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当代中国的女性学和女性研究
2016-04-12石红梅
石红梅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 361005)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当代中国的女性学和女性研究
石红梅
(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在根本出发点、核心议题、研究方法和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流派,形成中国特色的女性学和女性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女性研究;当代中国
任何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任何哲学社会科学都蕴含着重要的价值导向。科学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研究的核心议题和方法以及目标的一致性使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问题、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
一、女性研究和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在中国讨论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其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通过对女性研究和女性学产生与发展历程的考察,我们发现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所坚持的原则、关注的核心内容、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追求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都是一致的。一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当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个科学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具有一致性。
首先,女性研究和女性学的出发点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弱势族群的关怀。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希冀对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作理论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女性学和美国的黑人学、少数民族学是同时产生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弱势族群的关注是该学科重要的特点。其次,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关注劳动议题,注重经济独立对妇女发展的作用。自18世纪以来,妇女走出家庭在社会领域从事经济活动,妇女在工作领域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女性研究者关注和女性学学科研究的核心议题。再次,女性研究和女性学的发展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析应用。妇女议题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情境,女性发展总是联系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女性学和女性研究不但重视女性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决定力量,也非常注重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各因素之间的辩证统一是其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妇女问题从来就不只是妇女的问题,女性研究的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女性研究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妇女的解放,也是男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及对未来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与女性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实质是相同的,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流派区分的重要标志,科学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学科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来讲,其唯物史观的应用、人民群众的立场以及实践的面向,为人类解放和妇女解放事业指明了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予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理论研究“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高远的思维起点。”[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妇女相关的理论论述既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又是主要的理论内容。1990年江泽民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关注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与发展,它寻求的是全社会的公正与平等,它强调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注重阶级分析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其理论魅力越来越被西方众多的女权主义流派所认同。
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是为世界包括中国的妇女运动历史所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察女性问题而形成的妇女解放理论中的许多论断,经受了世界包括中国被压迫劳动者解放斗争实践的检验。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勃勃生机。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对劳动妇女的关注决定了它只能以为全世界劳动群众解放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根基,因此,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3]。
三、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导向目标不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后,中国思想界多种思潮互相交织,妇女理论也是色彩纷呈。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研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妇女理论建构过程中的目标导向千差万别,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地位面临挑战。1980年代启蒙思潮中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使我们在重视身体的“有性人”的同时,也使个人、个体这些概念在女权主义理论中获得了中心位置;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观念更加强化了个体和差异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集体观念、阶级立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对劳动妇女的关注,在众多西方思潮影响下显得力不从心,一度处于失语状态,整个女性学研究显得被动消极。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它的中国化进程研究不够,发展不够,对中国鲜活的妇女理论和运动的实践缺乏提炼、提升、概括到理论高度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讲不好,也讲不清楚中国的妇女故事,也就无法用中国特色的妇女理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
(二)差异性取代同一性,劳动妇女政治同盟不断消解
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自1980年代以来较多地受到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影响。相较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妇女集体抗争,19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特别强调种族、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以个体为单位的权力的获得,所谓个体就是政治。注重个体发展和个体权力获得的斗争逐渐地远离了组织、工会和与资方的谈判,由承认差异衍生的承认政治也就代替了阶级政治。理论上说,第二波女性主义一些思潮的兴起逐步地瓦解了女性的同一性,“对差异和特殊性的认可已经危害到女性主义政治的基础。”[4]由差异性取代同一性,由独特性取代整体性,妇女群体作为一个同一整体的同盟在多样的差异中不断消解。进入1990年代,女性研究在各国呈现出精英化和职业化的倾向,从维权到政策倡导,妇女/性别研究成为一项有助于资本全球化推进的有效的“服务“,越来越偏离劳动妇女群体的关注,妇女内部的分化大大加剧了。
(三)对立的二分法传统思维,女性研究的历史性和系统性受到严重影响
对立的二分法思维在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中始终存在。比如,在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态度上,改革开放前,我们坚决抵制,而在1980年代后又表现为过度地青睐;在男女平等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强调男女绝对一样的观点,而自1980年代后,又过多地强调差异,主张“女性意识”,致力于建构一个女性的身份群体;在妇女解放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关系问题上,在中国近代变革和近现代的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妇女发展过程中,妇女的解放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始终交织在一起同步推进,但自1980年代以来,妇女和妇女问题从国家和阶级的领域中抽离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1980年代前,女性研究强调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前提,自1980年代后,文化批判取代经济批判,我们把产生“妇女问题”的原因归于文化压迫。对立的二分法研究思维使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割裂历史,形成对立,女性研究的历史性和系统性受到严重影响。
四、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思路
面向21世纪,我们要发展当代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应当正确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女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关系,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当代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并联系中国的现实情况,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中国化进程。
(一)读懂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当代中国化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5]因此,回到原著,回到经典文本是我们了解马克思、学习马克思的出发点,唯有此,我们才能读懂马克思,从而坚信马克思。当然,“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理论资源,吸收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关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发展脉络中的马克思主义因素,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观念,并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妇女解放理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妇女解放理论进行借鉴和吸收,扎实地推进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
(二)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学科发展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准确的定位
不断推进女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走学科建设的道路,女性学学科定位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经过中国学者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女性学的研究对象上已达成共识,女性学是从“人”切入,以男性作参照,对女性聚焦,从而解答女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女性学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无论女性的本质特征,还是她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态势,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女性存在状态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能放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去发现和揭示。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始终贯穿于女性学研究进程,这是女性学根本的指导原则。女性学旨在把性别研究的视角引入既有知识领域,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认识与再认识,从而为女性解放与发展,乃至人类的解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解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定位女性学学科应成为学科建设的共识。
(三)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要推进中国化进程
首先,当代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形成中国特色。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我们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要通过自己的理论眼光和理论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女性学理论进行过滤和选择,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再创造。其次,当代中国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妇女问题的历史性和系统性,坚绝地摒弃对立的二分法思维。我们不能因为女性的差异性而否认同一性,也不能因为女性的同一性而否认女性的差异性,在新的情境下我们更加强调一种复杂身份的联合,可以是基于相同价值观和目标的共同体的联合,亦可探讨建立跨国的女性主义团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妇女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紧密相关,我们对妇女研究是将其从阶级、民族、国家和种族等整体性范畴中分离出来了,但须再将妇女议题回归历史,并对其进行通盘思考与决策,即进行系统化研究。再次,当代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要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5]在妇女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依历史过程肯定女性的主体作用,关注工人阶级的女工和劳动妇女的利益。如果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置于中国历史和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主体力量是劳动妇女。对劳动妇女的主体关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特有的实践品格和人民立场。21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学者们开始重视资本逻辑带来的政治上存有的保守,在全球化资本主义中越来越关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意义,中国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发展的人民立场,在今天尤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江.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8.
[2]江泽民.“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0-03-08.
[3]彭珮云.加强妇女理论研究,推动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1999-12-07.
[4]Moya Lloyd.BeyondIdentityPolitics-Feminism,PowerandPolitics[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5. 7.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2016-05-1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责任编辑王灵)
收稿日期:2016-06-28
作者简介:石红梅(1974—),女,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妇女/性别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16)05-0003-04
Uphold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and Develop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s Studies
SHI Hong-mei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Marxist women theories and feminist theories see eye to ey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starting points, research focus, methods and objectives, thus upholding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is a must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asserts the necessity to uphold the leading role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isciplines. What is also important is to learn and absorb some appropriate par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theoretical schools to forge our women stud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arxism; women’s studies; women’s research; contemporary China
·女性学建设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