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016-04-12郭力宇

关键词:文论写作者客体

郭力宇

(朝阳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辽宁 朝阳 122000)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郭力宇

(朝阳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辽宁 朝阳 122000)

写作的组成要素包括写作主体、写作客体、精神产品和阅读消费者四个要素。明确它们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弄清它们在写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体会它们之间的生命运动状态及其特征,是写作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知的特殊精神活动。

写作;要素;特征;内涵

写作要素论是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研究的内容之一。古代文论关于写作要素的论述散见于古代文论家的创作经验论中。从六朝至唐宋,创作经验论是主流。作家不仅单一介绍自己的创作体会,还有对前人作品的评述。在自评和评他中,古代文论大体有了写作思想体系的脉络归纳、文学批评的终极目标定位、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和文学创作思维的方式等。古代文论强调“个体”、强调“风骨”、强调“直觉”、强调“天人合一”。到了现代,人们继承古代文论思想,借鉴西方文论精华,总结出“欧洲文学重叙事,中国文学重抒情;欧洲文学是时间的艺术,而中国文学则是空间的艺术”[1]的文论思想。由此,现代写作要素的探讨成了广泛意义上的哲学思考。写作作为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具有人类活动的根本性质,具有人类活动的美学意义和地位,而这一活动的构成要素就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那么,随着文学写作活动的发展,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含义和特征也在变化和发展,因此,探究新形势下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的含义和特征,对人类社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然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写作学要素研究的基础。

一、 写作主体的含义及其特征

1.写作主体的含义

写作主体即写作者,它是相对于写作客体而言,按现代文学理论规定:文学写作主体是作家、诗人,是特殊的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我们所说的写作主体是广义的,是从事写作的所有的人。这些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写作,并遵循写作原则,完成独立写作行为或受托完成集体写作意图。总之,这些人是社会的,是具体的,是从事特殊生产劳动的人,他们劳动后的成果是供人们精神消费的特殊产品文章或作品。

传统写作的主体是诗人。这源于古代文论中作家经验论。它强调作家主体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作家的审美需求和创作冲动。所谓“兴观群怨”、“浩然之气”“诗言志”等,都在以人的情感为基础。所谓“物之感人”的产物作品,也就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马克思始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在说明虽然劳动是人类艺术的起源,但其主要矛盾却是人的自觉。所以西方文论注重阐释文学与作者的关系,在本质论上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所谓“心灵表现”说、“模仿”说和“文学天才”说,都强调文学是世界的反应,而反应的关键要素是作家,是个体的人。当然,作家或说诗人不能真空存在,他们反应世界的方法因人而异。从广义上说,主体意识有哲学的、伦理的、宗教的和社会的;狭义上说,有神经特制的、有精神特质的;有气质类型的、有血质类型的;有审美特质的、有审丑特质的,不一而足。

现代写作学主体的内涵外延很广,包括所有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从事书写活动的人,既包括文学写作者,又包括非文学写作者。无笔无纸时代,敲击键盘代替书写笔画。加工润色文章变成“剪切”、“复制”、“粘贴”。写作主体的含义更加丰富而难以确定。所以我们只从广义上研究现代写作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因其具有普适性,例如儿童作者,已经从不可想象的年龄开始。胎教中产生的“胎音”,被母亲激动地称为孩子的“杰作”,哪怕一个小小的水泡音都是孩子主体发出的。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杰作”。无声的、有声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总之,写作主体的定义是不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化法则使得人们不断更新产品,更新观念。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本身可利用的资源却无限,这就是写作主体含义的变化和发展。

2.写作主体的特征

(1)写作主体的个体性。据写作主体含义可知,写作主体是个体的社会人,写作行为是个体或执行集体意图的个体行为。人类从来没有一个意识的总头脑,因此写作者都是具体的“单个人”,具有个体性。个体性决定了文章写作的主观性。个人意志、意图、兴趣等都会影响文章的内容和风格。第一,写作主体的个人素质具有个体性。素质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人的个体素质包括先天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对写作主体有影响、制约作用的主要是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第二,写作主体的心理素质具有个体性。心理素质指那些稳定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现代社会优良的心理素质是生存的前提和基础。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讲的就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第三,写作主体的思想素质具有个体性。思想素质指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品质。它包括思考艺术、道德、政治、法律、宗教等意识形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有客观、科学、公正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写作主体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第四,写作主体的文化素质具有个体性。文化素质是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的个人技能,以及运用这些技能增长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主体应是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所以当母亲将胎儿的“声音”作为“杰作”时,狭义上的写作者“胎儿”是不存在的,因为胎儿还没有来到社会,还没有以一个自然人的“个体”存在着。

(2)写作主体的社会性。马克思在肯定人的个体性的同时,曾多次强调人是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2]18,写作主体不可能生活在与社会隔绝的真空中,也不可能是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的孤立个体。他们正像马克思所说,体现着社会联系,之所以写作,正是这种社会联系在发生作用,或传递信息,或处理信息,或抒发感受,或获取利益。即便是集体意识的执笔者,有其个体的意志和审美倾向,也不能随心所欲,违背集体意志。国家各种方针政策、条纹法规都是集体意识的写作,它的主题高于个体意志,体现着写作者作为社会的“人”的功能和价值。就文学写作而言,即便是自由撰稿人,游离于体制之外,他也是形式上的“个体”,其反映生活的内容永远是“社会的”。因此写作主体要具有社会性所规定的写作能力,否则,社会性就无法体现,写作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写作本身这种运用语言反映客观和主观情感的能力则细化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观察能力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自觉、能动的认识和理解,它具有整体性、选择性和理解性的特点。它的作用可以使写作主体获得写作材料,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奥妙,产生写作需要。第二,想象能力是组合语言、表情达意的基础。没有想象,文章写作是无法实现的。它包括把零散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需要缀合起来,当思路处于迷茫、阻塞状态时,想象可以打通阻塞,让作者看到光明。作家王蒙就曾把想象比作太阳,说有了这阳光,种子才能发芽,才能破土,才能长成大树,才能开花,才能结果。高尔基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3]316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推测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现想象,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重现。如感知过一幅画后,脑中留下印象,然后将脑中的印象描述出来,使它变为具体可感的另一幅画;推测想象,是据已有的认知和表象材料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作出推测,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这种想象;创造想象,是借已知的表象材料,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允许重复,不允许“似”,必须是独特的、典型的,它对文学创作的意义重大;幻想是一种超现实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人类内心复杂的愿望,具有跳跃性、突发性的特征,如孤行沙漠饥渴难耐的人想象出一汪泉水,或幻想出一片绿阴,一顿美餐,它是满足阅读需求的有效创作手段。总之,无论怎样观察和想象,都是作为“社会人”的感受,离开社会性的观察和想象是不存在的,即便是非文学类文体的写作,也将是社会性的。

二、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其特征

1.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即客观世界,即文章所反映的内容,即写作主体搜索攫取并要写入文章的材料,它是相对于写作主体而言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写作客体加以界定,认为它是“自然”、“情感”、“原始意象”等。最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写作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这一特殊的社会生活包括了整体性的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它又是具体的、可感的。因此,客观世界或是社会生活是任何文章写作的根本源泉。

在写作学中,文章写作的这种根源就是素材和题材。它们是最直接的写作客体。所谓素材,是写作主体搜集的、尚未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包括自然形态的人、事、物、景,还包括写作主体自身的经历、知识、情感等。题材是指写入文章中并为表现主旨服务的那些材料。这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等。由此可见,写作客体作为原始材料是感性的、分散的、平常的社会生活现象;写作客体作为题材则是理性的、连贯的、典型的社会生活,用以表现文章主题的。在实用文体写作中,写作客体常被称为资料,是源于书刊或文书材料中可做参考或依据的书面材料。它包括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两类。前者,如档案、原始文献、统计报表、文物图片、音像资料等;后者如摘要、纪要、索引、读书卡、信息软件等。

写作客体“世界”的变化莫测,导致写作主体反映世界的形式丰富多彩。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总有人类无法认知的领域。即便是“相对论”改变人类认识的方法,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进而互联网+的时代使“中微子”的发现成了重大研究课题,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主观世界以外的自然界——神秘莫测和无限未知的存在。这种存在,导致人类渺小到“无我”的境地。写作也就成了渺小中的“悸动”,无声无息,甚至无用无效。可是微观世界里的人离不开写作,离不开对世界的依赖。人类创新的脚步总要落实在一张图纸、一张表格、一个设计方案、一份调研报告上,也就成就了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写作。

2.写作客体的特征

(1)写作客体的感知性。写作客体即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当写作主体为某种写作目的而收集资料时,总是寻找那些能够打动人的、启发人思考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可感受的、可提炼的、可审美的,所以一片树叶、一段回忆、一句话、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供写作者收藏并感知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它使文章成为情感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可以说文章离开材料的支持和表现就会空洞乏味,毫无价值。材料以自己的客观属性决定着文章主题的形成,同时承载着文章的情感。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才能真正实现写作意义。一部《红楼梦》靠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社会生活而流芳百世。若没有那些五彩缤纷的材料,如刘姥姥的笑料、熙凤的贫嘴、宝钗的冷香等,它的艺术魅力就无从谈起,又有何价值。因此写文章,材料是第一位的。写作之前,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写作之中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这也就是写作客体的具体化作用。

(2)写作客体的丰富性。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表情达意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文章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除实用文体的价值有期限外,其他文章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因其题材的意蕴深刻而导致题材大于主题的现象已不足为怪,如曹禺的《雷雨》主题,还有现代派的作品主题,以及超现实主义作品的主题等,均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写作客体的丰富性特征。也就是说,当写作者因一定的意图而写作时,往往是在材料的引发下进行的。因此占有丰富的材料,是使文章丰富生动的基础。马克思写《资本论》时钻研了大量材料,仅各种专著就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其思想的产生就是建立在对这些材料分析、判断、概括基础之上的,所以《资本论》成为世界经典文献。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有主题反过来支配材料的现象,这是写作中技术处理问题,不能因此而否定写作客体对文章主题的主导作用。恰好相反,这更说明灵感的产生、反复的修改,与写作者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沉淀有关,这正是写作客体丰富性的体现。

(3)写作客体的特殊性。文学客体的特殊性体现在写作者所搜集的材料无论怎样杂乱无序、支离破碎,但其本质上是整体性的。因为社会生活中的材料大体分为物质生活材料和精神生活材料两大块。若再细分,可分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工业的、农业的、军事的等诸多方面。再分析,这些材料还可分为表层现象材料、深层本质材料等。正因如此,写作者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材料中理清思路、寻到线索,从而结构文章。写作客体的特殊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能够参与写作主体所采用的文章体式。因为文章采用什么样的体式需根据材料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特定的材料适宜用特定的文章样式来表现,如机关公务活动是特定的材料,必须选用机关公文体式才合宜。人们的喜怒哀乐情感材料则适于用文学体式写作,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特殊情况下,文章材料还决定文章的结构形态。文章的整体面貌是靠层次和段落体现的,层次和段落的安排取决于材料性质。实用文的材料是客观的、明白的、具有选择性的,那么,它的层次和段落安排也应是明晰的、准确的和规范的。朦胧、晦涩的结构不允许在实用文体中出现。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人”这个写作客体,他也是材料,是活的材料。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将成为写作客体,从而使写作精神产品具有相当的力量。

三、结论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是写作要素中的决定要素。它们的内涵、特征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写作精神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决定着文学接受的含义和特征,所以从变化了的内涵和特征开始,重新认识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是新时代写作学的必然要求。因为精神产品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商品性要求写作主体观照写作客体的方式和角度要变化,事实也是如此。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接受多元化。接受的再创造减弱,接受的自主性增强。那么,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就很不确定,其根本上还是写作客体的变化莫测。写作的力量从何而来?契诃夫的“证据”[4]说告诉人类,写作是一个个真实的细节的“介入”,无论对于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写作都是如此,因此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相辅相成和对立统一,共同促成了精神产品的“实现”和阅读接受的“再现”。

[1]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3]高尔基.论文学技巧:论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16.

[4]契诃夫.绞刑架下的报告[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伯灵校对伊人凤)

A Study of the Meanings and the Features of Writing Subject and Writing Object

GUO Li-yu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Chao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Chaoyang 122000,China)

Writing subject,writing object,intellectual products and readers are the four major elements of writing.Clearing their meaning,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finding out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writing process,and realizing the life movement between th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the writing,but also are special spiritual activity of their own human cognition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world which is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them.

writing;elements;features;meaning

2016-04-07

郭力宇(1961-),男,辽宁朝阳人,高级讲师。

10.13888/j.cnki.jsie(ss).2016.03.019

I044

A

1672-9617(2016)03-0395-05

猜你喜欢

文论写作者客体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从文论医评《内经》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