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特点及启示
2016-04-12陈本敬
陈本敬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广东 佛山 528333)
德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特点及启示
陈本敬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广东 佛山 528333)
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具有机构完善、分工明确、相对独立和突显教授、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参照德国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治理改革时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顶层设计,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德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已为世界所津津乐道,除了得益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行业、企业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外,其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也非常重要,这一点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德国职业院校概况
在德国,目前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定义有两类,一是应用技术大学(简称FH),二是职业学院。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始创于1968年,1976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总纲法》正式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法定地位,其发展速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最快的。数据显示,1971年到2000年之间,综合大学增长的幅度是118%,应用技术大学则高达173%。1993~2012年的20年时间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数量从125所增加到214所,远远高于其他类型高校的数量增长。德国现有从业工程师161万人,2/3毕业于应用技术大学。因此,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工程师培养的主力军[1]。德国的职业学院始于1972年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戴米勒—奔驰股份公司和斯图加特行政与经济学院合作创立的新型高等学校,同年还有奔驰等三家公司与符腾堡州立管理与经济学院共同建立的同类型高校。 1974年在斯图加特和曼海姆开始了职业学院模式的试点工作。1982年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法颁布,职业学院被作为常规机构确定下来,此后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德国共有10个州设立了49所职业学院。目前,全德共有73所职业学院,在校生 3 万余人[2]。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实施的是本科至博士阶段的应用技术教育,专科层次的应用技术教育主要由职业学院来承担,二者共同为德国培养实用技术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为近几十年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上述两类高职院校也为著名的“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模式赢得了声誉。
2 德国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的特点
2.1机构完善,分工明确
德国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架构可分为重大事务决策层、行政事务执行层和教学及研究事务实施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若干个委员会或职能部门组成,分工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重大事务决策机构是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教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对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授聘任等重大事务进行决策。职业学院的重大事务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由州主管部门、经济联合会、培训企业、职业学院和高等学校的代表以平等身份组成。行政事务执行方面,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了由校长和副校长、行政总监组成的校长委员会,负责学校运行。校务委员会推举产生校长,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并主持校长委员会工作,处理学校行政和运行的各项事务。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主要负责院系之间、院系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校长和副校长都是教授。学校设行政总监1人,为公务员编制,负责日常性管理,主管学校行政管理与服务系统。职业院校的校长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主要负责学校的筹资和学术,每个职业院校一般只设一个公务员编制的、没有任期限制的副校长,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具体工作由各院系负责落实。教学及研究事务主要由专业系及其下设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机构来完成,如科隆应用科学技术大学设置了建筑系等24个系,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设有7个系,德累斯顿职业学院开设了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类专业和金融经济等经济类专业。
2.2管理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
在职业院校的内部治理上,德国表现出其国家治理的诸多特点。如有的应用技术大学在设有“校务委员会”的同时还设有咨询委员会和监事会。咨询委员会由银行家、校外院校专家、政府代表等组成。监事会的一半人员由政府推荐的其他大学校级领导、大企业CEO组成,另一半由本校校务委员会的教授组成。校务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要听取和参考咨询委员会的意见。监事会每学期召开1~2次会议,听取学校情况报告。学校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在职业学院中,监督的职责由董事会和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董事会既要保证双元制大学服务于社会,又要维护双元制大学的利益和其相对独立性,各管理机构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2.3充分体现教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授在大学发展与运行中处于重要地位,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聘任三位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的大学,其教授治校体现在学校的各级决策过程中。德国的双元制大学(以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为主)通常都设有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是双元制大学各专业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成员由院长聘任,主要是学校、企业和社会上本专业的专家和学者。这种机构设置及机制不但体现了学术自由的传统,更为重要的是教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德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鲜明的体现。如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会由21名学生组成,其中11位直选产生,10位(每个系2位)由各系选举产生。其中1位直选学生进入校务委员会,和其他委员一样行使职权(如投票权)。学生会参与学校部分涉及学生利益的决策(如食堂事务等),代表学生权益,组织各种活动如讨论会、晚会、新生学习和生活指导、公共事业事务建议(如城市学生票价)等。另外,学生会还得到所在州的经费资助并完全用于学生会的运行。
3 德国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经验启示
3.1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应植于本土文化
德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其没有脱离其生长的沃土。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德国法兰克福分会主席高鹏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不是一个‘平行线’的双轨制,而是‘井’字形。即在‘学校’和‘企业’这两条具体实施的纵向平行线或称双轨的运行过程中,还有两条德国特殊体制下的横向平行线,即德国工商会(IHK)和德国职业教育大法。这是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能够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3]德国工商联合会是一个有国家法律依据的公法组织,工商联合会法已得到联邦宪法法院的书面确认,并对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产生影响。工商联合会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建立起系统内的完善的培训体系,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法(1969年)也是在工商联合会的制度框架基础上形成的。上述历史和文化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成功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鉴于此,我国高职院校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必须实事求是,从本土文化和社会制度出发,方能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照搬照抄易导致水土不服。
3.2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要进行顶层设计
从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上看,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院校虽存在着差异,但都实现了各自的治理目标,得到了良好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本来在管理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今又要从管理向治理转型。为了降低改革风险,在改革之初必须要进行顶层设计。首先,要明晰管理与治理的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治理是基于利益相关方平等的法律地位、协商的契约关系、共同的发展观念对事物进行处理的过程。其次,要明确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目的。高职院校实施内部治理目的在于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鼓励和支持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激发组织活力,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再次,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一个园艺师、一个钳工和一个大学教授,在德国社会待遇上基本是一致的。”[4]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要从思想观念转变入手,树立多元主体平等的法制观念。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解决焦点问题、共同关切点问题,进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提高治理能力。
3.3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必须以人为本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活力不足,从形式上看是利益分配不公,从实质和根源上看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德国高职院校秉承洪堡所倡导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思想,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充分体现,“在德国,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所有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可以终身任职;教师经济待遇无论是与欧洲其他国家同行相比,还是与德国国内其他职业岗位相比,相对居高并超过国内平均水平。在职业院校中,教师可以独立行使教学管理和教学职权,政府无权干涉教师的授课自由和公开发表言论的自由,学校无权解聘教授,校长只能对教授的考试出题提出建议,约束教授的只有学生评价。”[5]他们不但以教师为本,更是以学生为本。“德国大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实行‘自治管理’。凡是学生的事情都由学生自己或学生会负责管理。”[6]当今,大学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制度化管理,激励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创新。作为中国高校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以人为本,突出服务意识,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1]姜锋.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程师摇篮[J].中国教育报,2014(5):62-65.
[2]段言.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4(5):71-75.
[3]宋金绪,黄淑娴.德国近六成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或专科学校[J].南方都市报,2013(10):12-15.
[4]莫干.FH还是UNI,事先早掂量[J].留学生,2004(7):20-21.
[5]李洪渠,石芬芳.德国职业院校管理及对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4):20-22.
[6]蔡玳燕.德国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8-20.
(编辑:唐芳)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l Governance of Germa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Ben-jing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528333,China)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German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s such features as “impeccable institutions establishment with distinctiv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maintaining principal status of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in school governance". With reference to the German experience,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in the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initiated from the start point of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o be implemented from top -down direction, and to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being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oriented.
Ger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l governance; reform
2016-01-02
陈本敬(1980—),男,广东陆丰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G719.576
A
2095-8978(2016)02-0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