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后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历史脉络
2016-04-12齐童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齐童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论改革开放后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历史脉络
齐童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新中国成立后“文革”结束前,大陆出版机构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台湾题材童书。改革开放初期两岸童书出版隔绝的面貌没有得到迅速改变。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出版的台湾儿童文学选集开始选用当时已经发表的台湾儿童小说、儿童诗歌等作品。80年代末,两岸童书出版业者、儿童文学创作者、研究者直接交流的开启,对童书出版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世纪以来,由于两岸出版业者、儿童文学创作者、研究者的持续合作,两岸的童书交流更加呈现出热络、深入的局面。
两岸出版史童书出版交流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童书出版交流作为塑造未来民族精神的产业,起到了沟通两岸少年儿童心灵,启迪心智,培养共同民族感情的独特作用。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童书中的宝岛台湾
研究“文革”结束后两岸童书交流的情势,需要将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七年间的状况作为历史景深。从十七年间大陆出版机构陆续出版的台湾题材童书《祖国的宝岛台湾》[1]《台湾地理》[2]《台湾史话》[3]《回忆“二二八”》[4]《祖国的宝岛——台湾》[5]《美丽的台湾》[6]《为了台湾的黎明》[7]《台湾来的渔船》[8]《台湾少年之歌》[9]等中,可以看到作者热切期盼祖国统一,对国民党当局的义愤或时刻警惕之情。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58年9月还专门推出了丛书名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系列书籍,包括《我们的台湾》(少儿社编)、《小小电话兵》(李树村等写、金立德绘图)、《战斗在海防前线》(尤荣泰等写,谢广年、刘熊绘图)、《空中大战》(少儿社编、林文蔚绘图)、《台湾人民在斗争》(少儿社编,毛用坤、陈希旦绘图)、《愤怒的海岛》、《前线的怒火》(少儿社编,关冈鸣、金鸣高绘图)、《美国强盗滚出台湾去》(瞿麦编写)、《绞死美国狼》(少儿社编)、《在苦难中的台湾孩子们》(少儿社编)等。整套“一定要解放台湾丛书”的封面,均采用插红旗的宣传画,再加上内页的单色配画,均流畅而富有力量感。“文革”结束后出版的《来自台湾省的阿姨》[10],也延续了这样的思路,并以全彩图画配诗,绘画、装帧更为精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两岸交流几近隔绝,童书出版交流当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尽管大陆童书中也包含了台湾题材,但都处于与当时大陆的整体话语情势相一致的,建构新的社会体系,强调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意识的强烈共鸣之中。
二、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童书中的台湾儿童文学
正是由于两岸交流的特殊历史情况,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童书出版中台湾儿童文学的历史面貌也没有得到迅速的改变。大陆作家、编辑任溶溶先生在文章中就曾“笑侃”自己在香港“偷听”台湾作家谢武彰演讲的经历[11]。这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可以看到,在当时,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已经发表了,但是在台湾当局“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的限制下,虽然有了大陆方面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但是两岸交流还是面临了很大的滞碍。
(一)改革开放初期大陆选本中出现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品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的《台湾儿童短篇小说选》[12],是目前可见的“文革”结束后大陆最早出版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品集。“文革”结束后至1980年代,大陆出版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品选集还有《汪洋中的一条船:台湾文学作品选析》[13]《台湾童话选》[14]《小草的奋斗:台湾省中学生作品选》[15]《台湾的童话》[16]《有翅膀的歌声:台湾儿童诗选》[17]《台港短篇小说选》[18]《台湾儿童诗选》[19]《台湾小学生诗文选》[20]《台湾儿童诗选(上、下)》[21]《台湾儿童文学佳作选》[22]等等。
(二)这一阶段大陆选本中的台湾儿童文学面貌
从这一阶段大陆选本中的台湾儿童文学面貌来看,《台湾儿童短篇小说选》中大部分作品体现为社会伤痛在儿童视角过滤下的朦胧的温度。《台湾童话选》介绍了真正意义上的新作,如获得第7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创作奖的《闹钟先生的怪病》。这篇作品与《遗失拐杖的土地公》《鸟笼子里面和外面》《怕爬树的猴子》一起,提供了一种具有日常生活意义的语态、主题的童话形式。《遗失拐杖的土地公》还入选了浦漫汀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童话4》[23]。《有翅膀的歌声:台湾儿童诗选》辑台湾童诗70余首,15首“小朋友的诗”,并附刘登翰所撰《论台湾的儿童诗创作》。《台湾儿童诗选》中可看到林焕彰、林良、黄基博、谢武彰等儿童诗名家的诗作,及《妹妹的红雨鞋》等今天已经在大陆广为知晓的名篇。《台湾儿童诗选》上册为儿童写的诗,下册为作家的儿童诗,选入了杜荣琛、林良、林焕彰、张月环、杨唤、严友梅等人诗作。《台湾儿童文学佳作选》辑录100位台湾作家的100篇作品,及8首儿童创作的诗歌,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诸体皆备。从文字间可以读到,半由作者写就,半由编者拣择而来的悠然、纯粹的意境,如林良《我要一个家》里,家最终成了小黄狗“哀哀”温暖、动人的归宿,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在浅近的时空白描里,将时间所包含的深意带到了儿童读者的面前。
由于两岸社会面貌的历史变迁,与前一阶段相比,两岸的童书出版界已经不再是完全隔绝的状况了。在内容上,不再是身处大陆的作者对台湾的单方面叙述,而是开始选用当时发表不久的台湾儿童小说、儿童诗歌等等。这也为下一阶段两岸业者的直接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两岸童书专业人士直接交流互动的开启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直到台湾方面1987年末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又允许“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大陆出版物入台,准许台湾学术机构进口大陆学术、文化著作”,经过了两岸同胞近10年的等待和期盼,两岸出版业者的交往、出版内容的交流才成为现实可能。
(一)两岸童书专业人士直接交流的开启
1988年,后来被洪汛涛称为“把两个半部中国儿童文学史捏在一起的人”[24]的出版人、学者邱各容到上海访问,造访少年儿童出版社[25]。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台湾童书专业人士首次到大陆进行专业访问。1989年8月11日至21日,在洪汛涛“锲而不舍、热心、悉心规划联系,又全程陪同”下,林焕彰、方素珍、杜荣琛、李潼、陈木城、曾西霸、谢武彰7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假借探亲名义请旅行社代办,申请出境”,完成了到大陆的访问,参访安徽、上海、北京,分别举办交流活动[26]。这是1949年后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首次组团到大陆进行专业交流。
两岸童书出版和儿童文学写作的专业人士由此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建立起长期的友谊和合作关系。这几场交流活动,也是同一时期的两岸出版交流潮流的组成部分。比如两岸出版交流的组织者、亲历者中国版协原合作出版促进会会长许力以就提到,以1988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书展为起点,两岸出版交流、合作迅速展开[27]。80年代末大陆儿童文学作品陆续登上了台湾报刊。1988年11月台湾《民生报》“儿童天地”版刊出了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及他写给台湾小读者的亲笔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儿童文学作品首次在台湾得到发表。随后,大陆儿童文学作品陆续登上了联合报系《民生报》,以及委托联合报系《民生报》代编的美国《世界日报》《欧洲日报》《侨教双周刊》等报刊的儿童文学版面[28]。比较一下,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29],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在台湾出版的大陆作家的作品[30];可以说,桂文亚在《民生报》刊出洪汛涛的作品和亲笔信,呼应了一个时代出版大陆作品的热潮,引领了风气之先。
同时,两岸童书专业人士有了更多交流机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个人友谊。1990年5月,湖南《小溪流》杂志、台湾《联合报》系《民生报》在湖南长沙举办联合主办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笔会。会后,与会者李元洛还写下了林焕彰诗歌专论[31]。大陆作家、研究者的成果,也被吸纳参加了台湾儿童文学奖项的评比之中。如仅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而言,就有大陆作家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获得了1989年颁发的台湾第一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王泉根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32]、周锐的《特别通行证》[33]分获1990年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的特殊贡献奖和文学奖[34]。
(二)直接交流活动对1990年代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影响
1990年代,大陆人士编选的台湾儿童文学选集继续在大陆得到出版,如《台湾少年小说选》[35]、《台湾儿童文学》[36]等,而且在内容上更为及时地反映当时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状况。《台湾少年小说选》中除林海音《周记本》(1956)等共6篇作品外,其余均为1979后的作品。朱天心的《昨日当我年轻时》和郑文山的《信》,同为《中国时报》第二届文学奖获奖作品[37],可算是选集中最有儿童小说味儿的作品了。洪汛涛主编的《台湾儿童文学》[38]选入了林焕彰、谢武彰、黄基博、林武宪、杜荣琛、陈木城、李潼、陈玉珠、孙晴峰、方素珍、木子、黄海等12位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在取舍标准上洪汛涛坦陈“这些作品是台湾儿童文学界的同仁们所提供的,我们按我们的欣赏习惯作了选择取舍,对于台湾的作家们来说,也是非常抱歉的事”,这也折射出了两岸儿童文学文学面貌的差异和“欣赏习惯”的磨合过程。
台湾岛内的专业人士编选的名家名作的合集,也在大陆得到出版,如《银线星星:台湾趣味童话选》[39]《台湾科幻小说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选》[40]《吃童话果果·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选集台湾童话卷》[41]《借一百只绵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选集台湾童诗卷》[42]《台湾散文精品鉴赏》[43]《台湾儿童小说选》[44]等。台湾儿童文学、科幻文学作家的个人著作也在大陆得到了出版,如:《爸爸的十六封信》[45]《太空城的孙悟空:台湾著名作家黄海儿童科幻小说》[46]《奇异的航行:台湾著名作家黄海儿童科幻小说》[47]《林焕彰儿童诗选》[48]《地球逃亡》[49]《班长下台》[50]等。
在两岸业者的热心努力下,这一阶段的两岸童书出版交流呈现出热络、积极、温馨的面貌。依托两岸交流的历史大情势,不仅作品的丰富交流、出版成为了可能,而且在两岸业者之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和个人友谊,这为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稳固推进,在更广范围结出成果,筑就了坚实的地基。
四、新世纪以来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新世纪以来两岸童书出版交流成效明显
新世纪以来,由于两岸出版业者、儿童文学创作者、研究者的持续合作,两岸的童书交流更加呈现出热络、深入的局面。截至目前两岸已经有数十位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了对岸,出版了大概400余种对岸的儿童文学作品。两岸童书出版交流前期,台湾方面引进大陆儿童文学作品较多,少年村、东华书局、天卫、小鲁、信谊、国语日报、幼狮、九歌等出版社都引进过大陆作品。
大陆出版机构陆续以丛书的方式,成规模地出版台湾童书。2000年,在“世界华文儿童文学书系”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桂文亚的《大外套的秘密》、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声音》;云南教育出版社在“大青树丛书”中出版了桂文亚的《思想猫游英国》、谢武彰的《布袋戏》。2001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率先引进台湾作家管家琪的名人成功系列、少男少女系列、幽默童话系列等作品。这一举措也被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列为“2001年少儿出版十件大事”之一。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3月推出了桂文亚、王泉根主编的“浅浅的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9月开始推出的“台湾儿童文学馆”丛书,并入选国家“十二五”图书规划,出版了童话列车、牧笛奖精品童话、林良美文书坊、精品小说、精品美文、李潼成长小说、王淑芬书坊、林良童心绘本、精品短篇小说等子丛书。台湾汉声杂志出版的“中国童话”丛书1982年出版以来,畅销不衰。2012年12月以“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丛书(共36册)的方式,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亦从2013年1月开始推出林文宝、汤素兰主编的“两岸儿童文学经典共读丛书”。2014年10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包含11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的“海岸线书系”,出版了林海音、林焕彰、桂文亚、冯辉岳、李潼、方素珍、管家琪、王淑芬、张嘉骅、林世仁、林芳萍等作家的作品集,被认为是“台湾儿童文学的壮观海平线”[51]。从这些出版成果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在大陆出版的台湾童书覆盖面更加广泛,涵盖了小说、童话、散文等诸种文体,更具体系和规模,呈现出立体、全面的童书面貌,但贯穿其中的则是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和民族感情。
(二)两岸童书交流的深远影响
两岸童书出版交流,为培植、增进两岸青少年、儿童的情感联系,增强共同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凝聚共谋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作出了贡献,显现了“一个中国”内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013年5月在北京会见王文杉率领的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一行时表示,希望联合报系继续秉持一贯理念,善尽媒体责任,坚持民族大义,反对“台独”分裂,努力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积极营造交流合作的舆论氛围,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而台湾联合报系正是出版大陆儿童文学作品最多的台湾媒体机构,根据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媒体推动者(1972-2009)、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长(1995-1998)桂文亚女士的统计,从1991年4月到2008年12月间共出版了134种大陆儿童文学作品。
因为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缘故,我国台湾地区的许多青少年、儿童、家长、教师,对大陆及其文学变得非常熟悉、亲近。例如,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小说,在台湾出版后,其中所呈现的云南等边疆地区土地上的动物故事,经媒体宣传后,出乎出版方意料地受到了台湾读者的欢迎。近10家台湾出版机构出版了30余种沈石溪的作品,并不断得到重印。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依托新世纪以来,两岸人民密切的交往,童书出版交流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童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文同种、同属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吸引着两岸的小读者去阅读对岸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大陆的广阔市场,也给了台湾的童书业者、创作者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历史正被继续书写。
五、结 语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童书出版交流日益深入。这对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一脉相承的民族情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了独特而深远的意义。回顾两岸童书出版交流史,深入体会其中所体现的鲜明的“一个中国”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携手开拓前行。
【责任编辑:闫现磊】
[1]于屹,金汤,宋嘉哲.祖国的宝岛台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1954.
[2]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台湾地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
[3]王芸生.台湾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
[4]立明.回忆“二二八”[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
[5]瞿麦.祖国的宝岛——台湾[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
[6]王宗.美丽的台湾[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
[7]彭波.为了台湾的黎明[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
[8]杨旭,冰华.台湾来的渔船[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
[9]梁学政.台湾少年之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
[10]张立俊诗,王铁城画.来自台湾省的阿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6.
[11]任溶溶.怀念何紫先生——忆1983年香港之行,浮生五记——任溶溶看到的世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74-78.
[12]黄裔.台湾儿童短篇小说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13]武治纯.汪洋中的一条船:台湾文学作品选析[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14]海虹.台湾童话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15]石四维,达应麟.小草的奋斗:台湾省中学生作品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16]达巍.台湾的童话[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
[17]刘登翰.有翅膀的歌声:台湾儿童诗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8]卉子.台港短篇小说选[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19]黄庆云.台湾儿童诗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0]石四维,韩树俊.台湾小学生诗文选[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
[21]蓝海文.台湾儿童诗选(上、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22]黄庆云,周蜜蜜.台湾儿童文学佳作选[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89.
[23]浦漫汀.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童话4[M].太原:希望出版社,1989.
[24]邱各容.台湾儿童文学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197.
[25]陈香.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二十年线路图[N].中华读书报2009-12-16(6).
[26]林焕彰.历史,要从一张旧照片谈起[J].儿童文学家,2010(冬季号):2-5.
[27]桂文亚.骆驼阳春之旅——台湾联合报系1989—2009两岸儿童文学媒体暨出版交流二十年记实[J].儿童文学家,2010(冬季号):6-13.
[28]许力以.两岸出版交流20年回顾[J].出版参考,2008(25):8-10.
[29]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M].台北:新地文学出版社,1986.
[30]台湾出版大陆书籍的冷与热[J].出版工作,1989(8):96-98.
[31]李元洛.敲自己的锣——台湾诗人林焕彰作品欣赏[J].华文文学,1990(2):4-6.
[32]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33]周锐.特别通行证[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
[34]邱各容.台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文学的进展,王泉根.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C].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691-712.
[35]徐静波.台湾少年小说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6]洪汛涛.台湾儿童文学[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7]高上秦.第二届时报文学奖·小说奖[C].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
[38]洪汛涛.台湾儿童文学[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9]桂文亚.银线星星:台湾趣味童话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40]姜云生.台湾科幻小说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选》,[M].北京: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41]桂文亚.吃童话果果·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选集台湾童话卷[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42]林焕彰.借一百只绵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选集台湾童诗卷[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43]林焕彰,柳溪.台湾散文精品鉴赏[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44]桂文亚,李潼.台湾儿童小说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45]林良.爸爸的十六封信[M].上海:上海翻译公司,1989.
[46]黄海.太空城的孙悟空:台湾著名作家黄海儿童科幻小说[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0.
[47]黄海.奇异的航行:台湾著名作家黄海儿童科幻小说[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0.
[48]林焕彰.林焕彰儿童诗选[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49]黄海.地球逃亡[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50]桂文亚.班长下台[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51]方卫平.海岸线书系:台湾儿童文学的壮观海平线[N].中华读书报2014-11-12(12).
G12
A
1008-8784(2016)03-11-6
2016-04-07
本文系2016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改革开放后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研究”(项目编号:Z16JC054)的研究成果。
齐童巍(1984—),男,浙江诸暨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