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幸福关系的一致性及其实现途径

2016-04-12琚亚兵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矛盾道德

琚亚兵(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道德与幸福关系的一致性及其实现途径

琚亚兵(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道德与幸福关系在理论研究或是现实世界,一致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道德与幸福呈现出矛盾,道德的困境与幸福的变化都是其矛盾的原因。完善道德运行的社会机制、道德制度化和发掘人类的精神追求是促进道德与幸福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道德幸福关系矛盾一致

一、东西方哲学对道德与幸福关系的探索

道德与幸福本是同一的,但在特定的情形下,道德与幸福具有不一致性,产生矛盾。正确处理看待并深入分析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矛盾现象,使其互为同一,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

道德与幸福在西方哲学界备受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深刻讨论研究并竭力解决的难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对这一难题思索的先行者,他将幸福与人生结合,以“认识你自身”为伦理要求,认为善是实现道德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获得有关道德与善的知识,才能做出善的事情,这样有道德的人才会感觉到幸福,而无知的人混淆善恶,更体会不到幸福。他据此提出了哲学史上影响非凡的论题:美德即知识,认为:“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是无价值的。”[1]因此只有提高自我认知,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德国哲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康德认为道德与幸福相互联系,他从人的自然本性和自身理性两方面的结合为出发点深入探索两者关系,发现人自身存在着各种强烈欲求,而且是感性的,但同时自身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属性:理性,理性能使人消灭欲求,不为现实所困,实现人的意志自由。[2]理性极力找寻道德与幸福关系存在的同一性,但这一观点终究无法经起时间的拷问。道德与幸福在哲学研究中虽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但现实生活中仍不见两者应有的和谐。“幸福是对自我现有状况的满意,人们确实相信有幸福存在,期待幸福的到来与追求幸福就是人性所在。”[3]康德没有否定人们去寻求自身幸福生活的正当性,重要的是解决并实现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同一性。对于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他认为至善可以使道德与幸福在现实生活中达到同一,至善是一种最完美的善,是人们实践理性的最终目标。遗憾的是至善终究没能在此岸世界中实现。

同样,中国古代哲人贤士对于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阴阳等诸子百家都对道德与幸福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他们的思想理论各有千秋,体现了深厚的价值,对今天的人们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有德之人就是幸福的,道德与幸福是互为同一的,两者缺一不可,认为在生活中要获得幸福首先要自身以德为做事的标准,幸福构成了道德的基本内容,有道德的目的就是要过幸福的生活。儒家有关道德与幸福关系的论述是以追求人生价值为目标,崇德修身,为身处现代经济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处理道德与幸福关系的价值准则。[4]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理论对道德与幸福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但没有形成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东西方哲学思想理论对道德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探索有力的表明了两者之间关系具有同一性。道德是获取美好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保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幸福的动力。幸福是道德的基本要素和根源,是一个人崇德修身的必要条件。从东西方哲学可以了解到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应当是一致。总之,哲学思想史上有关探索道德与幸福之间关系最多的理论是两者的同一性,对相悖与矛盾很少究其原因,这为后人探究思索留下了余地。

二、道德与幸福的矛盾

道德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出现,给人以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本意也是让人们过更美好的生活,然而道德与幸福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矛盾。

(一)道德的困境

道德产生于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其发展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历史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都较稳定,这是因为人们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当中。社会状况越平稳,道德体系也越平稳。过去的道德与政体联系紧密,如古代中国家国同构,中世纪西方的基督教。长此已久,人们依赖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价值思想观念深刻地烙印在人们内心之中。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人们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放出来,这时对社会的依赖度就会减弱。原来的社会结构被破坏,道德规范性开始动摇。[5]传统道德体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出现不一致时,就会成为生产力自身的枷锁,旧道德会被抛弃,呼唤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在新道德形成期,人们的精神需求渐渐的会转向对幸福的追求。精神需求也是对道德的需求,当社会还不能产生与之生产力相一致的道德时,新的道德又不够完善,人们追求幸福的导向就会迷失,精神需求的道德就会黯然失色,导致社会道德进退两难。

(二)幸福的变化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传统社会道德相对稳定,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幸福观念在人们心中依然相对不变。传统社会道德体系被发展的生产力冲击后,人们就没有了为获取幸福生活作保障的道德,对幸福观念的理解开始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执政者和平民百姓心中所谓“道德”即忠孝仁义,所谓“幸福”即:福、禄、寿、喜、财。显而易见,传统社会幸福的观念相对稳定。当今社会人们大多从自身感受去理解幸福,这有一定的意义,是对人性的发展和解放。然而没有相应的社会道德体系为人性的解放作保障,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人人都从自身感受出发,关注个人自身利益,那么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在没有相应的道德调节制度环境下,矛盾的冲突还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个体自身,这就是道德与幸福的二律背反。传统道德体系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并不是抛弃传统道德体系的理由。当道德与幸福发生矛盾时,应仔细分析矛盾的内在本质,不能想当然的以为是人性道德的丧失造就了这一矛盾,而是传统社会道德体系与人性的发展不协调。因此,我们应着力于当前社会实际情况,继承发展我国传统道德体系。

三、道德与幸福一致的实现途径

(一)道德与幸福一致的基础:道德制度化

制度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也是风尚习气的有力导向,“好制度可以约束坏人行坏事,坏制度却不能使好人做好事,甚至背道而驰。”[6]墨子曾经向往的“老者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幸福,也只能是古人的憧憬。如今我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基本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这也将使道德制度化进一步推进落实。同时,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健全的生态伦理制度、司法伦理制度以及职业道德制度等道德制度的完善,都将会使人们获得更多幸福。

(二)道德与幸福一致的动力:完善道德的社会运行机制

构建良好的道德运行机制有助于保障道德的实现,促进道德与幸福的一致。道德的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包括:(1)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舆论。我国社会道德舆论作为社会规范的约束力量,对于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气氛,实现两者同一有独特作用。主流媒体应当积极宣传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开辟专场报告会,组织最美的人评选等,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多媒体及网络斥责不道德的行为,弘扬道德高尚行为,为构建良好有序的社会风尚道德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也是道德与幸福一致的重要的舆论力量。(2)完善道德奉献与回报的社会机制。道德行为虽然不具有功利性,但道德奉献的人应当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也是降低道德风险的必要保障。如国家建立道德基金,对那些在道德行为中发生的受伤、身故等行为进行补偿。对于评选的道德楷模颁发荣誉勋章并提供一定的奖金。在选人用人时,坚持用人唯贤唯才的同时,考虑人的德行,有德之人优先录用。(3)对不履行法定道德义务的人给予一定的惩处。如对打骂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开除公职等。对好人给予报偿,让道德高尚的人获得更多幸福,道德败坏之人,受到惩戒,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转化。

(三)道德与幸福一致的保障:发掘人类精神追求

现代社会人们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与社会制度的完善相辅相成。假如没有人格的道德作保障,没有道德与幸福一致根源的道德基础,所谓构建道德与幸福一致的社会环境,尤其建立促进道德与幸福一致的社会制度,都是空谈。如今人们对社会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精神追求也开始成为人生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道德本身也将成为一种精神追求的幸福,不再是获取物质幸福的途径手段,这会使有道德就是幸福的精神观念形成,使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在人们的内心自觉扎根。道德就是幸福,两者一致的理念将成为每个个体道德精神的追求,并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精神文明有力推进,促使好人好报,道德与幸福一致性的实现给予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责任编辑:吴妮徽】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1.

[2]姚云.论幸福与道德的一致——康德幸福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38.

[3]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00.

[4]肖群忠.传统道德与现代幸福生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0.

[5]腾飞.道德与幸福——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道德对话[J].理论与改革,2015(02):117.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4.

B0-0

A

1008-8784(2016)03-47-3

2016-01-09

琚亚兵(1985—),男,河南许昌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矛盾道德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跟踪导练(五)(2)
爱的矛盾 外一首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