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参与-发展』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6-04-12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邓如玉

师道(教研)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模式课堂

文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 邓如玉



运用『参与-发展』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邓如玉

据北师大教科所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课堂参与的总体特点是被动参与和消极参与多而主动参与少。课堂上相当部分学生的参与行为表现为等、听、看的观望态度,主体参与度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不强,习惯于机械接受现成的结论。教师缺乏科学教学策略,权威角色过分凸显,教学方法单一,过分注重理性和智力因素,致使学生缺少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感情体验,参与的意识自然减少。思想品德课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处在“既重而非”位置,在考试时是主科,但是平时却按次科来安排课时上课,学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课堂参与兴趣随之减退。

“参与”是学生自身进行的有教师指导或组织的目标学习活动,它贯穿各个教学环节;“发展”是全面的,包括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包括合作、交往、创新能力等。只有“参与”,才能“发展”,“参与”的目的是促进“发展”。“参与—发展”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师生一起来必然更精彩。

一、引导学生参与备课

对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课前可先向学生布置预讲内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教案;在一些以活动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前,可以发动学生对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给予注意事项后,让学生自由和充分地交流活动的想法。如在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广州两男为争座位而血溅地铁事件”鲜活事例的分析,很快学以致用,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珍爱,更有同学提出要学习和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出“友爱在车厢”的倡议。

二、鼓励学生参与讲课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在九年级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我发动学生收集本区域内学生熟知的南海神庙、南湾水乡、黄埔军校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加深对本地区文化的认识。由于就地取材,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主人翁的意识大大提高,在探究合作中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之风。

2.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和讨论,点燃学习热情。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关于“生命健康权”时,我首先以“广州市频频上演的海珠桥跳桥秀”作为背景材料,向学生抛出问题:“从看热闹者的身份上升到评价者的高度,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跳桥者这样维权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他可以怎么做?如果我也是受害者,我的感受是怎样的?我该怎么办?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教学中我按照“阅读案例→分析案例→逻辑加工→生成知识”的思路,实施“问题驱动,合作共构”的学生活动策略和“理从例出,展示过程”的讲授策略。首先我鼓励学生拿起笔来,边看边划边联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非逻辑的直接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独自领悟。其次,学生要学会合作探究,共构知识,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观点,小组再综合各成员的观点,轮流或找代表在班上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通过板书用关键词记录其观点,学生得到肯定和尊重,手上的笔也就动了起来。最后,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打开、简化、转化,一一板书关键词的提取、联想的展开、知识的概括归纳等环节,直观的动态的展示思维的过程,因势利导进行总结:理从例出。由“独自领悟”到“合作共构”,学生全程参与,使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邀请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学生写作业,教师一本一本批改。这样,老师的负担很重,特别对于大班教学,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在实施“参与—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偷懒”,对于一些简单的客观性作业、试卷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批改,师生对改、班内对改或班间对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不但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消极局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