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钢琴家谈音乐教育

2016-04-1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家音乐会

与钢琴家谈音乐教育

音乐个性从哪里来

记者:您之前提到自己在音乐教育中的理想状态是“培养一个富于个性的人”,源于怎样的出发点?

曾艾:音乐艺术,尤其是表演,个人的烙印很浓。同为古典主义的三巨匠: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就有很大不同,作曲家如此,演奏家更是如此。京剧尚有梅、程、尚、荀等诸多门派,对同一剧目会有不同的诠释,源于不同表演艺术家不同的角度、性情,甚至心理和身体状态。

听音乐,实际上是听“人”,弹什么、怎样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谁在弹”。很多学生,“学”的时间太多,而自己“酝酿和发酵”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大部分千篇一律,没有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演奏。

记者:与作曲家的时代已然不同,会是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作品的障碍吗?

曾艾:肖邦和舒伯特的音乐更多的不是反映社会心理,肖邦的音乐就像他自己的“心灵日记”,是很个人的、很私密的。舒伯特的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大,更多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

学生在理解上确实会有难度,这个难度在于他们思想的成熟度、情感、想象力。对学生,最佳的方式是“模仿+理解”。由于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无法让他们直接理解,所以从“聆听——模仿——理解”开始。

记者:活跃在国际钢琴比赛上的中国青年,在35岁以后仍是艺术家的人寥寥无几。艺术家的生命力来自什么?

曾艾:35岁前是靠机能和教育弹,35岁以后是靠修养和文化弹。演奏专业,尤其是钢琴和小提琴的训练周期,从学琴到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一般能达到18年。这18年,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和演奏。从本质上说,演奏的是老师的思想、老师的理解、老师的音乐,就像我之前说的“艺术的最初阶段是模仿”。

大书法家林散之谈临怀素的《自叙帖》,“学二十年不一定写得进去。进去了,再写二十年不一定出得来。”就是说想要模仿得惟妙惟肖很难,想要从模仿的匠气里跳脱出来更难!

人体机能一般从25岁至30岁开始逐渐下滑,这个时候的音乐家,如果只有机能与模仿,而无法继续自我成长,在毕业离开老师的指导后,体能的衰退加上音乐赏析方面的茫然与空白,势必对他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学生时代就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至关重要。

古典音乐会是必要条件吗

记者:听古典音乐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曾艾:钢琴演奏是舞台艺术,只有长期活跃在舞台上,才能历久弥新。古典音乐会的减少不单单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的现象,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流行音乐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古典音乐想要与流行巨星争夺市场是几乎不可能的,这里面有古典音乐本身的特性因素。首先,古典音乐是乐器与人声直接发声,不借助麦克风,所以最佳演奏场所是几百至千人的音乐厅或剧院。其次,古典音乐的欣赏和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基础,聆听高水平的古典音乐会甚至是需要听众付出他们的思考与情感,这个过程绝不单单是享受与休闲,而对多数人,下班后的轻松是他们更愿意选择的方式。

记者:据你观察,国内古典音乐会缺乏,是否阻碍了青年钢琴家成长?

曾艾: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看到的,美国的古典音乐演出非常灵活,既有在标准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也有在市立图书馆(普通民众的文化活动中心)举行的,既有尖端的,也有普及的。

美国的艺术家们不太在乎在什么地方演或者演给谁听,他们更注重演出活动本身,因为他们的社会传统与慈善意识,甚至有些艺术家更愿意为弱势群体(老人幼儿、残障人士等)演出。这些是中国的艺术家要思考和借鉴的。

多年来的学院“科班教育”容易让年轻的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音乐家们“下不来”:不是音乐厅不演,不是专业听众不演,这就大大削减了演出机会。此外,缺少社会团体的筹备与组织也是原因之一。

黄河清(曾艾学生,现任美国爱荷华大学助教职务,中国文化部比赛获奖者,德国及美国多个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

相对来说,美国的音乐会运作更加成熟,古典音乐水平较高,中国则更有潜力,中国的音乐会数量比10年前翻了几倍,大众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在增加,更多国外优秀音乐家被频繁请到国内。

国内一些城市,比如杭州,政府对古典音乐的支持力度很大,时常会邀请顶尖级的交响乐团到杭州,之前就邀请过费城乐团(美国五大乐团之一)。杭州爱乐已发展为国内一流的城市交响乐团,新成立的浙江音乐学院也规格很高。

古典音乐的发展在任何地方都离不开政府支持。在美国,音乐及艺术的黄金时期,离不开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方针,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艺术。音乐厅虽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对市民文化需求、音乐修养的长期培养,以及演出市场的培育。

钢琴演奏家如何自我调节

记者:很多钢琴演奏家容易患功能性肌张力障碍,您在演奏会前会紧张吗?

曾艾:功能性肌张力障碍会有多个成因,包括肌体上的长期肌腱劳损、神经性的和心理上紧张造成演奏时无法放松,手指或肢体的协调性变差。从孩童时期起就在科学的弹奏方法下练习至关重要,如果用力施力法不合理,不遵循人体生理的特性,“蛮练”的话,练得越多,对肌肉、神经和骨骼的损伤越大。身体的不适甚至病痛会带来心理的紧张,心理的紧张又会加剧身体的放松和通畅,如此恶性循环。直至某一天爆发。

音乐会之前的紧张是正常和普遍的,很多大演奏家毕生都有“舞台紧张”,比如索夫罗尼茨基、霍洛维茨,甚至傅聪先生。关键是要将“舞台紧张”转化为“舞台兴奋”,恐惧本身就是人类的一大能量来源。

记者:音乐之外,你还有哪些爱好?似乎越有才的音乐家,越接近于全才,有很广博的知识。

曾艾:我的兴趣很广——看书、电影、古代艺术品、烹饪、瑜伽等等。音乐来自生活,这也是我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傅雷先生所说的,“先学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音乐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它集中体现和表达哲学、宗教、美学、数学、样式、造型、戏剧、色彩……

莱布尼茨说:“音乐,就它的基础而言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而言是直觉的。”音乐中充满了数学美:莫扎特94%的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等很多钢琴文献符合黄金分割比例,“音乐之父”巴赫更是一生都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研究,他晚年参加一个他学生建立的“音乐科学社团”,致力于研究音乐中的数学应用。

钢琴大师中阿图尔·鲁宾斯坦酷爱阅读,克劳迪奥·阿劳收藏非洲艺术品,沃尔特·吉塞金年轻时是博物家,也是蝴蝶迷,甚至有两个亚科的蝴蝶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音乐家中更不乏美食家,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发明了“罗西尼嫩牛排”,烹饪中的艺术和品味也适用于音乐。所以,做生活的艺术家,艺术地去生活!让生活滋养你的艺术,让艺术提升你的生活!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音乐家音乐会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搞砸的音乐会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姚铜(音乐家)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春天的音乐会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