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探究
2016-04-12王成端
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校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探究
王成端
(四川文理学院校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0)
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目前还存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教师队伍实力薄弱、基地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结合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从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修订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优化整合实验教学校内资源、着力打造实践教学品牌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的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社会需要更多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扭转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实践教学建设工作遇到新形势新任务,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1]实践性是实践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在形式上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在人才培养尤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直接涉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效果,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2]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理论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具体呈现。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多年的求学经历中,这种方式是固化的模式,学生接受的只是抽象的理性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教学为学生打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且是以学生自身为主体,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实践能力。
(二)融合理论实践,培养过硬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并不是广义的各种社会实践,而是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且,“实践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实践应用,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科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达到高度融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过硬。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专业对社会的认知,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校教师而言,可以从学界视角提升实践能力,此过程还能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培养职业素质,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如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满意度并不高,这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改进的地方。但是,容易被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忽视的一点是,高校学生不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实践经验,而且应该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比如对岗位的认知、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行业发展前景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了解。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学生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实践锻炼往往是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有助于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助力培养目标,增强高校综合实力
实践教学在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养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重视实践教学不但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助于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高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学、规范化管理,实践教学的这些功能都有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强高校综合实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践教学逐步引起各方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在着力进行教学改革,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是其重点之一,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与成绩。但从整体来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存在着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这样的认识误区。相应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处于附属和服从的地位。理论教学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线,设计的中心是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大学学习掌握的只是学科知识点。这种状况造成我国高校学生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技能,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且评判标准不像理论教学那样容易操作,所以事实上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基本上采取笼统宽松的管理模式。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用的高度重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实验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严重滞后,配备的设备大多较为落后,只能进行简单基础性操作,无法进行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操作;且部分专业甚至完全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场所,无法满足学生教学与学生训练的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追求学校教育能够走在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但由于实践教学落后的设备条件,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制定有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文件,比如实习管理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但是高校的实践教学从整体上而言,仍然处于零散的、片断的状况,没有建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涉及面广,管理难度更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晰、过程管理松散化、考核评价空白化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上,各高校缺乏根据专业特色,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而是紧紧跟随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具有方式多样化、地点不固定、时间具有延展性特点;而不像理论教学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的,拥有固定的地点以及有限的时间段。[4]所以,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管理难度更高,具体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导致实践效果不容乐观。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空白化的问题导致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导致激励机制不健全,对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奖励,挫伤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实力薄弱
高校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一种实践技能的获得,而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实践训练。可以说,实践教学成效的高低与专业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高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稳固的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学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但毫无争议的是,“双师双能型”教师与传统普通理论传授教师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具有行业从业经历、实践经验丰富。而现实情况却是,高校严重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力薄弱。资历较深的教师一般只是埋头于理论教学与学术研究,而忽视了与行业的沟通、交流。他们学术造诣与理论水平很深,但却不了解具体的生产实际与运作方式。在他们中间很难出现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而近年引进的很多青年教师被称为“双门型”教师,他们的人生履历多是从校门到校门。
(四)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仍需加强
“实践教学基地是由学校有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联合在校内外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能够实施相关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单位或场所。”[5]本质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高校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校企合作是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最主要形式。但目前,由于没有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点,高校构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所发挥的成效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一方面,高校每学期每学年都需要安排见习、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教学,需要能够接纳大规模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而另一方面,企业或单位出于自身运作、管理、生产安全等因素考虑,对大规模的接纳学生参与实践方面,他们的态度并不积极,更多情况下更是名额有限。所以,学院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践时往往比较困难。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的探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遇到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转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上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区别,核心在于重视实践教学建设。四川文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招生数量扩张、新校区建设等外延扩张后,面临着内涵建设的挑战,主要目标是解决转型发展的问题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具有优良的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6]在实践教学建设层面,我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贯通,把课堂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结合贯通,探索出以下四点经验。
(一)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七大课程模块,即通识核心课程、通识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复合培养课程。七大课程模块纵向间按学习认知规律依次递进,每个模块横向间知识点按培养要求有机衔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理论实践融合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通识实践课程模块中,学校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和考核,认定学分,实现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集中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找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学分比例,总学分控制在22—25学分。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方式可以是随堂、教学单元或集中时间进行;实践内容可以是规定的、指导任选的、学生自主选择的。
(二)修订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支撑了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教学管理文件是组织和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指南。为加强建章立制,强化实践教学的建设,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指导性和规范性,学校修订制定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实践教学有纲可举,学校颁布了《四川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我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就我校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亦修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如《四川文理学院实习管理办法》《四川文理学院关于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四川文理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四川文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这些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不但有助于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而且理顺了学校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便于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学校修订制定相关文件,强化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这两个领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难点。《四川文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管理办法》规定每门课程原则上必须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量、开展形式、考核标准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另外,学校制定《四川文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计划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与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教师队伍。以对实践教学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的方法,倒逼教师主动钻研实践教学,引导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三)优化整合实验教学校内资源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除了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外,还对如何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对其进行优化配置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成立八个实验中心。按照“统筹安排、集中归类、开放共享、提高效益”的原则,将全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为八个实验中心,即文科实验实训中心、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文学与传播实验中心、音乐与演艺实验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建成后的文科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面向全校开放,做到统一管理,保障实验实训课的开出质量和数量。文科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原先文科类专业实验室规模小、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其余7个实验中心由相应的二级学院负责实验实训室的日常运行与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
其次,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学校采取措施,配齐配强各类实验实训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升实验中心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教务处为全校实验实训室工作主要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有一名负责人主管实验实训中心工作,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且中心主任要求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才能担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全面编制实验教学大纲,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系统完备的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的比例,适当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同时,定期开放实验室,加大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持续推进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
(四)着力打造实践教学品牌基地
学校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求保证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的顺利进行,完善相关硬件和开放评价机制等软件建设。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基地顶岗实习,使其得到规范化训练。目前,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已不能适应我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新要求。由此,学校依托校内外资源,力争新建适合非师范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长效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力争建成校级品牌实践基地若干个,形成校内外产学研用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络体系,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其完全适应我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扩展实践教学基地与打造品牌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首先,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以一种契约关系存在,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定期清理。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维护双方的利益。其次,深化双方的合作内容,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合作机制,调动实践教学基地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增强了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培养人才的能力。同时,学校明确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基地须先训练教师后训练学生。任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在实践基地完善知识结构,把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然后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是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最重要途径。
为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和合作,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暨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一方面加强了我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推广了我校实践育人成果。在召开研讨会的同时,我校公开出版实践育人论文集。从历届论文集的出版来看,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参与面越来越广,文章作者不单单局限于学校广大教职工,部分实践教育基地的人员也踊跃投稿;二是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内容涉及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课程建设与综合改革三个部分,且向更广、更细的领域延伸,新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条件如何服务于实践育人工作、与企业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的内容。成果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面向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些成果对于我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必将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1] 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49.
[2] 王成端.以教学运行机制改革推进教学方法大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0(9):86-87.
[3] 俞 樱.基于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6):148.
[4] 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81-84.
[5] 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80-184.
[6] 王成端.以办学的新思路推动学校的新发展——四川文理学院“四圆同心”办学思路的思考与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3):12-20.
[责任编辑 范 藻]
On Practice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NG Chengduan
(President Office,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It is a fundamental task and mission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o culture higher qualified application-typed talents with an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practice capability,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normality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som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has such problems as lower attention, un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weaker staff and insufficient bases. This paper takes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 insta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se measures compose the top designs,formulation of documents,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construction of famous bases, etc.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on
2016-09-07
四川省第三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川教改办[2016]4号)
王成端(1962—),男,四川广安人。四川文理学院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642.0
A
1674-5248(2016)06-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