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疆高校民汉合班教学的探讨*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16-04-12王太祥刘青广

山东纺织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汉石河子大学汉族

王太祥,刘青广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对新疆高校民汉合班教学的探讨*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王太祥1,刘青广2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新疆高校民汉分班上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然而现阶段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新疆双语教学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有没有可能通过民汉合班上课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在校民汉学生的深入访谈,分析了实行民汉合班上课的可行性,并针对学生的顾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民汉合班;教学;顾虑;政策建议

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新疆各高校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招收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入校后,各高校均采取民汉分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这种分班教学考虑到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文化底蕴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共对全院对41名学生进行了学业预警,其中11名学生来自少数民族班级,而全院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足5%,少数民族学生占全院学业预警数的26.83%。在此背景下,需要反思为什么少数民族班级学习成绩较差?是因为他们基础差,还是其他原因?有没有可能在同一专业的民汉学生中实行合班教学?民汉合班教学会不会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对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15级民汉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提出了民汉合班上课的具体运作方案。该方案初步得到了学院和大学的高度重视,正在征询广大老师和学生的意见。

一、民汉合班上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民汉合班上课可以使民族关系更加融洽

首先,民汉合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间文化和风俗的了解。石河子大学每年招收5600名学生,其中50%的生源来自内地、20%的生源为新疆少数民族考生、30%的生源为新疆本地汉族考生。由于来自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民族,学生均有了解彼此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需求,班级之间的联谊成为学生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笔者认为,如果实现民汉混合班级上课的方式,则可以给民汉同学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与文化学习的机会,达到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的目的。

其次,民汉合班教学还可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与友谊。石河子大学的实践表明,将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住,不仅仅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来了真诚、永恒和值得信赖的友谊。但这种交流往往只能局限于宿舍内部,宿舍之间、班级之间的交流仍然不够。在农经2015级2个班中,民汉同学不仅在宿舍里有机会交流,更是通过合班管理使双方都有更多的在班会、在班级集体活动交流的机会,部分民汉同学之间已形成关系致密的朋友。如果通过民汉合班教学的方式,使民汉学生交流的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二)民汉合班上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汉族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将对民族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少数民族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其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受学费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些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不足。而汉族班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升学往往成为其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在学习上他们学习积极性高,成绩普遍较好。民汉合班上课后,汉族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对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压力和动力,从而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民汉合班上课有助于活跃学习氛围。汉族班学生课堂纪律普遍好于少数民族学生,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又普遍高于汉族学生。农经2015级的实践表明,民汉合班管理确实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文艺和体育方面的特长,给班级带来了更多的荣誉,也使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刮目相看。而汉族学生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上的带动,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使他们有了新的追赶目标。因此,如果实行合班教学,则可以活跃课堂和课外学习的氛围,带动整个班级的各项建设。

再次,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上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在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其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劣势。尤其对于大学一、二年级同学而言,少数民族同学对基础性课程内容(如数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接受速度慢,汉族同学可发挥其理解上的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同学掌握相应知识点。而在专业课中,少数民族同学也可以发挥其优势,让来自内地省份的汉族同学更好地了解新疆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如何进行的,畜牧业是如何发展的,这对增强汉族学生的专业课感性认识同样重要。

(三)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提升明显为合班上课创造了条件

在2005年之前,新疆各高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多为民考民考生。民考民考生学制为五年,第一年主要是提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其后四年才是接受专业课教育。尽管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汉语能力强化培训,但效果仍然不好。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在小学和初高中阶段加大了双语教学的力度,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学生在入学时均能够进行日常的汉语交流和读写。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来自部分来自内地的汉族学生,甚至有些学生能在汉语水平大赛上获得相应奖项。而且近年来,学校招收的少数民族考生中,民考民的比重逐年降低,民考汉的学生所占比重显著提升。语言障碍的消除,为民汉合班上课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

二、学生对民汉合班上课的顾虑

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2015级民族班和汉族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民汉合班上课的顾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于对上课进度的顾虑

民汉2个班学生均对合班上课的进度有所顾虑。调查显示,有30%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他们的汉语水平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普遍担心合班上课后,老师如果按照汉族班的进度上课的话,他们会跟不上节奏,继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汉族班级学生同样对合班上课有所顾虑,他们担心合班上课会放慢上课节凑,影响到其学习进度。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活跃,上课纪律性较差,加重了汉族学生对课堂教学秩序有序性的担忧。

(二)出于老师关注减少的顾虑

老师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同样如此,少数民族同学希望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到自己。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同学希望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其更倾向于选择小班教学。他们认为,小班教学人少,可以得到更多的被提问机会,可以更广泛的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而合班上课以后,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课堂上被提问的机会将会有所减少。

(三)出于对考试的顾虑

担心合班教学后,考试难度加大、通过率降低是少数民族同学另一担忧。尽管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过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在同一专业,其录取成绩普遍低于汉族学生。在问及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汉合班上课的意见时,少数民族学生第一反应是全部课程合在一起上课还是部分专业课程合在一起上课,考试怎么办?其实,他们担心的是自己在这些课程上的接受能力如何,更担心的是老师会采取同样的尺度,出同样的试卷,增加考试不及格率。

三、民汉合班教学的建议

(一)有条件的恢复预科制

尽管近年来少数民族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均接受过汉语教学,但仍有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差,交流沟通较为困难。可以考虑在少数民族考生入校之后,进行汉语水平测试。通过汉语水平测试的考生,大学学制按四年执行;未通过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按学制五年执行,即预科一年。在预科期间,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预科完成后,通过汉语水平测试的少数民族学生,允许其有条件的在全校招收少数民族考生的专业中进行专业调整。

(二)加强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

深入交流是消除民族间隔阂的有效方式。在本人所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农业经济管理民汉班两个班,共产生8名班委,其中2名班委来自少数民族班级,通过宿舍的混合编排、班级管理合一、共同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确实有效的增加了民汉两个班学生的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调查专业课是否实行合班上课时,民汉班同学均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合班上课也都充满了期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如采取合班管理的方式,甚至采取插班管理的方式,可以达到进一步加强不同民族间学生交流的目的。

(三)进一步落实本科生导师制

自2012年以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率先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和导师中间开展双向选择。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均可以就学习、生活和情感问题与本科生导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经统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之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比例不足三成;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之后,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比例超过了七成,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此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全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而且,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之后,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等各项竞赛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学校要让学生明确的知道课堂上应积极同老师互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课外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应总结本科生导师制经验,切实做到责权利的对等,鼓励老师像带研究生一样带本科生,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引导、监督与管理,切实提高民汉合班上课的教学质量。

(四)完善相应管理机制

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到民汉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变化和所授课程的性质,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更多地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兼顾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调整上课进度和教学方法。在考试安排上,对于民汉合班上课的班级应采取分开出卷,测试少数民族同学的试题内容和难度上略有区别于汉族学生,尽可能的兼顾到少数民族同学的利益。同时,考虑到民汉的差异,在奖学金、助学金、优秀班干部和个人评选上,合班上课后仍应区别对待,要给予一定的名额照顾。

[1]王永红,马幸荣.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3;(3).

[2]段宁芬,李志忠.新疆高校民汉合班中的维吾尔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8).

[3]刘现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民汉合班教学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G64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1.013

兵团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QN08)和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民族班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效果提升途径研究”( JGZ-2015-24)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太祥(1980-),男,安徽怀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涉农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民汉石河子大学汉族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宿舍管理制度探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石河子大学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大会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石河子大学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科技园为例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新疆高校民汉合班中的维吾尔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