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西藏山南民歌主题小曲五首》创作技法解析

2016-04-12德青曲珠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原形音调谱例

德青曲珠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西藏山南民歌主题小曲五首》创作技法解析

德青曲珠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西藏山南民歌主题小曲五首》是一部以西藏山南民歌为主题的小提琴组曲,是一部探索性作品。作品采用了流传在西藏山南一带的几首传统民歌的音调元素和典型风格,并借鉴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创作而成。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民歌音调;技法解析

引言

小提琴属于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合奏乐器,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是一种特殊体裁,在创作中通常使用各种演奏技法,给演奏者带来充分展示其才能的契机。无伴奏小提琴作品的创作虽然不是世界各国作曲家热衷的创作体裁之一,但也留传有不少经典作品。古典时期的每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都有一个华彩段,这个华彩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无伴奏形式展现小提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段落,是展示演奏家的演奏水平和作曲家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段落。

小提琴无伴奏曲在其表现功能、表现技巧等的要求上,跟一般的有伴奏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它对创作者和演奏者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创作方面,要做到充分发挥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能够体现作曲家对小提琴写作的把握度;在演奏方面,能够细致的把作曲家所创作的每一个音符完美的演奏出来,继而体现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西藏山南民歌主题小曲五首》以民族音乐审美视觉为导引,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藏族传统音乐风格特征的同时,尽可能展现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作品采用扩大、紧缩、分解、拆散等多种变奏手法创作,将民歌的旋律音调、节奏特点等加以凝练、强化、发展,以企体现传承与发展的创作理念,力求使作品在技法语言方面呈现个人特色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凸显民族特色。

一、第Ⅰ乐章

(一)创作技法

第一乐章取材于一首曲松县民歌。以下是民歌原形音调。

【谱例1-1】

民歌原形为D商调,民歌音调具有能够随歌起舞的特点。歌词大都是六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结构。为上下句结构,是民歌普遍具有的一种常见结构。

本乐章主要采用了民歌音调中的核心元素分解后加以变奏的手法,同时在“核心元素”的变奏之间插入了缓冲性“气口”,进而形成了有别与民歌音调惯性的弹性句式。

a段(1-21小节)采用了慢-快-慢的速度变化,使音乐情绪时缓时急,形成对比,保持了民歌原形所具有风格要素;到了17小节,核心材料以扩大变奏的手法再现,速度为每分钟55拍,优美的旋律为进入b段形成了铺垫。

【谱例1-2】

a1段(22-54小节),运用了速度较快的紧缩性变奏。两个小节之后,采用G音开头的音程扩大的方式打断了原先的情绪,随后引入节奏扩大并放慢的主题;之后的插入性双音滚奏为主题的再次出现做准备;到36小节,紧缩的主题音调以拉奏和拨奏叠合的形式出现并戏剧性地立即退出;接着进入该乐章的尾声。

【谱例1-3】

(二)作品结构

曲式结构:a(1-21)+a1(22-54)=A

调式调性:D商调。

乐曲速度:每分钟55拍与90拍交替进行。

(三)主要创新点

作品尽量保留民歌原形的旋律特征,尝试在保持民间音乐基本风格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专业音乐创作技法,使民间音乐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新的形态特征。

二、第Ⅱ乐章

(一)创作技法

第二乐章取材于民间“卡尔鲁”音调。民歌原形为a羽调。“卡尔”藏语意为舞,“鲁”意为歌。“卡尔鲁”的旋律具有优美、抒情、悦耳动听的特点。以下是民歌原形音调。

【谱例2-1】

首先,带有装饰的民歌音调通过音程渐进扩展等手法改编成契合小提琴灵活演奏的织体。

a段(1-24小节)以G 与D空弦震音开始(4个小节),接着引入2个小节的速度较快、情绪较为紧张的主题变奏音型,为主题的进入做准备;此后逐渐引入民歌主题,将“卡尔鲁”原型音调加以紧缩和渐进扩展交替进行,以获得“卡尔鲁”的特殊韵味,同时尽量体现小提琴演奏的灵活性。

【谱例2-2】

a1段(25-46小节)运用了级进的音阶式上下进行,淡化原有的情绪;接着,进入主题扩大的四小节片断之后,原形主题再现。最后,引入了去掉部分装饰音并加以变奏的“卡尔鲁”主题音调,以向下移位八度的形式慢慢出现,音乐逐渐走向该乐章的结尾。

【谱例2-3】

(二)作品结构

曲式结构:a(1-24)+a1(25-46)=A

调式调性:D商调。

乐曲速度:每分钟50拍与80拍交替进行。

(三)主要创新点

作品以变奏、扩大等手法把主题处理为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使音乐富有“疑问”的情趣。

三、第Ⅲ乐章

(一)创作技法

第三乐章取材于民间“果谐”音调。以下是民歌原形曲调。

【谱例3-1】

“果谐”是藏语音译,“果”意为圆圈,“谐”意为“歌”或“舞”,是一种主要流传在西藏农区的自娱性集体歌舞,“果谐”以淳朴、刚健、豪迈的特征而著称,颇具区域风格。传统“果谐”基本上不用伴奏乐器,但在有些地区表演时会用串铃,并以方言呼喊的节奏型衬托(如:曲曲曲曲)。传统“果谐”一般由“降谐”(慢歌)和“绝谐”(快舞)两部分构成。

a段(1-19小节),g商调。“果谐”舞步的节奏音型与民歌旋律片段交替出现,宛如节奏统一,歌声融合的民间“果谐”拉手成圈、连臂踏歌的表演场景。

【谱例3-2】

a1段(20-36小节),d商调。创作手法与a段相似,调性转至d商调,具有属调性质,采用了开放性结构,为第Ⅳ乐章的进入做了准备。

【谱例3-3

(二)作品结构

曲式结构:a(1-19)+a1(20-36)=A

调式调性:G商调与d商调。

乐曲速度:每分钟160拍。

(三)主要创新点

作品在保留“果谐”的“舞步”节奏与“歌声”音调特点的同时,通过转调手法和滑音技法等的使用给传统“果谐”赋予了新的意象。

四、第Ⅳ乐章

(一)创作技法

第四乐章取材于一首曲松县民歌的慢板段落。以下是民歌原形慢板部分的音调。

【谱例4-1】

该段音乐为D宫调,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风格特色。

本乐章主要采用民歌原形的慢板部分。主要以泛音与拍打四根空闲的特殊演奏技法相结合而创作。

a段为(1-35小节)止本乐章的黄金分的0.618的参数位置,泛音出现次数以及拍打空弦的时值、强弱等采用了“预置”手法,构成了时静、时噪的音响效果,颇具趣味。

【谱例4-2】

a1段为(36-56小节)本乐章黄金点的负相部分,为第三乐章与第五的连贯性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谱例4-3】

(二)作品结构

曲式结构:a(1-35)+a1(36-56)=A

调式调性:G徵调。

乐曲速度:每分钟68拍与80 拍交替进行。

(三)主要创新点

作品通过结构、时值、强弱等“黄金分割”比的序列化预置技法,与此前三个乐章的创作技法形成对比,但旋律音调与风格形式始终做到了统一性。

五、第Ⅴ乐章

(一)创作技法

第五乐章取材于民间“果谐”音调。以下是“果谐”慢板部分的原形曲调。

【谱例5-1】

民歌原形为C宫调,具有“果谐”激情、豪迈的风格特色。本乐章主要采用了双音奏法的民歌原形片段与此前出现过的不同主题交替手法。

a段开始处引入了“果谐”的慢板片段(1-6小节);此后引入了插入性移位片段(7-12小节),为a1的进入做准备。

【谱例5-2】

a1段引入了a和c的材料并形成整个组曲的假再现(14-65小节),最后到66小节,以a主题的高八度渐慢演奏结束全曲。

【谱例5-3】

(二)作品结构

曲式结构:a(1-13)+a1(14-73)=A

调式调性:G徵调。

乐曲速度:每分钟68拍与80 拍交替进行。

(三)主要创新点

作品尽可能地保持民歌特性的同时,通过材料混合运用的方式,给听众以更加深刻的印象,为变奏型并列式曲。以下是整个组曲的整体结构: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西藏山南民歌主题小曲五首》每个乐章虽然选用的主题材料不同,音乐情绪各异,但音乐风格始终保持统一,力求使整个组曲的艺术与技术水准达到无伴奏小提琴独奏应有的标准,尽量表现小提琴独奏强大的表现力;同时,在民间音乐元素的处理中,注入如同合奏般的和音效果,使其民间音乐以崭新的形态得以呈现。

结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藏族音乐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同和传承发展,是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也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追求。在留存民族传统音乐基本风格以及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创作技法积极的创作出各种新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与时代接轨,与音乐艺术本体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接轨,创作出具有人类共性审美特征的民族音乐作品,为藏族音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这部组曲的创作就是基于这一目的一种努力和探索。

【作者:德青曲珠,西藏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敖超)

;J6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6)04-0019-04

猜你喜欢

原形音调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原形
Baba Yaga邪恶女巫——芭芭亚加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乐器的音调是如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