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甘肃林业发展定位研究
2016-04-12陈道军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陇南74500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兰州73000
李 波,陈道军(.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陇南74500;.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 兰州73000)
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甘肃林业发展定位研究
李波1,陈道军2
(1.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陇南742500;2.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为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林业发展格局,促进林业生态和经济效能发挥,围绕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提出了分区林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并结合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落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生态红线划定及林业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林业;发展;研究
2013年底,国务院通过《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对于维护甘肃乃至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尤其对于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区位又十分重要的甘肃来讲,加快林业发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加速林业产业优化组合和结构调整,是适应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基础的重要抓手之一。
1 河西地区生态现状及生态地位
甘肃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1],水土流失面积大、侵蚀强度高、分布范围广,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90.7%;土地荒漠化沙化危害严重,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8%;湿地萎缩且生态退化严重,水源涵养和调蓄功能下降;草场功能明显弱化,单位生产力低而不稳,草地“三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以上;泥石流、滑坡、洪涝、冰雹、沙尘暴频发多发,危害严重。面临着资源和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资源环境压力区域化特征日益突出,经济开发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2]。同时,甘肃位于黄河、长江上游,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关键地带,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构建区。以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及哈尔腾苏干湖水系为重点的河西内陆河地区,以中部沿黄河地区和甘南高原地区为重点的黄河上游地区,以南部秦巴山地区为重点的长江上游地区和以泾河、渭河流域为重点的黄土高原地区,构成了维系三大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因此,在新时期,将林业建设纳入国家和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之内,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进行科学谋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河西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及分区林业发展定位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涉及重点开发区面积4.81万km2、限制开发区27.78万km2、禁止开发区7.58万km2。其88.7%的国土面积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未来林业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应在结合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间布局和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实施方案确定的五大分区来组织和摆布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明确主攻方向,全面融入全省屏障建设和生态保护。
2.1重点开发区
该区域属于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经济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强,主体功能以提供工业和服务产品为主兼局部生态保护功能。林业发展应以提供服务社会生产活动和人居需要的生态产品为主,以建设森林城市和绿色生态文明乡村为目标,强化城市绿地系统和村镇绿化、美化,提升通道绿化综合水平和景观效果,强化城乡结合部造林绿化,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打造人居环境优美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林、工业原料和药材等绿色产品基地,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2.2限制开发区
主体功能体现为总体生态保护功能兼局部经济发展功能,甘肃限制开发区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大部分。
2.2.1农产品主产区
大力强化生态防护林建设,重点营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网,推进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防治,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生态防护屏障。
2.2.2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主导功能定位,探索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等7个生态区功能定位相统一的林业发展思路和方向,促进其生态良性发展、功能稳定发挥(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发展定位见表1)。
表1 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发展定位
2.3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突出单一生态保护功能。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及省级地质公园、各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这些区域是甘肃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系统典型区、保护物种稀有区、自然人文景观汇聚区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林业发展方向的决策应结合各功能区定位来确定(该区林业发展定位见表2)。
表2 禁止开发区林业发展定位
3 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通过结合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功能导向及分区定位,探讨分析了与主体功能区相协调的分区林业发展定位和方向:重点开发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区域,林业发展主要是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和生态产品;限制开发区强调的是有限度的开发利用,林业发展主要围绕保护优先的理念,积极开展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保护和既有生态功能的稳定、提高,不断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能力,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禁止开发区是点状分布的生态功能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区域和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林业发展按照各区的特点和要求,相应开展促进其生态良性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营造林和生态保护活动。
3.2建议
3.2.1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地,确保林业发展战略落实
要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做好各行政区内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空间区域、面积和位置落地,避免区间重叠。在此前提上,按照因区施策原则,制定各行政单元内与其主体功能分区相适应的林业发展定位和方向,确保实现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生态发展目标。
3.2.2制定并落实全省生态红线,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根据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结合甘肃生态现状,科学制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红线,严格依法保证生态“安全警戒线”得到有效管控,切实保障生态资源不受破坏,生态安全得以维护。并在既有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湿地、物种资源监测系统,逐步形成省级统一的生态资源监测体系,为生态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2.3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发挥林业生态支撑作用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甘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3]。以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根据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五大分区,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按照分区施策,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的原则,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封山(沙)育林,全面构筑打造以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河西内陆河流域、黄土高原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3.2.4加快推进林业生态补偿试点,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其向纵深发展的难度加大[4]。而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破解长期依靠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建立多元筹资渠道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推进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5]。应在积极解决主体功能区定位重叠,补偿区域不明确的问题基础上[6],加快建立全面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突出生态地位,强化生态意识。建议省上成立专门议事协调机构,探索研究建立生态补偿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并加快推动林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水电开发、生态旅游开发、湿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生态补偿试点。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R].兰州. 2012,8.
[2]刘伟平.构建一道国家生态安全屏障[J].求是,2014(5): 19-21.
[3]周民良.主体功能区的承载能力、开发强度与环境政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2(1):176-177.
[4]刘晓光,朱晓东.论财政政策与林业生态建设——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J].生态经济,2013(12)68-72.
[5]朵兰纳.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评述[J].宏观经济,2011(11):6-7.
[6]周小平,于小荷,倪超.《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阻力及其解决路径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29-33,88.
中图分类号:F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