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的古都名城研究》序

2016-04-12李令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古都名城

◎李令福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 1 0 0 6 2)

《多维视角下的古都名城研究》序

◎李令福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 1 0 0 6 2)

近年来,在各地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古都学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已渐成显学,其对于古都学、历史文化研究、当代文明进步、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的意义,越来越得到世人的认可和重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抓住机遇,在全国众多学报中率先自2006年开设《古都名城研究》栏目,以推进古都名城研究为宗旨,专门刊发古都名城研究和古都名城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延续至今已历十个年头。不仅连续出刊40期,刊发文章165篇,成果卓著;而且致力创办名栏,推出了一批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成功入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声名远扬。不仅为全国古都名城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表园地和交流平台,而且促进了学院历史文化学科专业方向的凝练与建设。现在选编其中的100篇代表性论文编成《多维视角下的古都名城研究》(上、下),真是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方面的一件喜事。

编者嘱余为序,本人才疏学浅当然不敢。但因荣幸地读到初编文稿,觉得兹编内容创新,所论课题广泛、实际,内容有新意、有价值,从中获益良多,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认真推介。

一是内容丰富,发展与完善了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学科体系。这从选编论文的类型上即可看出,所选论文既有相关理论与方法、史料发掘与解读、研究综述与书评的论文,还有外国古都名城研究的大作,主要的还是大古都研究、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古都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三个研究专题的文章,基本包含了现今古都名城研究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

二是观点创新,引领与指导着古都名城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关于“大古都研究”的论文29篇与“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的论文37篇,对所论述古都城市或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城市布局、功能演变与文化特点等都有明确合理的结论,尤其是在古都学理论方面贡献颇丰。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先生发表的《中国古都学的形成与当前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探析环境变迁、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之关系,推动古都名城研究的深入发展》两篇文章,就是关于中国古都学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功能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尹钧科先生提出的“古都群”,李孝聪先生的“数字信息化时代古都名城研究”,叶骁军先生的“遗存度分析”,樊莉娜、倪玲玲先生的“文化线路视野”,唐亦功教授的中外古都名城对比研究等都代表着中国古都名城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三是服务社会,为当前古都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其中有关“古都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论文13篇,对全国古都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崤函古道”作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丝绸之路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门峡地区最有名、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都名城研究》栏目组织发表一系列论文,为“崤函古道”的深入研究及联合申遗,为三门峡市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学术理论支撑。

四是作者广泛,来自四面八方,以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为主。《古都名城研究》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实行开门办刊和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多渠道诚邀全国各地学者同仁赐稿。作者队伍中,除本院作者外,还有省内外的不少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家、教师、研究生纷纷赐稿,甚至连台湾地区高校的作者也惠赐大作。作者群体分布区域以西安、北京、洛阳、郑州、成都、广州、上海、三门峡等地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扩展。在众多的作者中,有一部分是高校、科研机构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也有一部分则是副教授、讲师等;有一部分是知名的学者,而另一部分则是初出茅庐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作者队伍为学报保持所刊论文的研究高度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五是形式新颖,选编十年的刊物名栏论文,结集出版有益学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开设的《古都名城研究》栏目十年来刊发论文165篇,现在选择其中的精华编辑于一书,并作了精心的分类,共分为理论与方法、大古都研究、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古都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史料发掘与解读、外国古都名城研究、研究综述与书评等七大类,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发行。虽然所收入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过,但分类汇集却使分散论述某个问题有了内在联系的整体感,可以集中地反映近年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都学与文化名城保护学科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给有志于研究古都名城的学者和对古都名城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参考和方便。同时也可以看到目前古都名城研究在哪些点和面上还需向纵深发展,这对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益。

为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开设的《古都名城研究》栏目及《多维视角下的古都名城研究》(上、下)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形成特色,并逐渐为读者和作者认可,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因素是主要原因。

第一,三门峡市“一城肩两京”的古都名城地位起着规定作用。中国历史的前半期,黄河流域成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区域,因此自西周至隋唐时代,长安和洛阳相继为历代帝王都城,号称东西“两京”。三门峡地区恰位于洛阳与长安东西之间,一直为京畿重地,“崤函古道”是连接东西“两京”的枢纽之地,三门峡黄河漕运也成为汉唐国家财政运输的关键部分。同时,三门峡地区还是历史上著名的虢国都城所在地,孕育出独特的虢国文化。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这一地缘优势、文化优势,注重古都名城历史文化研究学科方向的凝练,培养并吸引了一批致力于古都名城和三门峡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古都名城研究,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开辟《古都名城研究》特色栏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慧眼发挥着决定作用。学院是三门峡市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全市教育科研领域具有排头兵的地位。校领导高瞻远瞩,规划以虢国文化及崤函文化为中心的古都名城研究作为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的突破口之一,创设《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古都名城研究》特色栏目,培育研究队伍,建设地方文化研究基地。尤其是作为常务副院长的李久昌教授,历史学博士毕业,一直坚持学术信仰和追求,对洛阳与三门峡古都城市发展有深入的研究;作为中国古都学会的副秘书长,有联络全国古都学研究老中青学者的组织才干;出版《国家、空间与社会——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专著,主编《三门峡历史文化研究文库》,相继编纂了《崤函古道研究》《三门峡地区考古集成》(上、下册)、《三门峡地区仰韶文化研究》《虢史与虢文化研究》4部大型学术文献集,具有编辑出版大型学术著作的经验。对《古都名城研究》栏目的深入持久带来有力推动。

第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们的辛勤工作起到了落实作用。从呱呱坠地到渐渐长成,学报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和承认。十年坚持,十年耕耘,个中滋味,甘苦自知。编辑们以热忱态度与学术追求,向学者们组稿,经营《古都名城研究》栏目,现在又选编出版论文集,真正把学校的规划落到了实地。

“一城肩两京,名栏成经典”。祝历史上“一城肩两京”的三门峡市能够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现代发展过程中重现辉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祝“名栏成经典”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继续努力,编辑发表更多的优秀论文,把《古都名城研究》栏目办好,期望今后仍不断有古都名城研究的新成果面世,对今后促进古都名城研究向全面、深入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为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科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古都名城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
会展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