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相关问题刍议
——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为例
2016-04-12赵纪彬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新乡 453007)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相关问题刍议
——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为例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新乡 453007)
[摘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是在服务所属高校中心工作、地方文化研究兴起,高校图书馆自我完善等因素共同促使下的必然结果。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机制较为复杂,牵涉多个要素,在推进的过程中既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又需要妥善协调与各方的关系以及加强团队建设。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建设具有广泛意义,它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完善高校图书馆功能,促进高校图书馆转型,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弘扬与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以及能够为地方志书的编纂提供材料支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起因建设机制建设意义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是近年来新兴的事物,迄今学界对它尚无明确界定,于此参考高校文库的相关内容予以释义。高校文库是指“高校图书馆用以专门收集、展示和永久保存著作权属于本校教工、校友个人或学校机构团体的文化产品库”[1],它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1987年所建立的“人大文库”,迄今在国内已有二十八年的历史。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应该是指高校图书馆用以专门收集、整理、展示和永久保存与本地区相关的文化产品库,此类文化产品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其内容与本地区密切相关,以本地区为主要记载对象,其作者的籍贯多在当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兴起是多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多个方面,包含诸多要素,因此它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由此导致它必然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起因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其建设的起因必然牵涉到多个要素,服务所属高校的中心工作、地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其建设过程中的外在推动力,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完善则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内在推动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兴起是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也是在内外因素共同推动下的必然产物。
1.1服务所属高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直属机构、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它的各项工作应该围绕所属高校的中心工作,与所属高校的办学思路相一致,与所属高校的发展要求相吻合,与所属高校的发展规划相对接。由于地方文库建设属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其建设的兴起与所属高校的中心工作密切相关,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的筹建就是在服务该校中心工作的要求下展开的。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河南师范大学的意见》(豫政〔2015〕52号)的出台,标志着河南师范大学正式迈入省部共建高校的行列,在该校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部共建既为河南师范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对该校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全校的各项工作均围绕此发展要求展开。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的直属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发展要求,它在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之上,决定筹建新乡文库。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的建设与该校“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也是在该发展要求的指导下展开的。“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提出了建设目标、规划了建设任务,明晰了建设思路。服务所属高校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所属高校的办学思路、自觉纳入所属高校的发展规划,是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兴起的重要原因所在。
1.2地方文化研究的兴起
地方文化研究近年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文化建设的力度,都将本地区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相应提出文化强省或兴省、文化强市或兴市战略,着力推动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如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豫剧、洛阳的牡丹文化、开封的清明上河图等带有河南元素的文化予以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地方文化研究逐渐为学界所关注,成为学界研究新的领域,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相继成立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设立了中原文化研究所、洛阳师范学院设有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再者,部分期刊设置与所在地区文化相关的专栏,重点刊发与所在地区文化相关的论文,如《中州学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在各级政府与学界的共同推动下,地方文化研究逐渐兴起。由于地方文化研究必须以地方文献为依托,因此前者的兴起必然导致对后者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对后者的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的工作无疑落到高校图书馆身上,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具有馆藏地方文献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具有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的素质,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应运而生。由上可知,地方文化研究的兴起催化或加速了高校地方文库的建设,也为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1.3高校图书馆自我完善之所需
高校图书馆往往被定位为所属高校的服务单位,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这也是它的职能所在。其实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同时,应该不断完善自身。高校图书馆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必然不断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点,地方文库建设无疑能够满足它们此方面的需求,因为地方文库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赋予高校图书馆新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必然包含对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这就赋予其学术研究的功能。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是本地区文化的产品库,其必然包含丰富的本地区文化元素,这就有利于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本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地方文库建设直接或间接地赋予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包含对本地区文化的研究,从而为本地区相关政府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由此被赋予智库的角色。
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多方面的转型压力。一是当今网络资源的发达无形中导致对纸质书籍的依赖减弱,对电子化书籍的依赖度则不断攀升,全民阅读正逐步进入无纸化时代。二是影视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的文本阅读形成一定冲击,全民阅读从传统的文本阅读转向读图。上述因素无形中导致高校图书馆地位的不断下降,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逐步被压缩,因此它必须转型。再者,部分高校面临着转型压力,由此促使其所属的图书馆随之转型。按照教育部要求,2000年之后所设置的本科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须逐步转型,教育部为此多次召开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高校转型必然对其所属的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以此服务与顺应所属高校的转型工作。在多重转型压力的促使之下,高校图书馆必须破除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积极寻求新的工作点,广泛探寻新的工作领域,着力发现新的发展领域,在此背景之下,地方文库建设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视野。由于地方文库是本地区文化的产品库,与本地区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它在保持高校图书馆属性的同时,又延伸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赋予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与教育部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地方文库建设形成于高校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之中,是在高校图书馆转型压力下所催生出的产物,也为高校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新的出路。
2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机制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涉及多个要素,因此它的建设机制较为复杂,在推进的过程中既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又需要妥善协调与各方的关系,必须重视团队建设。
2.1所属高校的支持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是所属高校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所属高校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人力需要所属高校选派,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在推进过程所需的人力资源有时是高校图书馆自身所不能够满足的,这就需要从所属高校的相关院系科研单位、机关处室抽调人员,在抽调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出面协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财力需要所属高校支持,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经费,这些经费有时超出高校图书馆所能够承担的能力,因此需要所属高校在财力方面予以支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物力需要所属高校支持,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办公场所与设备,这些办公场所与设备有时不是高校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因此需要所属高校在物力方面给予支持。综合上述可知,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需的人力、财力与物力都离不开所属高校的支持,它所给予的多方面支持也是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2.2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尽管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是所属高校工作的一部分,然而也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参与与支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资源,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的提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具有持久性、涉及面广,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财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人力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因为它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员的参与,仅仅依靠高校图书馆是无法解决的。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承担本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因此投入地方文库建设的精力有限。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物力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地方文库需要一定的场所、设备,其中一部分是所属高校图书馆所无法满足与解决的。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辅助单位,在物力方面有限。再者,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当地的宣传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史志办、档案馆、社科院、社科联等部门的协助,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协调。由上述可知,各级地方政府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
2.3社会各界的支持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以此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具有地方性,它所涉及的文献多与当地相关联,此类文献的作者或整理者也多为当地人,因此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争取当地社会各界的支持。
当地出版社。当地出版社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建设具有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需要对所搜集与整理的文献资料予以出版,这就离不开当地出版社的支持。再者,地方出版社由于自身属性所限,其所出版的书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其中必然包含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需的文献资料,这就为后者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来源。鉴于上述因素,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与当地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此获得它们的支持,如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与中州古籍出版社新乡分社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一方面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与新乡文库相关的书籍,如《梅荷文集》(2015年版)、《平原省教育史探赜》(2015年版)、《百年春秋——张泗沟》(2015年版)。另一方面中州古籍出版社新乡分社,积极协助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库的出版。
媒体网络。媒体网络在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扮演着宣传角色,通过媒体网络可以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力,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地方文献的价值所在,从而争取他们参与到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在此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通过河南师范大学主页网、新乡市人民政府网等网站发布《新乡地方文献征集函》,与《平原日报》《平原晚报》等媒体及时沟通,以此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中心重视媒体网络资源的行为,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同时建立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媒体网络的宣传报道以扩大地方文库的影响力,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地方文库建设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进来。再者,借助网络来推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数字化,此举在保存与展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同时,也能够扩大它的影响力,实现与外界的资源共享与分享,从而最终提升它的实用价值。
社会团体。在推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切忌闭门造车,应该广泛借助社会团体的力量,如当地的作协、社科联、文联、文学院等。社会团体有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开展,当地的作协、文学院本身由庞大的作家队伍组成,如邢亚平主编的《牧野风·文学艺术卷》认为河南省作协有新乡籍会员128人、新乡作协有本市“市级会员655人”[2],这就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同时也为它提供了搜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线索,因此在推进新乡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积极联系新乡市作协、社科联、文联等社会团体,以便争取它们的支持。
民间力量。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此类文献的作者或整理者的籍贯多在当地,即使他们离开籍贯地,也不可能与此地完全隔离,毕竟他们的亲属朋友还在此地,故他们有时也回乡省亲,著名作家刘震云多次从北京返回故乡——河南省延津县王楼乡西老庄村,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4月4日,在次日(清明节)上午为他的姥姥扫墓。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在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刘震云亲属朋友的沟通,以此获得他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在推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本地知名作家、学者的亲属朋友,这是一个宝贵的人脉资源。再者,与其他文献相比较而言,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民间意味相对浓厚,有些地方文献散落在民间,因此在搜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民间的力量。通过向民众宣传地方文库建设的意义,动员他们捐赠所藏有的地方文献资料。
当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协同、开放的理念,它应该由某一所高校图书馆牵头,在以牵头单位为中坚力量的同时,应该鼓励当地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毕竟它们同属一个地区,对当地文化有着共同的关注度,对地方文库有着共同的建设责任,在地方文化与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资源,它们之间理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当地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并科学调配它们的力量,是推进高校地方文库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给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文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在推进新乡文库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与其他驻新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强化与它们之间的协同。广泛调动其他驻新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新乡文库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动员它们参与到新乡文库的建设工作,充分借助新乡学院牧野文化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牧野文化研究中心等与新乡文库建设相关的资源。
2.4加强团队建设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妥善协调与各方关系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团队成员的素质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推进该项工作的重要人为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事关该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的团队是一个开放式的团队,它在以牵头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前提下,应该广泛吸纳其他社会人员。在推进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团队建设之时,必须选好团队负责人,因为一个优秀的负责人是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所必备的条件。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负责人必须具备综合素质,深厚的学术功底为首要条件,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地方文库也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负责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因为该工作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参与单位之间等各个方面的协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负责人应该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该工作牵涉到与所属高校、当地各级政府、地方出版社、媒体网络、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交往。通过一个优秀的负责人,带动一个优秀的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团队的形成。提升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团队成员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加强对他们业务的综合培训,选派他们到港、澳、台地区、国外已经开展此类工作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或选派他们到国内已经开展高校文库建设的单位进行观摩,毕竟二者有一定交叉,具有可借鉴性。迄今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展了高校文库的建设工作,据罗莹所做的调查可知,截止到2012年1月,我国已有55所“211”高校建立了文库[3],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对象。
3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的意义
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建设起因的多重性以及建设机制的复杂性,这就必然赋予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更广泛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在服务所属高校中心工作,完善高校图书馆自身,促进高校图书馆转型,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弘扬与传承地方文化之外,还必然产生其他方面的意义。
3.1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的文献多与当地有关,其中必然包含当地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资料,如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库以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张苍、贺仲轼、韦思谦、韦承庆、杨再思、王恽、嵇文甫、贺铸、孙登、王锡彤、李敏修、柏杨、王昭素、李戴、陈伯昂、申启贤、楚衍、刘知侠、刘震云等新乡各个历史阶段的名人著作为主线。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的本地区名人典籍具有广泛价值,不仅弘扬与展示了本地区文化,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一方面本地区名人的生平事迹具有教育、激励价值,对当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增强他们对本地区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由此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到“见贤思齐”。另一方面本地区名人的典籍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的一支特殊游击队以破坏临(城)枣(庄)支线,津浦干线等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与日伪势力所展开的斗争,该作品的取材虽小,却具有深刻寓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侵略过程中所具有的智慧与勇敢,客观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精彩画面。再如,刘震云的《温故1942》以1942年河南所发生的大饥荒为线索,以百万民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为背景,以映射中国人民的苦难为主题,以抨击国民党政府冷漠和腐败、无视民众为取向,真实再现了那段饥荒史的画面,也为后人认识那段饥荒史提供了重要途径。本地区名人的典籍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些对于本地区民众具有一定教育的意义,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的文献多与当地相关,当地民众对此类文献也相对熟知,因此它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容易为当地民众所接受。再者,在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的文献中,其作者的籍贯多在当地,由此为当地民众所熟知,因此他们的生平事迹更容易渗透到当地民众之中。在上述因素共同的促使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在当地民众中必然得以有效发挥,这就有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3.2为地方志书的编纂提供材料支撑
由前文所述可知,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以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地方文化产品为主要目标,其中必然包含编纂地方志书所需的资料。地方志书包括:地方史志(市县志、乡镇志、村志、部门行业志)、年鉴、文史资料、年报、资料汇编、家谱、族谱、宗谱等,它在编纂的过程中需要以一定数量的资料为支撑,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无疑能够担负起此项任务。如刘知侠为知名作家,他的故乡——河南省卫辉市在编纂《卫辉市志》时,必然涉及到他。在编纂《卫辉市志》的过程中必然查阅与刘知侠相关的资料,而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库着手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刘知侠的著作,由此为《卫辉市志》“刘知侠”部分的编纂提供了材料支撑。再如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故乡是河南省延津县王楼乡西老庄村,在编纂《延津县志》时必然涉及刘震云,这就需要查阅与刘震云相关的资料,而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新乡地方文库正在搜集、整理、保存与展示刘震云的著作,这就为《延津县志》“刘震云”部分的编纂提供了材料来源。由上述可知,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库能够为地方志书的编纂提供丰富材料,从而有利于此类书籍的编纂,此乃它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万永兰,张书美.近年来国内高校文库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3
〔2〕邢亚平.牧野风·文学艺术卷[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171
〔3〕罗莹.“211”及广东省高校文库建设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4):99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Repository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Zhao Jibin
[Abstract]The rise of constructing local repository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not accidental, but the natural result of serving university central work, local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library self-perfec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local repository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involves multiple elements. In the advancing process, we need the support from all walks of life, properl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arties and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repository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has wide meaning such as serving university work,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promoting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formation, collecting, collating, preserving and displaying local literature, serv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preading and inheriting local culture. Beside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viding material support for local chronicle compiling.
[Key words]Local repository in university library ; Construction caus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赵纪彬(1983-),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是图书馆学、宗教文化与文学,发表论文18篇。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