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域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评价与启示
2016-04-13蒋永穆周宇晗
蒋永穆,周宇晗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64)
农业区域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评价与启示
蒋永穆,周宇晗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64)
摘要:建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是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建立需紧密结合其个性需求。目前,不同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形式有以下五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以及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对其建立依据、具体内容及优劣进行研究,总结规律与经验,可以为不同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建立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业区域;资源禀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但在实际农业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有余,即经营规模较小,而“统”不足,即社会化服务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的窘境。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来,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不断提高,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学界对社会化服务的供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学者认为多主体、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且从供给主体的角度,将社会化服务分为依托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村集体提供的、农业专合组织提供的、龙头企业提供的几种不同类型[1],但未对这几种社会化服务在不同地区的实现情况进行比较,也未对其供给形式差异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
事实上,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及社会化服务供给中有一定差别,资源禀赋理论①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种差别。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选择不同供给主体进行社会化服务时的成本不同,不同地区将选择成本较低而效果较好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本文将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禀赋分为自然资源、农业资金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与物种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范围有较大影响,而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范围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将产生比较成本优势;农业资金资源包括政府财政涉农资金资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源、民间涉农资金资源等,农业资金资源将直接影响不同社会化供给主体提供服务的意愿和能力;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市场化程度等,发挥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和市场在社会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可以对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产生影响。
在借鉴资源禀赋理论和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对不同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形式进行了拓展,并提出五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以及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并对其建立依据、具体内容及优劣进行研究,总结规律与经验,以期为不同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建立提供启示。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五种供给模式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供给体系。在此供给体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由于其资源禀赋的不同,为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采取了不同的供给模式。
1.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政府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指定服务目标与计划,各级财政进行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或企业具体实施,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进行配合和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此类社会化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政府财政涉农资金资源相对丰裕的广大传统农业地区。以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为例,昌图县已形成以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主,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辅,其他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中,由国家、省、市下达服务计划,各级农业服务机构具体提供技术推广、农机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同时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作为重要补充。
选择这一供给模式的原因是:耕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对丰裕,适宜进行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且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大宗产品生产所需社会化服务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东北三省境内,其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4.1%,且地域辽阔,土地连片,非常适宜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大面积的粮食作物对农机服务和基础技术推广服务需求量较大,经营性组织提供这类服务时难以获得较多利润,且难以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大面积的服务,因此,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行政力量的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成了主要供给主体,政府主导型服务供给模式在此类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见文后表1)。
2.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供销社在联动县联社、基层社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以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社等具体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农业自然资源、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资金资源较丰裕,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比如苏南地区,该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集体经济组织较为依赖,由供销社牵头开办的为农服务社从覆盖面积、投资总额、农产品销售总额上看,都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主体[2]。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该区自2002年开始发展为农服务社,至2015年初,已开办为农服务社311家,通过联合公共服务部门、领办企业与直接提供服务等方式,建立起了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成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平台(见文后表2)。
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主导社会化服务的原因主要为:首先,这一类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裕,比如苏南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耕地、水利资源都比较丰富,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在此基础上,集体经济组织农业资金资源较丰裕,不少地方的为农合作社都是在利用供销社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发展而成的。所以,在这类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有较强的适用性。
3.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专业合作组织遵循自身的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决策机制进行运行,并成为某一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承担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最初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供给多面向自身,随着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少专业合作社也开始面向其他主体提供服务。这里专业合作组织多指农户领办的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组织开办的合作社有所区别。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民间涉农资金资源相对宽松而土地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中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以山东省青岛市旧店镇为例,平度县旧店镇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是重要的苹果产地,为应对果品市场的竞争,村民自发组建了果品经济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成了当地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合作社针对入社成员,积极开展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销售服务、流通服务以及品牌化服务等多项社会化服务,由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该镇的主要社会化服务力量。
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前提是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首先,土地资源相对丰裕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平原盆地占全省总面积的63%,农用地1 157.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3.65%[3],大量的平原土地为农所用;其次,较好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总体较发达使得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收入较低的农民希望通过组建、参加合作社提升经济收入水平;最后,民间涉农资金资源相对丰裕是组建合作社的必要条件,大户和农民是领办合作社的主要力量,这需要发起人具备一定的出资能力(见文后表3)。
4.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企业为获得利润构建农业庄园或基地,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当地农户进行结合,进而对其庄园或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种资源、气候资源、人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地区,这类地区具有种植升值潜力较大的特色农作物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能够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农业基地庄园或者基地。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为例,峨山“玉溪庄园”是云南烟草工商企业重点打造了一处烟草庄园,烟草公司对庄园内烟草种植提供全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技术推广与文化宣传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并对烟叶产品统一收购。
龙头企业成为该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其自然资源相对丰裕,比如,云南省的物种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都很适宜烟草生长;二是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不高为农业庄园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是烟草行业作为当地的重要产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这一地区较适宜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见文后表4)。
5.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指,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下,农户与各类服务组织共同组建起服务超市,将社会化服务打包为商品,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主要面向规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相对丰裕、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例如,崇州市积极引导各种专业服务组织联合,建立了桤泉、隆兴、济协等多个农业服务超市,为当地的土地合作社及规模业主提供技术推广、机械服务、劳务服务、农资配送以及农产品营销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目前,各个服务超市已经和多个专业服务组织或大户成功联结,在从业人员、硬件设施以及服务面积上都成了崇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力量(见文后表5)。
这些地区之所以选择农业服务超市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首先是地多人少的现实状况,例如,四川省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在土地入股规模化经营后,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大户在社会化服务上难以自给自足,需要第三方供给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其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高。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迅速,而农业服务超市的形式有利于社会化服务资源的整合,相对于分散的农户,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契合度更高;最后,市场化程度较高。崇州市地处成都周边,在大城市辐射作用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市场化程度较高,农业服务超市的形式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和青睐。
二、五种供给模式的评价
这五种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是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取的,相对成本较低而效果较好的服务模式,各自具有优点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1.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服务范围广,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更加追求公益性,因此一些市场不能提供或者不愿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往往可以由政府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提供;二是服务面积大,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一般有明确的计划和指标,加之有足够的财政投入,能使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社会化服务;三是服务能力强,由于政府部门有财政投资作为支撑,在需要投入较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可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高效地进行建设。
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一是缺乏服务动力,由于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具有追求公益性的特点,服务供给时可能会出现积极性不强、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二是供需脱节,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般由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统一指定服务目标与计划,在实际生产中可能会出现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相背离的情况。
2.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和不足。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资源利用效率高,集体经济组织依托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可以整合原有资产、自身投资、政府扶持资金等分散资源,并高效地用于社会化服务;二是便于提升服务标准,集体经济组织既具有统一行动的决策能力,又具有促进生产的强烈愿望,所以在其提升服务标准时,既具有动力又具有能力;三是农资流通服务具有优势。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多是建立在供销社基础上的,在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流通、供销上具有先天优势,进行相关社会化服务时也更得心应手。
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一是产权不明晰,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的为农服务社由于投资来源的多样化,往往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由此可能带来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时的一些隐患;二是业态有待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农业社会化服务时,形式比较多样,其与农户个人、专业服务组织等的联结机制、服务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3.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服务积极性高。专业合作组织最初均针对自身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以提升自身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为导向,故其提供服务时积极性较高;二是服务针对性强。专业合作社往往有自己的经营范围,能够结合自身的具体需要提供针对性服务。
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一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农户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得到政府或企业的扶持情况各有不同,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合作社运行风险较大,因而服务能力大打折扣;二是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目前专业合作组织领办条件较为宽松,部分合作社虽得以注册,但未起到服务生产的作用,造成部分扶持合作社资源的浪费。
4.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服务效果好,涉农企业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时,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往往投入较多,针对性较强,大多能保证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二是减轻政府负担,企业出资进行社会化服务,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一是排他性较强。涉农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时多针对园区内部农业生产,而对园区以外的普通农户服务能力十分有限;二是存在土地保护风险,涉农企业由于其较强的逐利性,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时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对土地的保护。
5.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供给效率高,由于高度的市场化运作,农业服务超市在提供服务时能针对需求合理供给,高效地提供服务;二是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农业服务超市能够为其他主体提供劳务服务,能有效缓解农忙时节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三是服务规范化程度高,由于参与市场竞争和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督,农业服务超市提供的服务往往较为规范,当农民权益由于服务质量差而遭到损害时,也较容易进行追责。
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缺点主要有:一是服务供给易受市场影响,由于其高度的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也存在波动,在供需失衡时可能无法保障农业生产;二是自身发展不成熟,农业服务超市还属于新兴事物,其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还在探索之中,在供给服务时可能出现低效和浪费。
总的来说,五种供给模式各有优缺点,同时,与个别区县不同,地区的范围越大其在资源禀赋上也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单一的农业社会化供给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一个地区内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在选择供给方式时应对几种模式加以整合,使其通过互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三、研究启示
对农业区域社会化服务供给的研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就是不同地区在选择供给模式时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要正视资源禀赋差异,建立合理供给模式,保证农产品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要从农业生产出发,具有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国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化服务资源禀赋不同,其农业生产方式也不同,因而在社会化服务供给上形成了不同模式,但其出发点都在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结构、保障农产品安全。应鼓励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服务供给模式上的创新,既可以构建大型服务交易超市或平台,也可以依托实力较强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新型的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组织,或者吸引涉农企业进驻以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供给,针对较传统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应发挥政府服务部门外多种主体的供给职能,建立“一主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注重模式整合互补,将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相结合,参考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拘泥于现有模式,走出一条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够保障农业生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社会化服务道路。
第二,要构建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运行的良好环境。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力量和多个领域,要做好规划,同时加强各项改革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协同配合,使其良性互动,整体推进。二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在不同供给模式下,政府在社会化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无论在何种模式中,政府在提供规则与环境,保障部分投资后,应主要通过主体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服务[22],更多地由市场决定社会化服务资源的配置。通过构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交易市场,培育参与市场竞争的供给主体,使社会化服务体系充满活力,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三是要加强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保障,另一方面,适度规模经营也有助于社会化资源的整合和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流转率较低的地区,宜通过推进土地确权、创新流转机制、依法保障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等措施推动土地的流转。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41-42.
[2]沈菊妹.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网店优势打造为网络优势——浅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供销合作社发展为农服务社的经验{J}.中国合作经济.2015,(1):47.
[3]赵晓峰,韩庆龄.政策诱导与阶层驱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双重动力机制分析[J].农村经济,2013,(1):124.
表1 政府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案例及服务效果一览表
表2 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案例及服务效果一览表
表3 专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案例及服务效果一览表
表4 涉农企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案例及服务效果一览表
表5 农业服务超市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案例及服务效果一览表
[责任编辑:房宏琳]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6)01-0102-06
作者简介:蒋永穆(1968—),男,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农”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14AZD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14BDJ02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四川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点和政策研究”(SC13A015)
收稿日期:2015-09-11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①资源禀赋的概念最先出现在比较成本优势的分析中,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了解释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资源禀赋学说,用来解释各国生产参与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原因。资源禀赋理论认为,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会导致同一技术水平下生产同一商品的成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