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农村的家校合作教育

2016-04-12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山初级中学邱建南

师道(教研)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文/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山初级中学 邱建南



经济转型期农村的家校合作教育

文/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山初级中学邱建南

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如何实施改革才能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要想取得教育成功,达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愿望,仅靠一方面的力量很难胜任,我们教育迫切需要走家校合作道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意识形态要被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未来的家长们以至社会各界人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至关重要,使家校合作活动在我国教育领域内能普遍开展,并最终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自觉行为和风气,建设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教育社会。

一、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家校合作

我国目前教育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我国教育界已认识到教育领域内必须进行改革,即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方向转变,由纯知识性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教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学会共同生活”,这充分说明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在国民教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全面合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我们传统教育的各种关系就得做出相应的调整,乃至变革。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农村更呼唤家校合作

农村家长与城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导致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工作存在许多困难,这里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谈到:“学开车”与“做父母”比较起来,哪个更复杂?很显然是“做父母”要困难多了。然而现实是学开车要经过几个月的培训,要笔试、路考,等等,过好几关才能拿到驾驶证,可是许多人做父母根本不需要准备,不需要培训,似乎谁都可以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做起父母来。朱教授诙谐幽默的比喻真实地揭示了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中学显得更严峻。

从家庭方面来看,一是农村地区的家长由于忙于生计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祖孙一直生活的“隔代监护”现象普遍,由于祖辈家长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或多或少有距离,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二是受农村地域的条件限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的家长们普遍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未能认识到参与与学校的合作管理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不少父母认为一旦孩子上学,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和其它方面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从学校方面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农村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现实情况,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家庭环境缺乏教育,自信力不足,缺乏沟通基础,他们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一味只对家长提出超越现实的要求,在教育问题上分歧巨大,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即使家长的素质较低,他也理应拥有平等合作的理由,就像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以一些人素质较低为理由而剥夺他们应当享有的有关权利一样。”因此扎根在农村的基础教育学校更要肩负起教育的大旗,主动走向群众、教育群众,架起家校教育的桥梁,成为家长促进孩子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

三、建立务实高效的家校合作的教育

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了配合山区生态旅游城镇的建设,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家校协同合作既是整合教育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和深化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

1.树立家庭教育首位观念,重构家校合作思想

农村不少家长认为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孰不知家庭才是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更为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在经历了转型期的“阵痛”后,学校要“顺势而上”,主动承担起家校合作的“引路人”角色,坚持以人本思想构建和处理学校与社区的各种关系,势必会形成科学有效的家校关系,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首先要端正思想,要摈弃学校或教师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有许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能摆正自己的角色关系,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位置,使家长感到心理有落差而难以接受。平等才是沟通平台上的最好天平,家校要彼此尊重、彼此关怀、彼此和谐。例如,我校考虑到农村家长居住较为分散,为了更贴近群众和照顾群众,从2008年始送“家长会”下乡,通过与村委合作,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把“家长会”送到村民家门口,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通过平等、和谐确立家校合作中“学校导引家庭”的关系,承担起对家长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首位观念,能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品位,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优势,达到合作教育的目的。

2.切实利用好“家长学校”的平台

家长学校是由学校牵扯头、联合家长一块承建的“教育有机体”,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家长学校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和社会的三者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在家校合作中,不能让“家长学校”成为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副牌匾,有名却无实。

我校在“家长学校”建设中,紧抓创建“教育强镇”的历史机遇,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创设方面更是下足功夫,通过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来留住学生,吸引家长。同时完善家校教育网络,双方找准定位,确定自身的教育目的:学校承担教育引导作用,家庭承担教育和配合作用,建立学校牵头组织、社会力量(如“关工委”、“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等)辅助参与、村委会监督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参加培训、座谈。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家校合作教育起到了明显的成效,校风学风明显的好转,社会效应显著。

应该明确的是家校教育的目的是契合的、连成一体的,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思想库”,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