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伦理思考

2016-04-12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丽文明绿色

张 州

(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伦理思考

张州

(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生态文明以“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制度来保障。从思想和行动上来推进乡村的基础建设,人们生活才会幸福,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乡村建设;生态;美丽中国

1 生态伦理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在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获取了自然界给予人类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领略了人类破坏它的强有力的报复。“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引,对城镇化建设中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的建设应综合平衡人类利益和生态发展的规律。生态伦理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命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并不断发展和提升这三种生态伦理观,这是生态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综合平衡二者间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从道德层面,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对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善,是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体现的伦理价值。在我国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中,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生态智慧,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也早就提过生态平衡发展的思想,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要树立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观念。同时人类只有认识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道法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从实践上,要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并将人类的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达到二者间的平衡,人类就会获得大自然所释放的无限福利。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体现生态伦理公正的理念。公正的理念不仅仅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待遇,在我国也指城乡发展平衡一致。在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在环境权益和责任分配上也应体现公正性,善于分析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并作出有针对性的价值引导。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生态伦理的公正性体现在区域不公平,如同国际上一样,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间的环境,所产生的垃圾是不同的,其承受的标准和治理程度也有差别。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同发展国家对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再者也体现在城乡不公平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投资大多投到工业城市,可在农村却还有近三亿人口喝不上干净的水,有的耕地受到污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污水乱流,环保设施较少,使得村容整洁大受影响,这种不平衡的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改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色调,充分体现了生态伦理的公正性。

2 以制度规范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就乡村建设而言,保持耕地不减少、保护水质不污染、保证空气更新鲜是基本,同时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思想。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脱离不了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生产劳作,对其保护不能仅从污染防治来看,更要用相关的制度规范来约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这也是基本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怎样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受影响,在乡村建设中尤为重要。首先,要在法律制度上有规定。土地是农民的命脉所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或者是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不能破坏生态良田,无限制地圈地占地。“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有了可保障的土地,农民的希望之花能在田野上绽放。其次,要有科学的土地规划来保障,有些城乡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环境涵养地等,要在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内规范开发。为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利于当地生产生活,就应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准入制度,控制污染性的产业发展。再次,群众应有发言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升华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设开发,群众是利益攸关者,开发的项目是否有利于环境、是否益于百姓,他们亦有表决权。

用制度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健全完善考核标准,在制度范围内建设生态文明,营造生态秀美的生产、生活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3 保持生态之美以造福百姓

清新空气是人类生活的“肺”。要使这个“肺”充满活力和健康,为美丽生活家园不断增加绿的色彩,就要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的意识,使建成后的美丽乡村成为游子记忆和现实中可以触摸到的乡里温情、可以遥望的袅袅炊烟、可以体验的绿水青山。但还需正视乡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要使美丽乡村建设符合生态伦理,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创造良好条件、壮大乡村产业,仍需加大努力。

3.1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奏响人与自然和谐之音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绿色已然成为大家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1]。

推进绿色发展,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要与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中,应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例如对沼气的综合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节支,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强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养成上,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绿色生活新理念。除了有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例如人们的出行,在乡村里,如果路程不远,而且空气清新,骑自行车当为首选的交通方式,低碳、健康又环保;生活中,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可循环的环保袋等等。此外,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也要有激励措施,引导人们有着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理念,逐渐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热爱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3.2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保持家园清洁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当前农村建设中房舍俨然,绿树成荫,村村通也宽阔平坦,但是周边的生活垃圾却难以掩饰美丽乡村建设的缺陷,再美的风景也吸引不了别人的眼光。常常出现这些与美丽乡村不相协调的画面:有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集中处理,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壤污染、地面沉降、水体富氧化和水源枯竭等种种问题。这些对各级政府全面协调发展农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资金需求。同时,农民也要对政府相关措施积极予以配合,加强垃圾收集,不随意丢弃。此外,为保障农村家园清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减少生态损害,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必不可少。通过生物防治病虫害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农田和土壤,使之产出高效、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既提高产品品质,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收益率。

改善农村环境,需要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的管理。不仅要提高村民的整体环卫意识,地方也要高度重视,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要从财政上保证经费到位,并从制度层面建立垃圾清扫保洁收运机制,从而实现垃圾的有序集运和处理。只有国家、政府和村民联动起来,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垃圾分类,农村的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更整洁、更绿色、更有生机。

3.3打造特色乡村休闲游,惠农利民美生态

提升生态文明,美丽农村的绿水青山是很好的资源。应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等要求,在全国开展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颁布实施,我国特色民居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即将迎来黄金期。

在喧嚣的闹市中住久了的市民们,一到节假休闲日,他们就很想走回静谧、开阔的小村头,推开不落锁的农家小院去放松一下自己,追求一种自由洒脱、纯粹自在的生活方式,享受田园诗样的生活。打造乡村休闲游,依托原有的生态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精品民宿,不但留住游人的脚步,也留住他们的思绪。

有机食品、特色原材料的农家地锅饭也吸引着游客的胃。干净整洁、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农家小院,飘出阵阵香味,的确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对于乡村农家乐,也应体现出休闲、绿色和生态的特色,也要处理好周边的污水问题及环境的和谐性,实现经营与管理互相配合,力争获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回头客。

3.4树立乡风文明,传承乡土文化

生态文明也是我国悠久文明史的一部分,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现代新型文明形态,是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关系认知、人类发展取向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价值、知识与经验等精神财富和发明创造的总和[2]。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汇集各乡村文明的特色,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多样化。国家提出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就要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通过他们来影响家庭成员、带动周边邻居,来改变过去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变革农业生产操作。

生态之美总是美在外在,秀在其中。生态之美是外在可观的美丽,而内秀之美在于文化之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入了乡土文明的符号,使得乡村更有灵气,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子,都有种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慰藉。把自然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中去,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乡村群众从爱自己的家到爱家乡的山水草木,使社会更加和谐,乡风愈加文明。让乡村绽放出自己的魅力,让乡愁成为游子难忘的根系。在不断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中继承、发掘、改造和创新乡村的文明,使乡村特色保留下来,同时剔除旧的陋习,破除迷信,使乡村文化能与时俱进、日趋完善。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有序地进行,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村、特色村和示范村能起到很好的带头效应。这样既能充分使用自有的生态资源、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数,又可加强城乡交流,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而带动农民走向富裕道路。生态文明提升了,渗入了乡村文化的农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有了生态的保持和文化的坚守,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实现落地生根的目标。

[1]古树忠.走出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误区[J].人民日报, 2015-08-12(7).

[2]潘家华.坚持绿色发展[J].求是,2015(23):29-30.

(编辑:余承忠)

Ethical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ANG Zhou

(Shihe River District Party School of Xinyang, Xinyang 464000,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ream of beautiful China, we need reinfor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ep into a new era and depend on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carried out by ecological ethic of heaven-man unity and standardizing system. Only push forward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mind and action will we be in health and happiness and realize the dream of beautiful China.

rural construction; eco-environment; beautiful China

2015-12-25

张州(1977—),女,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哲学研究.

D669

A

2095-8978(2016)02-0016-03

猜你喜欢

美丽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