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唤醒美,用心品味美

2016-04-12深圳市盐田区海涛小学张雄球

师道(教研) 2016年12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教师

文/深圳市盐田区海涛小学 张雄球

用爱唤醒美,用心品味美

文/深圳市盐田区海涛小学 张雄球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把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并抓住情感审美这一主线,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从而将音乐教学贯穿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用“爱”唤醒“美”,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领悟音乐的美,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和谐的个性,提升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用“爱”唤醒“美”呢?

一、努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教师就必须具备爱的教育思想,掌握以人文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凡是在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特级教师,其成功的秘诀皆有共同之处,就是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可见,只有教师牢牢具备了爱的信念,并积极投入地开展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在课堂中始至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由此再逐步达到实现学生个人情感良好发展,培养学生爱的情感之目的。而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去体会学生的学习及情感需求。笔者认为,教师亲切的形象、鼓励的语言、友善平等的态度、规范合理的学习要求,无不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不断唤醒学生美的体验

音乐的主要魅力在于“美”。音乐作品往往通过情感、气氛、情境的表达,激起人们对音乐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使学生产生美感,那就失去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首都师范大学姚思源教授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从音乐的本体出发。二是强调审美主体的自身修养。音乐审美教育是客体(音乐)与主体(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对于审美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学生音乐文化修养的提高则要靠教师科学艺术的引导。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音乐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在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人音版)中就包括了春意、欢乐的村寨、科学幻想、四季、友谊、百花园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积极想像,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宽广的旋律表现了内蒙草原美丽的景色;《茉莉花》用清丽、婉转、细腻的音调表现了江苏水乡柔美的韵味;这些优秀的作品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

三、深切关注学生理解音乐的深度

音乐的美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音乐,领悟其中的音乐美,并通过长期的音乐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体验,主动去感受音乐的美,并通过分析对比,更准确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得到精神的快乐和满足。笔者在上《速度的快与慢》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便选用了学生喜欢的、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天鹅》《小天鹅舞曲》《赛马》《小狗圆舞曲》。乐曲《天鹅》以大提琴浑厚的音色、缓慢的速度、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天鹅纯朴、优雅、娴静、高洁的形象,也寄托了人们对良好品格的赞美和向往。《四小天鹅舞曲》则用较快的速度、紧凑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小天鹅活泼、可爱、快乐的形象,从中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上述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去细心体验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要素如速度、节奏、旋律等的不同变化,使学生很快地准确把握这几首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并在准确感受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领会和体会音乐的内在美。学生们通过长期的音乐学习,逐步加深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加深对人声和乐器不同音色的听辨能力;加深对力度、速度、节奏、和声等要素的分析能力;加深对音乐结构的把握能力;从而由对音乐的表层认识上升到对音乐的“心”的认识。只有“心动”才能达到音乐品美、审美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