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2016-04-12李娅羽梁保红林中青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红安县头颈部椎动脉

胡 浚 祝 勇 李娅羽 梁保红 林中青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红安县 438400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胡 浚 祝 勇 李娅羽 梁保红 林中青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红安县 43840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 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Philips Helical 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60-70ml,注射速率5ml/s,扫描延迟时间15s~22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7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1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1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12例,颈内动脉畸形6例,海绵窦瘘3例,颅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头颈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64排螺旋CT的血管三维成像技术扫描层厚薄,检查时间短,创伤小,不需要插管,对血管病变的筛查具有很大优势。通过对我院2014年至2015年1月其中的74例头颈部CT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64排螺旋CT的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至2015年1月的74例头颈部血管成像阳性病例,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临床证实。其中,男58例,女16例,年龄30岁~80岁。

1.2 方法

所用CT扫描均用Philips Helical 64排螺旋CT机。造影剂量60-70ml,均使用静脉内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I/ml),注射速率5ml/s,扫描延迟时间15s~22s,采用智能扫描比剂自动跟踪技术。用智能扫描软件监测靶血管内浓度,监测点为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段,触发阈值设定为150Hu,浓度到阈值后延时扫描。扫描条件:120kV,250mA,层厚0.9mm,层间隔0.45mm,螺距0.938mm,速度0.5s/周,床速15.85mm/rot,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对比剂注射和CTA扫描程序同时确认,当监测血管内对比剂CT值达到150Hu时CT机自动开始曝光扫描。扫描结束后,在Philips 4.3系统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采用容积显示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等后处理积水进行图像重建。

2 结果

7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中,单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12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12例,颈内动脉畸形6例,海绵窦瘘3例,颅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5例。原始图片中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与动脉血管同步强化,在VR、MIP、PRP成像的展示中,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可清楚显示,动静脉畸形中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以及扩张粗大的引流静脉影。

3 讨论

头颈部CTA检查能够快捷、准确的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方法,采用监测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在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扫描,对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病理及生理数据进行采集,在应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出头颈部血管立体影像。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辐射量小。但是后处理图像的质量与扫描参数的准确选择相关,合理的参数设置应建立在获取高质量的图片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检查程序为目的的前提下的。当使用窄的探测器通道宽度和成像间隔,能够获得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图片。头颈部CTA检查成功的要素主要是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这和由造影剂的剂量、造影剂的浓度、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和达到阈值后CT机扫描延迟时间相关。造影剂量60-70ml,均使用静脉内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50 mgI/ ml),注射速率5ml/s,选取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段作为监测血管,域值设为150Hu,对监测血管内的CT值进行监测扫描,当对比剂浓度达到150Hu,CT机自动开始扫描。检查中发现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长时间达不到阈值或对比剂浓度曲线出现持续下降,但血管内造影剂浓度比周围组织高出很多时,可以进行手动曝光。DSA作为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可达96%以上,可是但DSA检查需要通过介入的方式插管,对患者有较大创伤,没有CTA简捷。头颈部MRA相比较头颈部CTA,检查过程中不需要造影剂,但MRA对于动脉瘤及瘤体周边的细微结构没有CTA显示的清晰,而且颈动脉血管狭窄病变还受血流的影响。所以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拓展了头颈部血管疾病检查范围,对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筛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应用于临床。

[1]朱玉森.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华放射杂志,2001,35:7552758.

[2]MacEneaney PM,Dachman AH.CT Angiography Review.Appl Radiol,2002,29(12):24-29.

[3]包颜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03,18(02):137.

[4]MaceneaneyPM,DachmanAH. CTangiographyreview[J].Appl Radiol,2002,29(R):24225.

猜你喜欢

红安县头颈部椎动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自撰联(行书)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美国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红安县狠抓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健康 快乐 自信——红安县高桥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纪实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