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采访中的重复控制

2016-05-23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单行本合订本显性

田 磊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55)



图书采访中的重复控制

田磊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广东深圳 518055)

[摘要]馆藏重复是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造成的检索效率下降、书库危机、资金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图书采访中的重复控制。重复控制包括复本减少和复本增加两个方面,需要考虑读者需求、馆藏级别、馆藏数据、流通数据等多个因素,同时要处理好重复控制与馆藏补缺、显性复本与隐性复本、单行本与合订本及丛书、高价图书、初版图书与修订本等多种关系,以实现图书种数与册数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资源建设图书采访复本重复控制

缺藏和重复是影响馆藏质量的两个方面,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现代读者来说,馆藏重复造成的信息冗余同样可以淹没重要文献,其危害不亚于文献缺藏造成的信息缺失。当前,馆藏重复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其造成的资金浪费、书库危机、检索困难等危害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图书采访中加强重复控制十分必要。

1基于阅读视角的复本界定

图书编目中的复本是指内容和外部特征完全相同的图书的数量,一般根据借阅量和读者数量决定,以ISBN号区分,我们可将其称之为显性复本。在图书采访中,传统的以ISBN号、题名、作者字段的查重主要是根据图书的外部特征甄别显性复本,与编目查重一脉相承,显然是从管理的视角出发设计的业务流程。从读者阅读的视角来看,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甚至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献都可视为一种文献,因为大多数读者都不会读完同一主题的所有文献,我们可将内容相同或相似而外部特征不同的文献称为隐性复本。面对大量的隐性复本,读者必然希望从中选出善本或经典著作,而在出版物数量激增的情况下这一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图书馆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信息推送、好书推荐等服务,但这些服务仍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不能解决复本泛滥造成的资金浪费、书库危机等其他问题。图书采访位于图书馆业务链的最前端,因此应该考虑从图书采访的环节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馆藏建设服务于读者需求,以外部特征为主的复本查重有助于控制显性复本,但因无法控制隐性复本而容易造成馆藏结构臃肿和信息冗余,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简,阅读视角下的隐性复本控制则是减少信息冗余,提高馆藏质量的有效手段[1]。

2重复采访的原因及图书类型

2.1重复采访的主要原因

导致重复采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出版行业的混乱是导致重复采访的客观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版政策的放开和出版社的市场化经营打破了分工明确的出版格局,进入共有领域的无需取得授权和支付版税的文学类图书成为出版社的谋生保障[2]。近年来出版社为了保证出版量,大量内容相似的教材、重印、重版图书充斥市场。2014年全国出版图书44.8万种,其中新版图书仅25.6万种,重版、重印图书19.3万种[3];从书店公开销售的情况看,52.24%的图书将成为“死书”而无法销售[4],韩寒批判这种出版状况为:一个穷凶极恶的出版市场产生的功利近视的文化垃圾[5]。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出版社积压了大量的“死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图书采访难度,重复采访即是表现之一。

(2)基于编目视角的复本查重是导致重复采访的主观原因。尽管近年来出版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图书馆的采访思路并没有做出相应地调整,采访查重的失控就是表现之一。从目前国内使用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来看,大部分支持ISBN号、题名、责任者和主题词等字段查重,但是存在以下弊端:一、ISBN号、题名和责任者字段能够解决同一种书的重复问题,但不能反映同一主题图书的收藏情况;二、题名查重仅支持定长字段的前端精确匹配,题名太长或不完全匹配则查重无效;三、MARC数据中主题词标引太宽泛或不准确,导致查重无意义,有的书目数据甚至没有主题词。从以上情况来看,目前的采访查重解决的主要是显性复本的甄别问题,对于隐性复本的控制无能为力,这也是导致采访重复的主要原因。

2.2几种主要的重复类型

采访重复与出版重复有直接关系,从内容属性来看,以下几类图书的重复比较严重:

(1)进入共有领域的文学和国学经典。这两类图书由于受众广、销量好而成为出版社争相出版的对象,进入共有领域的部分更是摆脱了版权的束缚而出现严重的同质化。例如到2005年,《红楼梦》已有230多个版本,《三国演义》有210多个版本,《水浒传》和《西游记》也有超过190个版本[2]。

(2)大学教材。教材是教师评职称的重要材料,编写相对容易,而且开设同一专业相同课程的高校比较多,因此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相同选题的教材出版,使教材出版的同质化现象同样严重,仅读秀中检索出的《有机化学》就有2804种。

(3)畅销书。由于畅销书巨大的销量能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也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出版现象,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20多个版本,金庸的《神雕侠侣》有100多个版本。

(4)翻译作品。汉译国外文学名著同样是同质化的重灾区,同国学经典的不同注释版本一样,汉译国外经典著作的不同译本也层出不断。除此之外,同一译者同一种书的出版社不同,同一出版社同一译本的书名不同,同一出版社同一译本而冠有不同的丛书名[2],这些都造成了此类书的混乱。

从外部属性来看,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采访重复:

(1)同名异字,如《四书章句集注》和《四書章句集注》,《围城》(钱钟书著)和《围城》(钱锺书著);

(2)出版社不同,如《曾国藩家书》(哈尔滨出版社)和《曾国藩家书》(东方出版社);

(3)题名不能反映图书内容,如《细香常伴月静天》《人间四月,一树花开》《莲灯微光里的梦》等都是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作品,但从题名无法辨别出图书内容;

(4)题名太长导致查重无效,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谁许你一世倾城:林徽因传》《你的温暖逆光而来: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传》等通过题名无法查出已经入藏的相关作品。

3重复采访的控制措施

重复是馆藏建设的必然现象。显性复本的重复是为了满足多个读者同时阅读的需求,是有意识的行为,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后,显性复本就可通过ISBN号批查重或手工查重得到有效控制。隐性复本的重复是采访工作的失误,是无意识的行为,因其需要辨别图书内容而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也是主要的重复类型。图书采访中的重复控制就是要加强隐性复本的控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3.1熟悉图书采访的依据

图书采访同样需要有“法”可依,一般来说,馆藏级别、馆藏数据和分类流通数据是图书采访的直接依据或参考资料。

馆藏级别是根据馆藏建设规划确定的各类图书的收藏等级,不同的图书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如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不收藏、基础级、学习级和研究级四个等级。不收藏是指内容或版本不符合馆藏要求的图书;基础级供本科低年级读者使用,用以介绍和认识某一分支学科或专题,主要收藏该学科的代表作、经典著作等;学习级须满足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学习和自学的需要,建设较为系统的专业馆藏;研究级除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外,还能够支持博士生培养和科研需求,一般需要全面收集相关主题的出版物,包括非正式出版物。馆藏级别是复本控制的直接依据,不同的级别应该有不同的控制程度,基础级主要收藏经典著作,就需要对隐性复本加强控制;学习级需要适当放松对隐性复本的控制,使显性复本与隐性复本达到平衡;研究级几乎无需控制隐性复本,因其研究方向越来越专、受众越来越少而需加强对显性复本的控制。

馆藏数据是指已经入藏的各类图书的数量和比例,对照馆藏级别就能得出哪类图书是下一阶段采购的重点,哪类图书已经达到饱和,然后根据需求程度决定各类图书的复本控制程度。

分类流通数据可反映读者的需求程度,包括图书的流通总量、种数流通率、册数流通率、预约种数和册数等。流通总量可反映读者对各类图书的需求程度,种数流通率可比较各类图书隐性复本的重复程度,册数流通率可比较各类图书显性复本的重复程度,而预约种数和册数直接反映各类图书隐性复本和显性复本不足的程度,这些数据都是重复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参考依据。

3.2基于阅读视角的复本查重

基于阅读视角的复本查重是以辨别相似内容的图书为核心的,是隐性复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根据当前的系统条件,我们可采取变通的方式实现这一目的,即通过修改题名信息实现主题查重,以便显示相同主题图书的收藏情况,从而控制隐性复本的重复程度,具体来说可采取三项措施:一、题名过长时截词查询,即去掉题名中的无关信息,仅保留有效关键词;二、题名不能反映图书内容时人工提取关键词查重;三、出现外文题名时转化成中文题名或主题词查重,以便了解相关主题的中文图书入藏情况。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的ILASSⅢ系统为例,查重示例如表1。

表1 基于阅读视角的复本查重示例

3.3以品种补复本的采访策略

在经费短缺和书库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品种和复本似乎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以品种补复本是平衡两者关系的方法之一。简言之,就是去除流通率低而又必须收藏的文献复本而增加其品种,从而保证图书的收藏总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在馆藏建设中存在着著名的“二八率”,即20%的馆藏满足80%的读者需求,80%的馆藏仅能满足20%的读者需求。以品种补复本的初衷就是在减少经费和书库压力的提前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边缘文献的种数,满足较专业的20%的读者需求。该方法适用于学习级馆藏和研究级馆藏建设,也是采访高价图书、受众面小的图书、非核心或经典图书的有效方法。

3.4验收阶段的二次把关

验收阶段的二次把关是一种优化的管理方式,是复本控制的最后保障。在图书验收中,一般出现残缺、版本不符、发货错误等情况可以要求退货。随着馆配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质的售后服务成为馆配商竞标的重要砝码,逐渐放宽退货的条款就是表现之一。由于在采访过程中一般不能看到实物,因此经常会出现图书内容和简介相差甚远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在与馆配商签订合同时,图书馆可以提出更多的退货条款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要求采访馆员负责验收他所采选的图书,发现不符合入藏条件的图书及时退货。

4重复控制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重复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4.1重复控制和馆藏补缺

馆藏补缺和重复控制是馆藏建设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为了满足馆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后者是为了馆藏精简和高效,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能够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馆藏质量。当某个学科的经典文献、某个学者的代表作品、某个领域的起源文献缺藏时,文献缺藏造成的信息缺失的危害就大于文献重复造成的信息冗余的危害,这种情况下即使已经入藏了较多同类型的文献,还是要尽可能地收集这些重要的文献,在研究级馆藏建设中尤为重要。当某一主题或学科的重要文献收集齐全,文献总量接近饱和时,文献重复造成的信息冗余的危害就大于文献缺藏造成的信息缺失的危害,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对复本的控制。

4.2显性复本和隐性复本

显性复本有量化的规定,隐性复本是种数的增加,这种僵化的思想必然会造成严重的馆藏重复,在采访中必须突破这种思路,以入藏数据和馆藏政策为依据灵活掌握两种复本的尺度。对于流通量较大的热门书籍增加其显性复本,以满足多个读者同时阅读的需要,由于这类图书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显性复本的增加不会造成书库压力和资源浪费;对于受众面小而又需要收集齐全的类目,可以增加隐性复本而减少显性复本,即前文所述的以品种补复本的策略。

4.3单行本与合订本及丛书

一般来说,合订本中包含了单行本的内容,因此在已经入藏合订本的前提下采购单行本就会造成重复,但是特别著名的、借阅量高的、不同版本或注释的单行本如有必要也应该再次入藏。而在已经入藏单行本的前提下是否采购合订本则需要视情况而定:(1)如果多个单行本的内容合起来等于合订本的内容,则无需采购合订本;(2)如果去除已入藏的单行本内容,剩余的部分不符合馆藏要求,则无需采购合订本;(3)合订本质量太差则无需采购;(4)去除已入藏的单行本内容,剩余的部分必须入藏且无相应的单行本,则必须入藏合订本,在此情况下造成的重复也是必要的。

丛书往往是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汇编成集的套书,不一定有紧密的内容联系。对于某一本书而言,可能同时隶属于多个丛书,这种情况下如果刻意追求馆藏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图书的重复入藏,因此可以将一套丛书当作多个单行本分散处理,对于已经入藏的单行本不再采购。

4.4高价图书的处理

受经费限制,图书馆往往对高价图书望而却步,或弃而不买,或以平装代精装,除此之外,可以用版本替代的方法解决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问题。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早期的版本、影印版、大陆版价格较低;在内容相似的情况下,多个低价版本的内容加起来往往会超过一个高价版本的内容,而其总价依然远远低于高价版本,尽管这种做法会造成一定的程度的重复,但这也是为保证馆藏齐全而做出的必要牺牲。

4.5修订本和初版

修订本是对初版图书进行过重大修改的图书,从侧面也印证了初版图书具有一定的水平。在已经入藏初版图书的情况下,是否入藏修订本则需要权衡内容更新和重复的利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馆藏级别,对于基础级馆藏来说可以不收藏修订本,以保持精简的馆藏结构;对于研究级馆藏来说应该收藏修订本,以达到收全的目的;对于学习级馆藏来说则需要评估该图书的重要性,重要的图书宁可重复也不能缺少。二是文献老化率,一般来说自然科学的文献老化率较高,计算机、医学领域尤其如此,这类学科符合馆藏条件的修订本应该收藏;人文社科的文献老化率较低,这些学科的修订本可以不藏,或者规定只收藏修订时间超过其平均老化率年限的版本。

重复控制并不是单纯的复本减少,而是包括复本减少和复本增加两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种数和册数的合理配置。恰当的重复控制可以协调图书采访的多方面的关系,从而实现馆藏优化的目的,采访人员应该重视这一问题,从优化管理和改进方法两方面来加强重复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忠顺.由鲁迅著作“复本”量引出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61-63

〔2〕黄忠顺.文学经典的重复出版及其图书采访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1(2):92-94

〔3〕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2015-09-28].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zgcbkys/yw/201507/t20150717_168610.html

〔4〕2012全国出版图书40万种图书“滞销”严重[EB/OL].[2015-09-28].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3-08-12/9063390633.html

〔5〕韩寒.文化大国[EB/OL].[2015-09-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fixk.html

Duplication Control in Book Acquisition

Tian Lei

[Abstract]Collection duplication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in th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such as the decrease of retrieval efficiency, stacks crisis, waste of money, etc. The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strengthen the duplication control in book acquisition. Duplication control includes copies reduction and copies increase. Libraries need to consider the readers’ requirements, collection level, collection data, circulation data and other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uplication control and collection shortage supplement, dominant copies and recessive copies, trades , series and singles, expensive books, first edition and revised edition, so as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between titles and number of books.

[Key words]Resource construction; Book acquisition; Duplicate copy; Duplica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田磊(1988~),男,硕士。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阅读推广、古典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单行本合订本显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单行本出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出版发行
《湘潮》2018年合订本
《湘潮》2018年合订本
《湘潮》2018年合订本
《湘潮》2018年合订本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雪椰》之后,再创人气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