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2016-04-12陈良
陈 良
(黄淮学院图书馆,河南驻马店 463000)
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陈良
(黄淮学院图书馆,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创客空间是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基于众创空间开展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明确三大原则:以用户需求为基准,明确众创空间服务定位;制定众创空间计划,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机构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要实现服务转型,高校图书馆应实现从阅读文化到众创文化,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从信息素养到跨素养能力的转变,循序渐进开展创业型众创空间服务。还应重点解决经费和环境的问题。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创客空间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旧有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危机正在逐渐逼近,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根据自身定位进行图书馆转型。众创空间理念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带来了契机。众创空间理念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基于众创空间理念,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让其成为优秀人才的孕育基地。
1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
众创空间是专业化、系统化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则是众创空间的具体形式。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众创空间是从创客空间开始的。
1.1创客空间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创客空间(Makerspaces)起源于国外,也被称为Fab lab、Hackerspaces等[1],1981年,德国柏林有人创造了以提供实验室、工作室、工作坊等供人们自由创作、制作和研究的空间[2],这是最早出现的有关创客空间的记载。创客空间是一个提供创意孵化、点亮创新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创客空间中分享自己的兴趣,提供动手的机会,还可以联合他人进行合作与创新。创客空间的场地包括实验室、厂房、工作坊、工作室等,研究领域涵盖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领域。Stephen Abram指出,创客空间的威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它在写作、摄影、艺术、烹饪等领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通过汇集工具、人力、空间、智慧资源,创客空间可以让资源转化为实际成品,产生新的科研成果,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010年,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发明了3D打印机[4],以3D打印机为基础的创客空间建设开始风靡美国图书馆界。2011年,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名为“Fab Lab”第一个创客空间[5],这一实践的新颖性和示范性,吸引了美国各个州、市图书馆相继开展创客空间服务。
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与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等机构开始从政策、资金、规划、指导等方面鼓励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服务,这一举措使得创客空间服务逐渐从公共图书馆延伸到高校图书馆。2012年7月,全美第一家提供创客空间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内达华大学出现[6]。John Burke馆长的研究表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已经成为继公共图书馆之后的第二大主力[7]。图书馆与创客文化(LMC)网站列出了美国较有代表性的提供创客空间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3D打印和扫描服务,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激光切割机和绘图仪等服务[8]。
1.2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
2015年4月12日,ALA发布的《2015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指出,创客空间会成为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图书馆应以此为基础,重视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学习机会[9]。当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已经纳入其服务体系时,我国关于创客空间的实践才刚刚起步。2013年5月,上海图书馆紧跟国际潮流,建立了以“激活创意、知识交流”为主题的“创·新空间”,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开展此类创客空间服务的先河,活动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响[10]。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内“创客”概念正式被官方命名为众创空间。
1.3高校图书馆引入众创空间服务的意义
国际创客空间与国内众创空间理念不谋而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已尝试开展多元化的众创空间服务,但高校图书馆开展众创空间服务的案例并不多。如果我国高校图书馆能抓住这一契机,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进行服务转型升级,将使高校图书馆摆脱图书馆消亡论,让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集休闲、阅读、知识服务和创新的全方位、智能化体系。
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引入众创空间服务的意义在于:①增加用户动手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②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用户学习效率。③让用户更易接触到尖端科技,促进大学生创业。④实现跨学科交流,促进知识创新。
2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原则
2.1以用户需求为基准,明确众创空间服务定位
在众创空间概念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开始发生转变,从仅仅提供文献服务、咨询服务,向提供各类智慧服务和创新服务过渡。但高校图书馆和企业、社区、公共图书馆构建的众创空间有很大的差异,单纯模仿只会降低众创空间应用的实际效果。而且,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和空间有限,开展大而全的众创空间服务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些原因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需明确服务定位,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展众创空间服务。
例如,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在分析馆内筹建预算的基础上,针对自身学校规模不大,资源有限的特点,尽量不引进大型的机器设备,采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结合的方式,开展创客空间服务。针对学校的专业特色,围绕体育这一大学科背景,构建了体育文化创意空间、体育信息共享空间、红色体育文化休闲空间等多层次的知识共享、创新平台,发挥了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创新方面的功能,实现了教学、科研、训练三者的有机结合[11]。
2.2制定众创空间计划,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意见》的颁布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众创空间对设计、科技、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全民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规划众创空间构建策略,制定运营计划,编制服务指南,让众创空间服务能够在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运行。在众创空间服务开展以后,高校图书馆还应定期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本校图书馆和和国内外众创空间服务情况,对众创空间服务的经验进行总结,不断完善众创空间服务的计划和指南,实现众创空间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与机构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构建众创空间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必需与其他部门鼎力合作,才能让众创空间真正融入到高校图书馆当中。对外,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如教育部门、档案馆、博物馆、公益组织、其他图书馆、教育机构等,利用其资源为众创空间服务提供保障。同时,还应与成熟的创客空间、社区专家、公司、企业合作,为用户了解现今科技发展、社会需求和创业机会提供帮助,实现跨界的信息交流和互惠互赢。对内,高校图书馆可与学生社团、内部教学部门合作,进一步节省众创空间的服务成本。
高校图书馆经费有限,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支持,可以降低其构建众创空间的资金压力。John Burke的调查显示,美国图书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预算、政府补助、社会各界力量的捐赠、机构投资、个人投资等,其中研究所、基金会、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协会、自筹网站等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7]。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图书馆的经验,以实物捐赠、投资、义务指导、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解决众创空间运营的资金问题。
3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3.1从阅读文化到众创文化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文化主要是阅读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用户以被动的状态接受信息,缺乏能动性。众创文化注重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用户处于主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当中,用户可以与他人相互分享创意和想法,实现双向交流。另外,众创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亲和力,用户可以更容易接受知识并实现知识创新,所以应大力提倡。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众创空间概念的认知较少,因此高校图书馆需大力宣传众创文化。宣传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举办各类众创文化交流活动,如展览会,培训班等,向用户展示各项创意产品,如3D打印机等,从而激发用户的兴趣,让用户乐于接受开放、共享、创新的众创文化。二是以学校的专业背景为基础,建立各学科的实验基地,为各专业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把众创理念融入到学生的科研和生活当中,培养众创文化背景下的用户和潜在用户群体。
3.2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众创空间时,应从物理空间开始,构建学习空间、协作交流空间、开放共享空间、创业实践空间等,具体而言,可建立学习室、研讨室、加工车间、作品展示区、实验基地,为用户提供实践、游戏等基础设施。
但是,建造物理空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校图书馆应因地制宜,在利用物理空间开展众创空间服务的同时,采用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众创空间在线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经费,促进多方交流,而且可以为特定的众创群体建立联系和友谊,让其成为以后创业过程中一笔重要的财富。以克利夫兰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就利用在线交流平台,鼓励用户上传自己设计的原型,让其他用户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12],促进知识交流与创新。另外,在线交流平台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发布众创资讯和招募信息的平台。
3.3从信息素养到跨素养能力的转变
信息素养是一种查找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传统图书馆通过开展信息伦理、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等培训课程服务,逐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在众创空间背景下,用户更需要提高的是跨素养能力,它是一种跨越多平台进行沟通的能力[13]。当用户的跨素养能力得到提高时,用户就可以跨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障碍进行有效地沟通。要实现这一转变,高校图书馆需建立一批跨素养培训人才,让其成为用户接触先进科技和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桥梁。跨素养培训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技能外,还应了解现代新技术,成为一名创客培训师,为用户提供从文献资源的获取、利用到创客工具的使用、创造等一系列的培训。
根据John Burke馆长的调查发现,创客培训服务主要由馆员来提供,其次是志愿者和馆外聘请的专家,最后是IT职员、创客团队成员、学校教学人员等。这个数据表明,现有的培训队伍结构难以实现专业的跨素养培训。美国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2014年春季,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协会举办了创客嘉年华项目,向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传授有关文化、机械学等方面的核心技能,让馆员可以更好地引导创客使用创客工具,充分激发了创客们的创造力[7]。有鉴于此,作为培训主力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也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培养自己的跨素养能力,让自己成为“新图书馆学”下的“新馆员”。
另外,多招募一些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到跨素养能力的培训工作当中,也可以壮大服务团队的力量,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他们也会成为众创空间服务的潜在用户。
3.4循序渐进开展创业型众创空间服务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模式包括协作型、集中分布型和创业发展型3种模式[14]。其中创业发展型是最适合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模式。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开展创业发展型众创空间服务,可以把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用户聚集在一起,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DIY创作和团队合作的环境,让工学、化学、设计等学科领域的师生,能够在交叉学科的相互碰撞下,实现知识的组合与创新,并在学术和商业领域中,让创意变为现实。
在开展创业型众创空间服务的案例中,高校图书馆对3D打印技术的实践和研究较多。内达华大学里诺分校DeLaMare科学和工程图书馆是开展3D打印服务的典型,该图书馆除了提供3D打印、3D扫描服务外,还提供开放型学习空间和作品展示服务。为了扩大创客空间的影响力,该图书馆还举办各类现场活动和研讨会。自2012年7月启动以来,该项目一直为图书馆服务转型发挥着特别的作用[6]。与之类似的还有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设立的Hunt馆,而且,该馆非常注重创客空间的建筑设计和用户体验,并为每一种设备都编制了通俗易懂的使用手册[15]。
4开展众创空间服务需解决的问题
4.1经费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众创空间服务投入经费的多少,决定了众创空间设备的配置,影响着众创空间服务的范围和效果。如果经费投入充足,图书馆就有能力购买最新的众创工具、设备和软件,让用户紧跟时代步伐,体验到更优质的众创服务。如果经费投入不足,高校图书馆只能提供最基础的软硬件设备,失去了开展众创空间服务的初衷。
高校图书馆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意见》出台的契机,争取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其次,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出版商、公司、企业、基金会、研究所等进行合作,并鼓励志愿者参与服务,解决开展众创空间服务的成本问题。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利用众筹模式解决资金瓶颈。众筹模式是现今较为流行的资金募集方式。美国伊利诺伊州诺斯莱克公共图书馆,就曾在2013年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了3D打印设备的众筹项目,虽然该众筹项目的达成率只有14.21%,但通过这一途径间接对筹资项目进行了宣传,最终实现了购置3D打印设备的目标[16]。
4.2环境问题
众创空间是供用户学习、交流和创造的地方,小组讨论、团队活动、各类制作,难免会让这里充满了噪音、灰尘和气味,众创空间向传统图书馆发出了挑战,保持安静、整洁有序在众创空间里似乎很难做到。而且,众创空间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里应该允许携带食物,这也与传统图书馆不可带食物入内的准则相违背。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些环境问题将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原有服务的质量。
高校图书馆应该谨慎处理众创空间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于噪音的情况,图书馆应该把众创空间创建在一个离书库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室内地板应使用耐磨损、弹性好、易清洁的PVC地板胶;墙壁应使用新型阻燃吸音材料;桌椅脚上应垫上橡皮垫[17]。图书馆还应加强卫生清洁工作,给用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实现传统图书馆服务与众创空间服务的有机整合。
5结语
阮冈纳赞先生曾经说过,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8],高校图书馆也应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革新原有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众创空间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思想碰撞、创意实现的平台,让高校图书馆成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当然,在开展众创空间服务过程中,会逐渐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又会引出新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借鉴经验,就能扬长避短,开展有高校特色的众创空间服务,发挥众创空间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hat Is a Makerspace?[EB/OL].[2015-11-2].http://you-
thserviceslibrarianship.wikispaces.com/Makerspaces
〔2〕陆凤红,张新月.创客空间:开创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社区图书馆新服务类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4):81-84
〔3〕Stephen Abram.Makerspaces in Libraries,Education,and Beyond[J].Internet@Schools,2013,20(2):18-20
〔4〕王敏,徐宽.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97-100
〔5〕孔祥辉,孙成江.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85-88
〔6〕Fisher E.Makerspaces Move into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15-11-2].http://acrl.ala.org/techconnect/post/makerspaces-move-into-academic-libraries
〔7〕陈林.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调查报告解读[J].图书馆学研究,2015(06):85-88
〔8〕Makerspaces in Libraries[EB/OL].[2015-11-2].http://library-maker-culture.weebly.com/makerspaces-in-libraries.html
〔9〕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5[EB/OL].[2015-11-2].http://www.ala.org/news/sites/ala.org.news/files/content/0415_StateAmLib_0.pdf
〔10〕尤越,贾苹.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实践研究及建议[J].图书馆杂志,2015(05):95-101
〔11〕李志杰,段小虎.体育院校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的探索——以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07):73-78
〔12〕罗博,吴钢.创客空间:图书馆新业态发展实践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4(01):96-100
〔13〕ReederJ.AreMaker Spaces the Future of Public Libraries?[EB/OL].[2015-11-2].http://www.shareable.net/blog/are-maker-spaces-the-future-of-public-libraries
〔14〕Good,Travis.Three Makerspace Models That Work[J].American Libraries,2013,44(1/2):45-47
〔15〕胡异.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现状与展望[J].图书馆学刊,2015(08):17-20
〔16〕黄国彬,邸弘阳,王凤暄.众筹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07):91-98
〔17〕马骏.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艺术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8):68-71
〔18〕(印)阮冈纳赞著;夏云等译.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Multiple Makerspace on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Chen Liang
[Abstract]Makerspace is an open experimental platform.Based on multiple makerspace,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know clearly about three major principles in conducting services: taking users’ needs as the benchmark and defining a clear multiple makerspace service orientation; formulating a multiple makerspace plan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agencies for community-wide support. To achieve service transformation,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change from reading culture to makerspace culture,from physical space to virtual space,and from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cross-literacy,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ial multiple makerspace services step by step. 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inancing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Multiple makerspac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transformation; Makerspaces
〔作者简介〕陈良(1982-),女,硕士,黄淮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服务、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