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学校职业教育历史与发展概览

2016-04-12徐平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深圳市中等职业深圳

徐平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深圳市学校职业教育历史与发展概览

徐平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深圳市学校职业教育经历起步、大发展、调整优化、深化改革等四个阶段,较好地契合了深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家重大战略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职业教育竞争力发展态势,为深圳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深圳职业教育应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网络,进一步拓展与市场深度融通的广阔空间,变“增量供给”的输出型职业教育为“变量供给”的需求型职业教育。

深圳市;职业教育;历史;改革

深圳市职业教育事业包括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技能培训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均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模式,并与普通教育系统相辅相成,为深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深圳市学校职业教育系统。

深圳市学校职业教育较好地契合了深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深圳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5年,深圳市共有高等职业院校4所(1所民办),其中2所为国家示范学校,1所为国家骨干学校。4所高职院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约12万多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排头兵,它在23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深职院经验”辐射至全国各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世界影响。深圳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截至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24所(8所为民办),其中4所为国家示范学校,4所为国家重点学校,6所为省重点学校。24所中职学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约有17万人①。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示范性学校,它所创立的“宝安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深圳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1980-1985):中等职业教育创建工作体现“深圳速度”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深圳职业教育事业亦同时开始起步。“1981年至1982年创办深圳市财经学校、卫生学校和建筑工程学校。1983年,福田、翠园、蛇口等三所普通中学开设职业高中班,并把福田中学作为全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示范点。1984年福田中学职业高中分离出来迁入新校址,更名为岗厦职业中学,成为深圳市第一所完全职业高中,设置电子专业,开始纳入常年招生。同年还在桂园中学、怡景中学、文锦中学、 上步中学、育才中学办起职业高中。1984-1985 年又增办工业、司法、警察、宝安等 4所中专学校。”[1]

上世纪80年,深圳经济特区大胆改革,在各个领域引领全国,学校职业教育的创建工作也体现了特区精神。五年时间,创建了7所中专学校、1所完全职业高中,7所中学开办职业高中班,初步建立了特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今天看来,这种速度无疑是非常惊人的②。

1.2 大发展阶段(1986-1999):深圳职业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从1986年开始,深圳职业教育事业进入规模与质量并重时期。首先,深圳市职业高中快速涌现。1987年,深圳市教委设立中专职教处,加强对职业学校教育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至1988年,深圳市通过在普通中学推行“先上马、后备鞍”的方式,使深圳开办职业高中的学校增至13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1990年,深圳市对中等专业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全市中专学校调整为5所,技工学校1所,完全职业高中4所,职业高中带初中29所,……教学班208个,在校生11206人。”②

1991年秋季,深圳市教委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行了“分段高中模式”的重大改革,将原来高中阶段设置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二元结构,调整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段高中(“2+1”高中)三元结构。这个阶段,深圳职业教育事业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诞生。1997年10月,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改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天保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说,这是全国第一所名为“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职业学校,对于发展中国高职教育类型具有特别意义[2]。

1.3 调整优化阶段(2000-2012):深圳职业教育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

像全国其他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样,从2000年开始,深圳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始调整合并。2000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指示精神和本地段初中学位非常紧张的实际困难,南华职校改制为初中办学。此后,益田职校改办为综合高中,南山区将博伦、西丽两所职校合并为一,沿用博伦职校校名。2000年之后,深圳职业教育事业从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中心,转向了中高职并重,并考虑将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来,这也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从地理分布上看,目前深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市有了比较合理的布局。24所中等职业学校中,5所分布在宝安区,4所分布在龙岗区,罗湖区、福田区、光明新区各有3所,南山区、坪山新区各有2所,盐田区、龙华新区各有1所①。

1.4 深化改革阶段(2013至今):深圳职业院校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经济改革中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面启动供给侧改革,而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战略调整。近年来,各个职业院校纷纷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从过去单一注重岗位技能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转变。目前,深圳市28所职业院校中,除艺术体育类学校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专门的艺术体育人才外,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都向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转移,例如,高等职业学校中,有2所学校定位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所学校定位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高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中,有6所学校定位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技能人才①。

2 深圳职业教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2.1 深圳职业教育事业顺应中国职业教育大发展潮流,且扮演弄潮儿角色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市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引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不曾落后,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诸多方面的探索都开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风气之先”。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深圳职业教育事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马当先”。这一时期,全市中职在校生人数和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比例为48:52,接近1:1[3]。在教学质量上,全市中职学校不断加大了科研创新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逐渐显明,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深圳职业教育继续引领全国: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等成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示范校,深圳技师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龙岗职业技术学校等成为国家级重点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重要荣誉,被不同评价机构多次评选为全

国1335所高职院校竞争力第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成立较晚,但是经过跨越式发展,其竞争力已经逐渐步入全国前列。

2.2 深圳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深圳和其他地区培养了大量技能和高技能人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深圳中等职业教育已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约17万人,高职院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约12万多人。这些人才中,绝大部分进入深圳企业,在一线技术或管理岗位任职,还有一些人在深圳市以外其他城市就业。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生源结构来看,本市生源约占48%,来自粤西北地区生源占比为15%,表明深圳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扶作用。深圳高等职业教育也有一部分资源是服务于全国的。2006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就有30%的招生名额用于广东省(除深圳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以2015年为例,深圳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的平均比例为89.05%,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平均的比例为74.45%,毕业生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平均比例为17.44%;深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的平均比例为80.73%,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平均比例为58.58%,毕业生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平均比例为6.67%。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对深圳市职业院培养的毕业生满意度在80%以上①。

2.3 深圳职业教育形成了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深圳市企业数量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深圳市28所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根据各校实践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并取得了明显成绩。目前,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数是3135个,其中与高等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数为1982个,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数为1153个;校企合作共同建设254个专业(不含专业方向),共同开发课程725门,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材387种。仅就2015年而言,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7682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为4288人,中等职业学校为3394人。2015年,校企合作企业在学校兼职教师达1015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为844人,中等职业学校为171人;学校参与行业企业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累计23个,其中,高等职业学校累计1个,中等职业学校累计22个。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于中、高职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在80%以上①。

3 深圳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3.1 国家重大战略调整,为深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央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部署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启动了供给侧改革,这些都需要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深圳是一座创新驱动的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步履维艰的历史时期,深圳却能增创新优势、激发新动力,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创新驱动的源头在人才,未来深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深圳职业教育面对新挑战,必须更新观念,淘汰陈旧思维模式,通过教育系统的全面创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政府职能转变,为深圳职业教育推进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央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教育部据此进一步改进了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方式,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深圳职业教育事业应当抓住新机遇,加大综合改革力度。首先,深圳职业教育要优化层次结构,合理均衡发展规模,提高深圳职业教育质量。其次,深圳职业教育还应注意机会均等问题,机会均等对于增加受教育者工作机

会、提高工资及保险、提高工作质量,以及总的教育资源分配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影响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一个基础因素。

3.3 学校职业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逐渐减弱的趋势,给深圳的职业院校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研究表明,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学校职业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就开始逐渐减弱。一份关于我国省域职业教育竞争力(2006-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省域职业教育竞争力与GDP的相关系数由2006年的0.56 下降到2010年的0.48,由中度相关变为低度相关,5年平均值为0.49。”[4]这种趋势从职业院校数量的增减曲线上也可以看出,当学校职业教育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缓慢下降,呈现一个抛物线式的发展轨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3-2008年,中高职院校总数缓慢增加,年均增加70所左右;但是,2008年之后,中职学校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年均减少500多所[5]。

上述结论给深圳的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1)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封闭性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思维将难以维系,学校职业教育必须有广阔视野,即向各个领域“全面跨界”;(2)传统的精英主义职业教育思维将难以维系,学校职业教育必须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编织大众化教育服务网络;(3)传统的技能训练性职业教育思维将难以维系,学校职业教育必须有文化育人的情怀——把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为此,深圳应当解决学校职业教育和社会短期培训的割裂问题,即深圳的职业院校应当增强其开放性和全民性特征,尽快融入深圳终身教育体系当中,促进深圳整个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深圳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建议

4.1 深圳社会结构向后工业化转型,深圳职业教育与市场深度融通具有更广阔空间

由于传统制造业逐渐移出深圳,而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民众的消费模式变得开放、个性和多元,因此深圳社会结构可以用后工业社会来描述。深圳社会已经具备后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教育正在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深圳职业教育与市场深度融通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深圳职业教育与市场深度融通将不仅表现在学制建设方面,即着力打通中职和高职、高职和应用本科的连接,而是要开放全纳,把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和企业岗位素质训练三者打通。目前,深圳人口规模大,受教育人口需求特别大(继续教育市场巨大),但是学校教育的学位较少,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融通,整合与开放教育资源是必然选择,如果深圳市财政能够将教育经费更多投入市民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城市人口素质,而且可以通过教育消费拉动城市内需。

4.2 变“增量供给”的输出型职业教育为“变量供给”的需求型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深圳教育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学龄人口的上学问题,发展职业教育也主要是满足升学需求,就业则是学校的出口。从学校到社会,从人才培养到就业,这个过程可称为人才的“增量供给”。“增量供给”的输出型职业教育把人的成长分为学校培养和输出结果两部分,在这种思维中,教育和生活分离、学校和社会分离,一个人走出学校意味着受教育过程的结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生活化和社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由市场主导的教育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由市场主导的需求型职业教育可称作人才的“变量供给”。

变量供给的程度与第三产业发展有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快,变量供给的需求量也就大。2015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不过就人口结构方面来看,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中的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还不足20%[6]。这说明,深圳职业教育“变量供给”的需求数量很大,这种现象对于深圳职业教育的改

革既是方向也是动力。

根据深圳职业教育现状、人口规模和继续教育需求,以及企业对员工学习成长的重视程度,深圳应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全面融通,率先建立学习化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如,按照澳洲TAFE学院模式和美国社区学院模式,扩大职业学校培训体量;其次,把城市各个社区学院变成高职院校的分支机构,以高职院校为中心编织职业教育辐射网;再次,形成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模式,鼓励发展“假日学校”,扩大公民办职业学校的功能并推行“弹性学制”,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各类人群终身教育需要。

4.3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网络

一直以来,深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深圳政府职能部门曾经借鉴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做法,成立类似机构,与此相应,一些区政府也成立了职业训练局,但是在管理职能上仍然是条块式的。这种架构在实践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运行不畅。教育部门出台文件不得不避开职业训练局分管的领域,而职业训练局制定文件也难以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打通。如今,深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政府的协调、统筹和推动作用非常重要,而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或者劳动部门单打独斗,则难以推进工作。因此,建议深圳市政府站在建设深圳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通过体制改革和机构建设,全面打通学校教育、社会学习、产业培训之间的阻隔,有效推进深圳现代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问题。

注释:

① “深圳职业教育蓝皮书”内部数据库

② 宋尚忠.“深圳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健康发展,稳步前进”,出自深圳市教育局中专职教处编.发展中的深圳职业教育(内部交流)[M].1992:61.

[1] 熊贤君.深圳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 陈柏松.现代化高职教育探索之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 冯壁,桂幼林.变革中奋进:深圳中等职业教育30年发展历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4] 陈衍,房巍,刘娇.中国省域职业教育竞争力报告(2006-201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

[5] 陈工孟.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5)[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6] 深圳市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EB/OL].http://www. sztj.gov.cn/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U Pingli

(Shenzhen Bra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enzhe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from the initial starting point to the readjusting and reforming stage. It satisfied Shenzhen’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for technical talent. Right now,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enzhen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the national strategy is readjusted and the government role is shif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henzhen should form a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n operational network. Its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market demand and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adjust their talents cultivating plans to the market needs.

Shenzhe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story; reform

10.13899/j.cnki.szptxb.2016.06.010

G719.29

A

1672-0318(2016)06-0057-05

2016-09-06

徐平利(1967-),男,陕西泾阳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比较教育学。

猜你喜欢

深圳市中等职业深圳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