更换床单、被套,并开窗进行通风。
3)规范操作技能:每个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重点考核新入科人员的专科操作,并加强无菌意识培养。应要求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前瞻性,特别是对急诊、危重、老年等特殊类患者给予重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病情等变化,严格遵医嘱应用抗凝类药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减少血透不良事件发生。
4)患者包干管理:应严格落实组长包干责任制,每组护理人员和患者是暂时固定的,每一组护理人员新老合理搭配,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半年一轮换。主要对本组负责患者的血透操作、心理情绪、健康宣教等工作。密切注意患者血压、透析状况及生活等情况,掌握并发症及不安全因素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包括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热源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指标包括透析用水、透析液、透析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护人员双手等;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自制护理质量测评标准由患者进行评分,共100分,<70分为护理质量差,70~90分为护理质量良,>90分为护理质量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
试验组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各指标细菌培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液净化水质及环境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
*P<0.05与对照组相比。
2.2 热源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热源反应发生率为0.31%(89/28 310),试验组为0.16%(57/35 285),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2.3 护理质量评分
2组均从血透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对照组得优率为83.8%,试验组得优率为92.5%,试验组护理质量得优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P<0.05与对照组相比。
3 讨论
临床上,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往往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高危群体,每一个治疗、护理环节都有可能引起医源性感染[2-4]。同时,由于血透治疗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对血液净化科室的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5]。本院血液净化科在2015年后开展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主要工作有建立和完善科室内各项工作制度,有效改善透析治疗环境,科学合理的划分区域,配置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加强透析设备的管理,确保流程的合理、操作便捷、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进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热源反应、感染等的发生。另外,在透析患者交接间阶段,对透析治疗室严格开展环境、地面、通风等管理工作,给予患者良好感官[6-8]。此外,加强感染筛查、规范分机透析、强化透析设备消毒,尤其是加强透析设备上血污消毒处理,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9]。与此同时,加强患者分区管理、落实护理责任包干制,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护理人员不断去学习有效改进透析的方式及方法,以提升透析质量,从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在治疗中感到安全、舒适,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评分。
总而言之,质量控制的实施,及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血液净化每一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并积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断强化医院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加强质控,并将质控和预防始终贯穿在患者治疗全过程中,可促医疗质量的提升,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
[1] 宋利,全梓林,陈新红,等.质量控制图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1):12-13.
[2] 周昌娥,李新华.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5-306.
[3] 王柠,刘晓辉.JCI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82-84.
[4] 李敏,王恒进.标准操作规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3.
[5] 杨丽.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5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147-148.
[6] 肖合存,厉淑荣,林兴凤,等.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05-107.
[4] 宋利,全梓林,陈新红,等.质量控制图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1):12-13.
[8] 刘晓琴.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培训中核心能力培养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97-99.
[9] 杨贻清,王玉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85-586.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06-20
樊梅荣,主管护师,E-mail:337808551@qq.com。
R473.5
A
1009-8194(2016)11-0090-02
10.13764/j.cnki.lcsy.2016.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