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6-04-12亿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经方证型胃肠道

周 强 刘 亿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抚州市 344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周 强 刘 亿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抚州市 344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在临床上系统疾病中最为多见,因为没有明确的临床指标,故称之为功能性疾病。因为其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因此,本病的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界的注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一般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兼具腹部隐痛,打嗝嗳气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作为诊断标准。

目前对该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但具体发生机制正在进一步的明确之中,因此往往不能采取比较明确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我国传统医学对本病认识较为深刻,从辨证分型以及理法方药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并且经实践证明确实卓有成效。

1 本病的中西医理论认知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然没有本病十分精准的对应,但本病总属于“胃痛”“腹胀”“泄泻”范畴,这些以消化系统症状命名的疾病,便是对此病十分精确地阐述。本病好发的原因是日常生活起居中与饮食、气候、情志三者关系最为密切,饮食不洁或或饮食不节,都有可能造成脾胃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黄帝内经上也说,夏月贪凉饮冷者,往往在秋季生出泄泻之类的疾病,而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最终肝木克土往往导致脾土受累,运化失常而产生脾胃功能额紊乱。总体上来讲,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就是本病的发生基础,而具体由何种原因造成,还要通过辨证分析来明确掌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传统医学上本病的治疗,主要依据为临床辨证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本病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肝郁、湿浊中阻、饮食伤胃类型。以上证型均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导致脾胃气机失调的表现。

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消化功能不良是由于先天性肠道吸收不良以及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的包括上腹隐痛、腹胀以及精神状况不良等。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只要是消化系统原发性疾病引起、比如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炎症以及胃肠蠕动功能和情志因素的影响。

2 FD的治疗进展

2.1 中医中药的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在辨明疾病证型的基础上予以适合证型的方剂进行加减,肝胃不和者予以柴胡疏肝散予以加减,脾虚肝郁的一般予以六君子堂合逍遥丸加减治疗,用二陈汤配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湿浊中阻之证,用化积散治疗饮食伤胃的患者。

2.2 中医经方在治疗本病的应用

传统医学经方历史悠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学者在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利用经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与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前者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各项指标的评分上面均优于西药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1]。还有学者利用中医经方香砂六君子汤和胃肠动力药物西沙比利进行临床比较,结果症状显示,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为本病的经方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

2.3 中医针灸治疗进展

中医针灸使最早在治疗上运用的治疗手段,历经千年,足以证明其受大众的依赖程度。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发病经络实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厥阴肝经之间,有学者选取三条经络原穴配合其他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予以治疗,与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亦优于西药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且成本较低。

2.4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医治疗功能消化不良主要是部分重要含有影响胃肠道血管活性肽,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血浆胃动素等有关,中药中如厚朴、槟榔等均含有影响此类物质水平的物质。也有学者研究表明,中药四逆散中有增加小鼠胃肠道动力的物质,通过增加离体胃条的功能以及胃肠运动的频率来实现。不仅如此,还能通过改变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来改变胃肠动力。也有学者利用自制中药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临床药物对比后发现,中药合剂中有成分对胃肠道的蠕动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的作用。能促使肠神经系统胃肠运动激素之间的协调更加配合紧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西药对本病的治疗也是通过药物影响作用于肠神经以及中枢神经内部分调节胃肠运动以及抑制胃痛的受体以及神经递质来影响疾病症状的[2]。

3 结语

总而言之,本病因致病原因较多、较复杂,其发病率在消化系统中较高,影响也较为广泛,目前研究,国内外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患过此病,而因其症状往往在早期不是太明显,故未能引起患者注意以及重视,往往在疾病发展影响生活比较严重的时候才来就诊,而对本病的治疗,目前也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而中西医结合在对疾病症状以及胃肠道功能本身的健康和恢复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中西医治疗FD的有时比较明显,涉河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牛晓峰,张学风.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48-49.

[2]庄立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9):186-187.

周强(1982-),男,江西省九江市人。医学学士学位。现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教学、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经方证型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经方治疗急症3例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