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原点让课改更加理性——从延安市富县课堂教学改革想到的
2016-04-12延安市富县教研室高建峰
延安市富县教研室 高建峰
让教育回归原点让课改更加理性——从延安市富县课堂教学改革想到的
延安市富县教研室 高建峰
富县自2013年全面启动高效课堂建设以来,通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和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全县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欣喜之余,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改革热情冷热不定、师资力量程度不等、学生学习水平不一等,依然制约着我县教育的科学发展;部分领导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对课改接受度不高,依旧习惯之前“大水漫灌”式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依然无法真正感受到新课改的益处;有的老师则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导学案搞得课堂轰轰烈烈,但却忽略了学生基础学习技能的培养,过于注重成效却忽略了基础是否扎实,把课改搞得本末倒置。面对以上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注重理性,让教育真正回到教育原点,我认为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一、回归教育原点,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的本真是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远离功利性,注重学生的素质提升,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尊重生命、尊重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改变唯升学率、唯分数评判教育质量的简单评价方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与升学教育相统一,坚定不移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的素质教育之路。这样的理念选择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学习、终身学习,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学业进步、创造力激发、正确价值观确立的场所和乐园。
二、摒弃形式主义,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形式上的“拼拼桌子”并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效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课改的口号声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小组交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有的表面看热热闹闹,背后有很多的随意和放任,部分老师把合作理解为“合并”,桌子拼了就是高效的课堂了,前后排围坐就是交流合作了,不去关注各组成员的分工,很少思考给出的讨论题目有没有价值,不去关注教师的点拨引导总结归纳是否及时到位,也不去关注学习较差的学生是否发言或者小组内、小组间有没有撞击出思维的火花。热闹和拼桌并不是高效课堂,也不是实质意义的小组合作。
基于上述判断,近年来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四个问题:其一,学生小组的学习安排是否合理,题目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更加注重过程化;其二,合作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能否学以致用,能否激发创造性思维;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是否适度,效率能否提升;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能否及时反馈,教师提炼总结能否到位,升华是否有效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得到提高。
三、正确运用导学案,重在创新发展。
当下,谈高效课堂必谈“学案导学”,有的甚至把导学案当作高效课堂的同义词。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导学案都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合理运用才能发挥作用。有的导学案照抄书本原话,有的导学案不注重基础直接提升让学生做拓展题,有的导学案将课外练习移到课内,导学案的错位使用严重制约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过分依靠导学案只会导致课堂质量不进反退。
我们要解决好导学案的编订问题,首先应当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学案”与教辅的关系,学案不能成为教材、教辅的替代品,更多要作为教材知识点的延伸和补充;二是不能把学案当成练习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正确学习,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学习方式出现问题会导致学习效率的大幅度下降;三是正确处理好学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学案不仅能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与实践,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进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教师与学生思维交汇愈深,教学质量愈高。
四、强化教师培训,建构评价引擎。
教师是课改的推手,评价是课改的引擎。在构建高效课堂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如此,也要注重课堂中小组合作评价体系的建立,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改革的深化,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要让这些都落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极为关键。
1.加大课改培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要使我们的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分享者,沉下心来专心教研和改善教学方式,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及时创新课堂模式,让课改的酒香走出巷子。同时也要做好管理层、专兼职教研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不断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学习深入基层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中间,广泛调研出谋划策,丰富管理水平和让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生都能拥有独特有效的学习方式,让管理者们真正成为懂课改、推课改的行家里手。
2.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指导水平。发挥校本研修的阵地作用,让校本研修成为解决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和管理的研讨阵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行动研究为主,使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加彻底。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他们对校本研修的神秘感和树立在校本研修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有学习才有“识”,有学习才有“感”,有学习才有“底气”,有学习才有“风格”的重要性。
3.深化联片教研,精准城乡帮扶。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二元化差异,积极利用互联网等进行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使教育供给侧改革更具实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均衡的教育资源。
4.拓展交流平台,砥砺自身素质。进一步创设外出学习机会,让管理者、教师不断拓展视野、提升素质,增强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砥砺自身;丰富“名师大篷车送培送教、同课异构等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高;同时能搭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多与省内知名学校、教育科研单位结对交流,提升教研员的指导水平,让先进的教育模式走出“深闺”,带动区域课改超越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进步始终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责任更需要勇气,需要付出更需要坚持。我们坚信,只要教育回归原点,课改就会更加科学和理性,让我们积极投入到一线教育生活的火热实践中去,以初心激励创新,以实干突破观念,为课改的成功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