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常见障碍

2016-04-12韶关市第十四中学

师道(教研)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孔乙己课件

文韶关市第十四中学 华 莉



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常见障碍

文韶关市第十四中学华莉

科技、信息冲击下的语文阅读课堂,音乐导入、图像展示、绘画再现、哲理辩论、课本剧演出……绝招迭出,异彩纷呈,应接不暇,有时顾此失彼,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异常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人生哲理、性情的陶冶这些文章的原生价值,是需要靠读者的阅读行为才能实现的。

一、课堂导入环节

1.背景导入。“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这种背景式导入存在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且专业的词,并直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这个主题,《孔乙己》的这种入场方式不但无助于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成为阅读障碍。

2.图像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学生还没阅读、分析,教师就已经展示了孔乙己形象,在以后的阅读中还会有“一千个孔乙己”吗?

3.设疑导入。课文还没读,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选材、布局、语言特色、重点语段、重点词句……有人把这种阅读喻为“戴着镣铐跳舞”,学生不是在轻松享受阅读,而是在绞尽脑汁地做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

二、朗读课文环节

1.读不读。对于学龄小、语感还没有成熟、模仿能力却很强的学生,应重范读,让学生听、模仿,用激情的朗读引领他们进入文章的情感境界。对于逐渐形成了语感、主观性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更适合把有声的朗读和更多的默读结合起来。一个默默读书的“场”,对于解决阅读的“读懂了什么”的基础性要求,是很有效的。

2.读什么。如教学生朗读《乡愁》注意重音,“小小”一词寄托深深的依恋,要重读。教师只示范读第一小节,示范就在关键处即可。往下,可和学生示范、学生朗读交错,学生在琢磨中自然会有收获。

3.怎么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等,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对朗读的要求应不同,老师心里要有清晰的认识。“朗读”与“朗诵”不分,会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甚至错误。阅读课不应该是表演,让学生用舞台上朗诵的方式朗读课文,慎用。

三、课件运用环节

1.读图课件。有些阅读课,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公开课二三十张图片的课件不在少数:用图片导入,用图片展示文意,用图片装饰文本框,一节课下来,学生眼里晃动的尽是些图,而对于作者是如何描绘图的语言、句子,投入的精神就自然少了。

2.笔记课件。把笔记放在课件上,确实减少了板书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但也增大了课堂容量。学生只顾抄笔记,学生思维能否跟得上,也实在令人担忧,课堂常有“跑起来”的现象。

3.声音课件。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才能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多角度解读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这叫入境悟情。相反,容易养成浮躁、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自己的心态。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静静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四、阅读拓展环节

1.深挖内容。在网上看过一篇《基因畅想》的教学设计,课堂大半时间就克隆、基因、基因图、基因工程等知识进行讨论,课堂上发言踊跃,气氛活泼,学生对基因的问题的确有了崭新的认识,也积累了查找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经验。课后教师还安排学生选择有关基因工程中感兴趣的课题,并搜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互相阅读。可见,这又会花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看来,没把基因这个问题“吃透”,老师是不放心的。这究竟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是生物课呢?

2.深挖思想。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谈到《斑羚飞渡》时说,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去学习老斑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完全偏离了教学规律,不能每一篇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我们都要去挖掘,那是思想品德课的工作。

3.深挖背景。又回到《孔乙己》的例子,解释一下“新文化运动”“封建复古的逆流”,复习一下“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样一下一下深挖,这一节就没多少老孔先生的戏了,可能会变成历史课吧,老孔先生只是某个“历史事实”的“例子”而已。

就阅读而言,少不了读书要领和鉴赏门径的示范和指点,尤其不能缺少的,是无拘无束地与学生谈论某部作品、某篇文章,畅所欲言地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既植根于语言的土壤,又能广泛采撷阳光雨露。那时,我们的阅读教学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孔乙己课件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