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创作及女性作家文学成就的深度发掘与阐释
——简评《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
2016-04-12张珺华
张珺华
(济南大学,山东济南 250022)
·图书评论·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创作及女性作家文学成就的深度发掘与阐释
——简评《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
张珺华
(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角度新颖,论述全面,内容深刻,富于启发性,是山东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关键词:曲阜;孔氏家族;诗文;女作家;文学成就
“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群体,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名门世家和著姓望族。研究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整体上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发展内部规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曲阜孔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绵延久远、影响深远的文化家族,是山东文化发展、文学繁荣的代表,在家族文学历史上十分突出。姚金笛博士所著《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由绪论、正文六章、参考文献、后记组成,系统地阐释了清代孔氏家族在诗、文、词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研究孔氏家族诗文创作的专著。具体地说,本书有以下创新点。
一、研究视野开阔,对象新颖
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屡见不鲜,世家子弟最为推重的是本家族的文学遗存,父子相承、兄弟并起、祖孙蝉联、俱以诗名的文化景观集中展示了家族的独特魅力。著名学者吴大琨曾指出:“在中国的历史上,家族一直在社会的发展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某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楚这一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家族的情况,两者是分不开的。”[2]
明清时期的山东地区,经济繁荣,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涌现出了众多的名门世家和著姓望族,如新城王氏、诸城刘氏、临朐冯氏、博山赵氏、莱阳宋氏、临邑邢氏、蒙阴公氏等。这些家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型的家族,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识,家族重视教育,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文学积淀。此前的研究者大多把目光落在了文坛大家所在的家族,比如王士禛为代表的新城王氏家族、冯惟敏为代表的临朐冯氏家族、曹贞吉为代表的安丘曹氏家族,研究成果数量巨大且集中。而对于山东省内的其他家族,则关注度很小。
曲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传统悠久,文化根基深厚、积累丰富。孔氏是我国历史上绵延久远、影响深远的文化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文化发展、文学繁荣的代表,先后涌现出作家170余人,作品集180余部,出现了群星闪耀的创作奇观,可称为明清时期山左世家的代表。基于此,此书选取了曲阜孔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戏剧家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研究中。出于学术的敏感性和创新性,作者选择了孔氏家族诗文创作为着力点,显示了很大的开创的勇气。
二、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研究对象的整体风貌
从学术层面对清代孔氏家族诗文创作兴起背景、发展过程与整体特征予以论述,从而向广大读者展示其发展、演变的脉络,是《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的一大特点。面对孔氏家族这么一个庞大的文学创作集团,作者展示了自己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文献功底,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清代孔氏家族诗文创作的整体风貌。
作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介绍了曲阜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在探讨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繁荣原因时,作者展示了宽阔的学术视野,从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发达的教育、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繁复的文学创作等方面分析了孔氏家族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大量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作者梳理出了清代孔氏170余位作家的基本情况,勾勒出了孔氏家族文学发展的全过程。同时,选取了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乾嘉学派代表人物孔广森等5位作家,择取对他们人生有较大影响且与孔氏交情笃厚者为代表,对其文学交游活动进行了观照。在论述孔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时,作者按照文学样式的不同,以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探讨了孔氏家族的诗、文、词创作。在分析多位作家创作的基础上,概括了孔氏家族诗文创作的总体特征,同时对孔尚任、孔传铎和孔广森等代表作家进行了重点关注。
三、文献资料翔实,考证宏富细致
文献材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真正扎实的研究离不开材料的支撑和细致的文献工作。《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运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展示了作者的文献功底。除了从孔氏家族作品总集,孔氏家族各成员的诗、文、词、戏曲、笔记等著述中搜罗材料外,作者还查阅了大量的正史、地方志、孔氏家族的家谱,以及同时代人的诗文集、诗词选本、日记、文人笔记等文献。
作者所用的文献中有许多是偏僻资料,未有他人征引,所以在利用时,首先需要一番爬罗剔抉的功夫。其中一些稀见资料,如孔氏大宗支谱,以及大量的笔记、方志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这部专著的学术份量,也切切实实地解决了诸多问题。比如,有关孔继汾的生年,很多重要资料如《全清词》都作康熙六十一年,但《孔氏大宗谱》明确记载,孔继汾生于“雍正三年五月初二日戌时”。又如《全清词》中,《清涛词》的作者为孔传志,卒年不详。但查阅《阙里文献考》《孔氏大宗谱》等孔氏文献,《清涛词》的作者应为孔传鋕,卒于雍正九年。有了这样的第一手资料,作家的姓名、字号、生卒年等就不是问题了。
再如,此书第三章是孔氏作家的交游考,其中对孔氏作家与著名文人交游的梳理,几乎全以清代文人的诗文作为佐证。作者不仅引用孔氏成员如孔传铎、孔宪彝、孔继涵、孔广森等人的相关诗文,也征引了翁方纲、戴震、卢文弨、孙星衍、龚自珍等不同时代人物的诗文、笔记,完整地呈现了孔氏作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可以说,在文献资料的使用上,作者做到了无征不信。
在论述孔氏女作家时,作者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条分缕析,陈述观点时注意以实例相佐。比如在论述丈夫生活经历、思想主张对孔氏女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时,作者就以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的妻子孔璐华为例。孔璐华待字闺中时并不擅诗,归嫁后与阮元志同道合,吟诗论文,互为诗友。她真正从事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丈夫阮元的影响,而诗歌也就成为二人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在论述问题时,作者注意总结归纳与实例佐证相结合,显示了良好的学术素养。
四、对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发掘与阐释
古代女性作家的生存状态和文学创作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是现有对清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较少关注北方女作家的成长。本书第六章“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的女性作家”以大篇幅文字论述了孔氏女作家群。这一作家群体产生并繁荣于孔府一门,其文学修养之高,作品数量之多,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孔氏男性作家。作者根据《阙里文献考》《国朝山左诗抄》《国朝闺秀诗柳絮集》等资料,整理出曲阜孔氏女作家29人,对她们的生平、著述及作品存佚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展示了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闺秀能文,终竟出于大家。”[2]官宦书香门第内的女子自幼受到家族文化氛围浸染,在父兄师长的有意栽培或无意熏陶下,会有相当的文学成就。明清时期的山东地区涌现出了众多的名门世家和著姓望族,但只有在曲阜孔氏家族才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群。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从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家族的联姻、家族男性文人的支持和提拔、女性作家广泛的文学交游、女作家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等方面分析了孔氏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目前学界对女性文学繁荣原因进行探析时,往往集中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经济的发展、文化环境的宽松、出版的兴盛等,但对于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家族男性成员的支持这一因素涉及较少。作者在书中尤为关注孔氏家族男性成员对女作家的支持和提拔。作者认为,孔氏男性成员不仅从观念上支持女作家的文学创作,而且在行动上为女作家的文学活动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为女作家拓宽了创作道路,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减轻了女作家创作的外界压力,鼓励了更多女性投身于文学创作。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孔氏男性成员对女作家提拔和支持的几种方式:为家族女性的诗文集作序跋或题词;为女作家整理并刊刻作品,将其纳入文学传播的渠道;编纂家族选集时注意搜集整理家族女性的文学作品;指导女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作家互相唱和等。
在较为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孔氏女作家以诗文为抒写性灵的工具,以彼此间的诗文酬唱为家庭之至乐,形成了一个异常活跃的闺秀文学创作群体。在分析孔氏女作家诗作的总体特征时,作者以敏锐的感触,发掘到了孔氏女作家诗作中的家族文化精神与传统——温柔敦厚与典雅守正。孔子是家族文化精神的缔造者,孔氏圣裔承先圣学《诗》之训,学《诗》是圣裔包括女性圣裔的必修功课。孔氏女作家在从父兄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儒家道德伦理规范深深融入她们的血液中。经过对孔氏女作家生平与创作的分析,作者进行了总结:纲常伦理意识是女作家精神与人格构成的基础,个体的感性心理欲求和社会理性的纲常伦理构成了统一。她们在审美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诗经》范式的引领,诗作体现出温柔敦厚的风貌。
作者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山左文化对孔氏女作家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孔氏女作家又以其丰富深厚的文学遗存,传承并发展了山左地域文化,为山左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们传承和实践了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在生活中追求真善仁厚,在文学创作中以雅正为旨归,进一步深化了山左文化以儒学为宗的地域特色。而她们的文学创作在内容和体式上也推动了文学自身的发展,成为清代山左文学繁荣的生动写照。孔氏女作家的作品历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仍能灿然于当世者,源自山左文化与文学的润泽,又最终以家族文学的个性风采彰显了山左文化与文学的勃勃生机。
五、余论
姚金笛博士自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就关注明清山东地方文学,并持续跟踪、探索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近几年的积累,《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在2015年年底得以付梓面世,显示了作者的积累和进步。从上文分析的优点看,我们可以认定该书是一部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但颇为遗憾的,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理论深度不足,文化史视野不够,某些方面的探讨不够深入。
作为一部以文献考证见长的著作,该书展现了作者良好的文献功底和实证意识。但也因为太过注重文献考证,使此书在理论深度方面显得有所欠缺。如对孔氏家族文学繁荣原因的分析,虽然比较中肯,但却缺乏理论提升。再如在对孔氏作家创作实绩的评价上,显得高度不够。对孔氏家族文学在山东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虽用大量笔墨分析了多位重要作家的创作以证明他们的地位,却缺乏从文学史的高度进行的宏观鸟瞰和深入评价。这些不能不说是疏漏和遗憾,我们期待作者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更多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本资料翔实、取材丰富、观点得当、对山东古代文学研究有贡献的好书。
参考文献:
[1]吴大琨.笔谈吴文化[J].文史知识,1990,(11):10.
[2][清]袁枚.随园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1701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87.
(责任编辑赵莉萍)
收稿日期:2016-06-16
作者简介:张珺华(1977—),女,济南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16)05-0093-04
Exca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Female Writers’ Achievement in Qing Dynasty:Review ofResearchonPoetryandArticlesofKONGClanofQufuinQingDynasty
ZHANG Jun-hua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22, 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Poetry and Articles of KONG Clan of Qufu in Qing Dynasty, taking the poetry and articles in KONG family as its research object,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prosperity of KONG family’s literary 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book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xcavation of female writers of the family. This book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Shandong ancient literary research for its new approach, comprehensive argumentation, great depth and provoking statements.
Key words:Qufu; KONG clan; poetry and articles; female writers; literary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