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源因素探析
2016-04-12陈文婷
陈文婷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源因素探析
陈文婷1,2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河南文化资源转化存在经营管理观念滞后、可持续性不强、资本利用率低等问题,应通过转变观念、实施人才战略、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加强品牌建设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1 文化资源转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意义
文化资源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汇聚起来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附加了人类劳动成果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和活动,既指人们从事的一切与文化活动有关的生产和生活内容,也指那些能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利益的精神文化内容,如历史、人物、文物、民俗、建筑、工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尤其是确立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以来,我省文化资源转化问题开始受到各方关注。
中原经济区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生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分必要。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多达到了GDP的10%以上,意大利甚至达到25%。在美国、日本,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国际舞台上,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1]。河南本地电影《不是闹着玩的》《鸡犬不宁》《我叫刘跃进》等不但丰富了我省文化资源形式,完善了文化资源转化体制,更是带来了经济效益。在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中,文化资源产业因其投入小,收益高、无污染的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也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民生产业。
2 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的有利条件
2.1河南文化资源转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理论上讲,文化资源的转化是一种生产力的转化,是把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物质、精神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使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增长的优势。我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境内已明确的各类文物点有28168处,每个乡镇都有分布,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6处之多,占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2]。这些文化资源在引领中原经济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河南形象,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意义重大。
河南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河南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7月,15年来集团准确把握媒体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把握导向,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了由“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的奋斗目标,不断促进文化资源转化,着力发展纸质、网络、移动等媒体,打造出8个年收入超亿元企业。2009年河南报业集团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合作办学,成为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典范。
河南文化资源产业辐射面广。目前,河南以郑州市为中心,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为主轴,辐射豫南、豫东、豫西、豫北的文化产业带基本形成,传媒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广告会展等产业发展良好。豫南以信阳鸡公山、南湾湖,驻马店嵖岈山、薄山湖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带动了茶产业、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信阳以茶叶为媒,在每年五月前后举办茶文化节大型活动,带动了信阳市和周边地区招商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全面发展。豫东开封是七朝古都,历史文化深厚,开封以文化旅游为先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菊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宋代养菊之风达到鼎盛。开封菊花品种繁多,每年花季时在龙亭景区摆放的千头菊闻名天下。豫西以洛阳牡丹文化、河洛文化为主流,形成了饮食、旅游、文化一条龙产业链,河图洛书、 二里头遗址、杜康、周公、白马寺、关林、龙门石窟、牡丹、水席、“东方红”拖拉机是人们公认的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豫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和周易的故乡,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如今安阳已建成中国唯一的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入藏文物4123件。当前,全省各地正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高中原经济区软实力。
2.2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的新机遇
当前,国际国内文化资源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我省文化资源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我省文化资源的市场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二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有利于我省文化资源潜力的挖掘和发展空间拓展。河南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资源转化是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3河南文化资源转化进入信息化时代
河南文化资源深厚,很多都在民间,“寻根”式的文化资源转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持。目前,我省已建立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广大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获得各种信息。同时,我省正在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3 河南文化资源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经营管理观念滞后
我省在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经营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阻碍了文化资源转化的进程。从薄山湖风景区的管理可窥见一斑。薄山湖风景区位于确山县城南20公里处,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公路仅2公里,交通便利。沿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隐现,风景优美,著名电视剧《西游记》曾取景于此。但景区管理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景区内的游船多是当地农民自制的柴油动力船,几乎没有安保措施;景区内的饮食服务、旅游服务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许多保贵的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无法为经济增长服务。
预制光缆衰减与结构型式和连接方式有关。预制光缆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分支式预制光缆及对插式连接器预制光缆,按连接方案可分为直接连接装置方案和通过柜内跳线转接连接装置方案。以工程常见的通过跳线转接的连接方式为例,预制光缆链路插接损耗值如图1~图2所示。
3.2河南文化资源可持续性不强
河南文化资源可持续性不强,一些传统文化资源面临后继无人。以庙会为例,河南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庙会文化,如郑州的商都民俗庙会、鹤壁的浚县庙会、周口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洛阳的关林民俗庙会、商丘的火神台庙会等,这些庙会一般都在每年正月,最吸引人的是杂技表演和各种绝活,如走旱船、抖空竹、舞狮、变脸、捏泥狗、捏面人、吹糖人、毛蛋彩绘等。近年来,这类民间杂技和绝活表演越来越少见。开封的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现有表演者年龄最大的已有80高龄,年龄最小的也有60多岁,多年来没有年轻人愿意加入。
3.3河南文化资源转化资本利用率低
目前,我省文化资源转化最主要的方式是直接转化,即将文化资源直接转化成商业性、盈利性较强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一种乃至多项的文化产业[3]。旅游产业是典型代表。内乡县衙、开封清明上河园为我省文化资源转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但也有一些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如汝南县境内的天中山。《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文,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但这些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更无从谈文化资源转化。
4 加快河南文化资源转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改变观念。要以加快文化资源转化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文化资源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从原来的高消耗主导向绿色环保方向转移,同时要避免过于突出某一地区发展,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均衡发展。要以省会郑州为中心,推进周边地区文化资源发展。要整合优势资源,以保护开发为前提,推进文化资源高效利用,促进资源共享的达成。要注重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使资源整合向国际化方向发展[4]。
第二,实施人才战略。人才资源是文化资源开发的决定性因素。在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要吸引人才“走进来”,并以引进人才为带动形成优秀团队,为我省文化资源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本土人才,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第三,协调区域发展。我省文化资源转化呈现省会强周边弱、中心突出四周平淡的格局。近年来,洛阳、郑州的根亲、功夫、禅修文化资源转化发展较好,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郑黄帝故里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相对来说,离郑州较远的地市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缓慢,比如鹤壁的民俗文化节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海内外知名度都远不如新郑拜祖大典;《诗经》中反复吟唱和赞颂的地方——淇县,夏商时期的朝歌城、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民间社火在省内、国内都是少有的民俗活动,虽然近年来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但未有明显发展。因此,要协调区域发展。
第五,保持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文化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点滴积累起来的,人类对其的开发和利用只是消耗。河流、森林、草地等自然景观如果被过度开发,不仅会失去原来的面貌,附加在其上的文化价值也会失去。因此,应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使其可持续发展。
第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品牌是文化资源中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它产生于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品牌效应形成后会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品牌也是文化产业的旗帜,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文化资源的魅力。
我省应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快我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的转化,为我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转变提供有力支持。
[1]顾江.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4.
[2]杨淑君.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2001(6):79.
[3]曹光煜,韩宇宏.文化传播与文化资源转化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8(11):112-113.
[4]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编辑:唐芳)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Industry
CHEN Wen-ting1,2
(1.School of Literature Arts,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450044,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nan cultural resources has the problems as the management is lag,the sustainability is not strong,the low utilization of capital and so on.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industry only by changing ideas,implementing the talent strategy,coordinating development,building innovative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brand construction.
cultural resources;cultural industry;problem;strategy
2016-01-18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豫商文化研究”项目(YSWH2015012).
陈文婷(1982—),女,河南确山人,博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
F127,G124
A
2095-8978(2016)02-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