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的眼睛
——以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解析《地球之眼》和《当我看不到你的目光的时候》

2016-04-12金玉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莲规训福柯

金玉娇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权力的眼睛
——以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解析《地球之眼》和《当我看不到你的目光的时候》

金玉娇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分析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利用无处不在的监控对人所进行的规训,及其产生的人的自我规训。而进入后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电子监控成为权力的新宠儿,在帮助权力更基础的层面上对人类进行规训的同时,由于电子监控的隐蔽性,人也在电子监控权力诱惑面前展示出了复杂的人性,并在权力规训下的自我监控中进行了不同的生命选择。

全景敞视主义理论;权力的诱惑;权力的规训

福柯生于20世纪,卒于20世纪,其身临的世纪正是现代主义发展到极致,极速裂变为后现代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福柯针对现代社会(主要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其著名的“权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权力对人的规训与惩罚。进入后现代时期以来,“权力”虽几易其面,并制造“自由”的假象,但是福柯“权力”理论仍回响在21世纪的上空,仍是我们认识自身与认识社会的利器,而这种认识从“权力的眼睛”——监视开始。

一、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基本原理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出自于其著作《规训与惩罚》,而这一理论主要来源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在边沁的理论中,“全景敞视建筑”是一种中心有监视塔的环形监狱:“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物的横切面。各囚室都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里面,与塔的窗户相对,另一个对着外面,能使光亮从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然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中心瞭望塔安排一名监督者,在每个囚室里关进一个疯人或一个病人、一个罪犯、一个工人、一个学生。通过逆光效果,人们可以从瞭望塔与光源恰好相反的角度,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1]224。这种环形监狱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使监视处在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中。

福柯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理论出发,将其运用到整个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研究中,揭示出整个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环形监狱”,到处布满了“权力的眼睛”。权力像社会的毛细血管一样遍布社会各处,“它无所不在,无时不警醒着,因为它没有留下任何晦暗不明之处,而且它无时不监视着负有监督任务的人员。说它‘审慎’则是因为它始终基本上是在沉默中发挥作用。纪律使一种关联性的权力得以运作,这种关联性的权力是自我维系的。它用不间断的精心策划的监视游戏取代了公共事件的展示。由于有了这种监督技术,权力‘物理学’对肉体的控制遵循着光学和力学法则而运作,即玩弄一整套空间、线条、格网、波段、程度的游戏,绝不或在原则上不诉诸滥施淫威和暴力”[1]200。在这里权力对于被监视者来说“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即被监视者明确权力的存在,但却不明晰自己是否被监控。在这种不明确的监控下,被监视者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监视”,从而权力完成了对于人的全面监控。而监视又是层级式的,不仅牢房里的犯人被监视,而且看守们以及可以暗中监视所有下属雇员的总管也同时被监视和观察。难怪,全景敞视建筑的主人说:“由于我设计了各种联系纽带,我自己的命运也被我拴在那些纽带上了”[1]229。因此无论是所谓的监控者还是被监控者最终都是要受到背后的权力之手的规训与惩罚。

二、权力诱惑下的人性展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与电子监控器的联合形成的远程电子监控的隐蔽性与便利性,另一方面由于电子科技的普泛化,“电子监控权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唾手可得”之物,一旦拥有了实现的条件,面对权力的诱惑,人们展示出了人性的复杂。70后作家石一枫与80后作家王威廉几乎同时发表小说来表达对于“电子监控”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权力”问题的思考。

石一枫的《地球之眼》讲述的是一个运用远程电子监控捍卫“道德”的故事。作者巧妙的在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中添加进“道德”的博弈,展示出现代社会“监控权力”对于监视者与被监视者的不同的“规训”。主人公安小男,高科技人才,却始终走不出父亲之死所引出的“道德”追问的阴影。空洞的“道德”追问,并没有在任何人文学科中得到实质性的解答。但是当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家美国仓库远程电子监控的管理者时,面对着这个监控中的世界,“当他再坐到那排昆虫复眼一般的监控屏幕对面时,脸上几乎泛起了少女怀春般的红晕。他是如此的专注和激动,就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了。这人从来就没在人际关系中扮演过强势的一方,更没有支配、掌控过谁,但通过这套监控系统,他一定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那也是一种权力的滋味。”“俯瞰一切,全知全能。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仓库里,安小男扮演的角色简直可以比拟上帝”[2]4-55。正是通过这一“隐形”的窗口他实现了现实世界所不能实现的一切,获得了支配与掌控的“权力”。面对这一“权力”,他面色潮红如少女,精神专注,情绪激动,呼吸沉重,显示出“权力”对其的诱惑,也显示出他对于“权力”的贪婪欲望。

而王威廉在《当我看不见你的目光的时候》中则展示了权力面前更为人性的多面性,在这一点上,王威廉更胜一筹。小说中小莲的父亲是一个小区的保安,运用监控器无时不刻不保护着自己的“业主”,“他被屏幕牢牢拴着,就连上厕所都得加快速度。……他不但热爱这个工作,而且沉迷于其中了。他除了上厕所和回家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趴在机器前,盯着那一个个小屏幕。我打电话给他,他也总是心不在焉,因为他的注意力总是在屏幕上”[3]72。小莲的父亲沉迷于这个小窗口背后那片只属于他的“世界”,他要保护它、支配它,这是他的“权力”。特别是当他通过监控,洞察了“臣民”的虚伪时,就像一个守护秘密的孩子一样激动、兴奋。为了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监控权”,他利用修水电的便利,为自己的臣民安装了隐形摄像头。他不仅要掌控他们在公共区域的“秘密”,更要将自己的权力触角深入到他们的私人领域,从而达到对他们的完全“保护”。当小莲的父亲在被警察审问时,“他说自己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他说自己严格保守每个人的隐私,不曾对第三者透露过半个字”[3]73。他完全陷入了“权力”的诱惑中,贪婪地享受着权力给予的“特权”。与小莲父亲相比,小莲的男朋友则是彻底的迷失于权力所建造的“虚幻世界”中,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着“存在感”。小莲的男朋友疯狂地爱着小莲,而小莲却并不喜欢他,只是感动于他对她的爱才在一起。所以一开始两人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勉强在一起后,小莲的男朋友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电子的虚幻世界中,“他总是被那些虚拟的影像所吸引,而对身边的实在社会兴味索然”[3]72。当小莲大怒后将父亲的经历告诉他,他无比地感兴趣,他也暗中在小莲的卧房中安装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看着屏幕中的小莲,“有种特别陌生化的新奇感,那种感觉让他觉得十分刺激和兴奋”[3]78,并对着屏幕中的小莲自渎。在监控中,他实现着在现实中所没有达到的一切,享受着对于小莲的绝对的占有。而作为感化者与摄影师的“我”,每天为不同的人寻找与记录着其不曾被发现的“美”。但是当遇到小莲,并得到她的启示后,也陷入了自己的“特权”的独享中,那种透过镜头肆意地“窥探”与支配,都使我获得了无上的快感,增添了存在的乐趣。特别是当与小莲亲近后,也想安装摄像头,监控一切的想法以及“仅仅是这么一想,我的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前所未有地紧张和兴奋驾驭了我。”“我似乎已经无力阻止自己这么做了。”[3]78的内心波动,都表现出我面对“权力”的诱惑,表现出贪婪的欲望。但是不同于小莲的父亲与男朋友的是,我的内心并不是完全沉溺、无法自拔的,而是像安小男一样进行着“欲望与道德”的博弈。

现实的失败,权力的“唾手可得”,使人们沉浸在权力所建造的“虚幻理想国”中,充当着支配者、掌控一切的上帝,人们在权力面前进行着人性的展览。但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人类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权力的规训。

三、权力规训下的不同生命选择

电子监控的普及,使每个普通人都能“染指”权力,但是不仅面对权力的层层监管,监控者与被监控者的身份随时发生着变化,而且面对权力的诱惑与道德的规训,人类也做着不同的生命选择。

当安小男沉浸于“权力”之中时,“道德”的追问再次使其完全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在自己的王国中对于臣民进行规训。他从道德出发,调查老板的洗钱行为,拍摄老板的淫乱生活,行使一个“侠士”的职责,因此他被称为“监控侠”。但是当我们在赞叹安小男的侠士行为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谁给予安小男窥视别人的权力?是否循着所谓“道德”的原则就可以任意支配别人的生活?当我们一味地赞叹安小男的行为时,我们会不会后脊背发凉,面对这种不知不觉中的被监视,我们有多少人能过得了“道德”的关。在这里“道德”作为一个隐形的“标杆”,规训着安小男与大众,而这种规训是通过监控与自我监控来实现的,自我监控不能实现时必须借助无时不在的监控来确保道德的实现。但是明显石一枫在作品中宣扬的是一个完美实行自我道德监控者利用手中“监控”权力来规训与惩罚不能自我进行道德监控者的实例。面对“权力的诱惑”与“道德的规训”,安小男最终选择了“道德的规训”,而成为捍卫道德的“监控侠”。而道德作为一种隐性的权力,最终实现了对人的规训。同样《当我看不见你的目光的时候》的“我”,一方面在想象中与现实镜头中肆虐地膨胀自己的支配权力,享受着“权力”的快感,另一方面又陷入“被监视者”的恐惧中进行自我规训,“我盖着被子,却有一种一丝不挂的感觉。”“我似乎站在到处俯视着趴在地上的自己,感到孤独极了。”而在小说的结尾通过“我”的镜头描绘出的另一位被监视者的神情:“镜头里的女孩子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她的脸变得绯红、尴尬和多情,就像目睹了上帝的降临一般。”准确地表现出身处监视中人的自我监禁与规训。而“我”正是处于“监视者”与“被监视者”两者的身份的纠缠之中,就像作者在小说中揭示的一样,“我”处于“道德”与“欲望”的纠结之中,而最终谁战胜谁,作者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表达,也许这一空白,正是人性面对权力规训复杂结果的最好的诠释。

而小莲的父亲与男朋友则是迷失在权力所建造的虚幻中不能自拔,他们都是现实中的失败者,他们都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在不经意间获得“特权”后,他们找到了他们存在的理由。小莲的父亲通过面前的“窗口”看到了人类的虚伪与弱点,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为臣民保持着“秘密”,只有当他行使着守护臣民的职责时,他才找到存在的理由。而当他被刑拘,被投掷进受监控的牢狱中,由于他曾目睹人类的“虚伪”,他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现实中,用“道德”规训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他找不到与这个现实接近的方式,最后在现实与虚幻的迷雾中,选择了自杀。小莲的男朋友同样是通过面前的“窗口”,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对于小莲的“绝对拥有”。当被小莲发现时,为了让她体会这种陌生的快感,他要求小莲通过摄像头来观察自己,却没想到心中并没有他的小莲看到的只是一个孤独与陷入绝境的人。面对镜头,小莲并没有掌控的欲望,产生的仅有荒诞感。而小莲的男朋友正是通过这不同的感觉,发掘出自己在心爱女人心中的位置,这种位置并不会因为自己通过监控进入虚幻而改变,现实还是这样的残酷。他绝望了,他也曾经在走向绝路时,希冀现实的温情对于他的挽留,希冀一切残酷的现实才是真正的虚幻,当他在镜头前挥动着“你没必要伤心难过,因为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3]77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得到回应,从而证明他的“存在”,但是现实又给予他一记重拳,也将他推向了绝路。那些无法按照“道德”来规训自我、来适应这个世界的人,权力在制造幻象后能给予他们的只有希望幻灭后的最深的绝望,而面对绝望,他们只能选择自杀。

四、结语

由环形监狱到电子监控再到远程电子监控,权力一步步地隐秘起来,并将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处。人们时刻感到被监视的恐慌,“一种监视的目光,每一个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我监禁”[4]136。在权力的眼睛下,人类无所遁形,接受着权力的诱惑与规训。

[1] 福 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诚,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 石一枫.地球之眼[J].十月,2015(3).

[3] 王威廉.当我看不到你目光的时候[J].十月,2014(6).

[4] 福 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 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袁培尧]

2016-08-20

金玉娇(1989- ),女,辽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I207.42

A

1671-8127(2016)06-0069-03

猜你喜欢

小莲规训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找呀找故事
帛 裂
帛裂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
伶人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