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赛尔》之间的联系

2016-04-12更藏卓玛才项多杰

西藏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土族格萨尔

更藏卓玛 才项多杰

试论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赛尔》之间的联系

更藏卓玛 才项多杰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结构宏伟,内容广博,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在藏区流传过程中与周边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格萨尔》,如蒙古族的《格斯尔》、裕固族的《格萨尔》、土族的《格赛尔》等都是在藏族《格萨尔》的影响下产生的长篇史诗。本文通过土族《格赛尔》的介绍,讨论其与藏族《格萨尔》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藏族;格萨尔;土族 ;格赛尔

一、藏族《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是古代藏族人民对自己的民族英雄进行讴歌的智慧结晶,它在藏民族历史的艺术再现中显示了本民族精神的全貌,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字里行间充满深厚的民族感情,包含着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藏族《格萨尔》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当时的青藏高原陷于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集团,内对属民百姓进行无情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外与其他地方势力争权夺地,相互征伐,造成当时社会的极大动乱,使藏族人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死于战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便是英雄史诗《格萨尔》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是史诗中所反映的当时的历史现实。

《格萨尔》中的格萨尔和岭国的众多战将们,是古代藏族人民塑造的典型英雄形象,他们是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格萨尔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将古代藏族人民的愿望与理想的实现寄托在他身上。以格萨尔为代表的古代藏族人民的奋发坚强的可贵精神,对深化《格萨尔》史诗的思想内涵起了重要作用。与此相反,超同在岭国王室中代表的邪恶势力一方,认为格萨尔是一个半人半鬼的怪物,他的降生对岭国极为不利,试图将其消灭,毋庸置疑,岭国王室内是有权力之争,而且还很激烈的,然而格萨尔以抑强扶弱,为民除害,成就大业为己任,超同则以阴谋篡王位,卖国求荣,欺压弱小为目的。无疑他们之间的斗争,关系到岭国的兴衰,民族存亡与崛起之大事。所以,斗争的焦点自始至终集中在格萨尔的生与死,称王与为民,成功与失败等重大问题之上。超同等为了陷害格萨尔,屡施计谋,都未能如愿,尤其是在赛马称王中更是一败涂地。格萨尔在兄长甲擦)的帮助和鼓励下,催马扬鞭,如疾风卷地,勇往直前,一举夺取了金座,并向众人宣布:“凡我所作和所为,全是为众生谋幸福,”这既是对自己过去作为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做王的宗旨的陈述。他坦荡光明的行为,赢得了岭国人民的拥戴和支持。这些都充分说明格萨尔这个半人半神的英雄,从诞生之日起到登上岭国宝座期间,他同险恶的自然环境,同人世间的邪恶势力进行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斗争所取得胜利的艰辛,并激励人们去迎接新的斗争,创造更为显赫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中的岭国四面受敌。格萨尔称王不久就开始了戎马生涯,他从反击入侵的魔国、霍尔国开始,一连征战降伏了几十个部落邦国,《格萨尔》中描述这些大小战争故事的几十部史诗分部本中,通过塑造格萨尔及其几十个古代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热烈讴歌了古代藏族人民在凶恶强横的进犯掠夺者面前,进行了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格萨尔》中的众多精彩故事,无一不充满豪放的英雄气概和奋发向上,争取胜利的奋斗精神。对于这种精神史诗多是通过在频繁的战争实践中,对英雄心理活动的描述,壮志豪情的抒发,英勇战斗的颂扬来表现的。这不能不说是史诗以它特有的艺术真实感再现了以格萨尔王为首的古代岭国在顺应青藏高原风起云涌,部落邦国相互格斗兼并的历史潮流中,将所有岭国的民众动员起来为整体的利益强烈抗争,进而激发强烈的民族精神。这种崛起奋发的民族精神是《格萨尔》史诗的思想灵魂①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39。。

藏族《格萨尔》不仅是一部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伟大史诗,而且也是一部难得的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②王兴先 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1。在藏族《格萨尔》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不同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质《格萨尔》,如蒙古族《格斯尔》、土族《格赛尔》、裕固族《格萨尔》等。

二、土族《格赛尔》

土族《格赛尔》是一部流传于我国土族民间的英雄史诗,上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施劳德的德国人,深入到今青海互助土族地区,从土族民间说唱艺人那里用拉丁字母记录了格赛尔的英雄史诗《阿克隆格赛尔》这部长达321页46万字的说唱本手稿,就是《土族格赛尔》最原始的底本,这部珍贵的土族古籍具有第一手资料的权威性和可信性,用拼音文字记录下来,增加了这部资料的科学性。为我们研究土族《格赛尔》提供了重要资料。著名土族学者李克郁教授于1985年开始着手翻译整理工作,于1994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书名定为《土族格赛尔》。《土族格赛尔》的整理出版,不但突破了长期以来因受种种局限不能广泛流传的禁区。从文献上填补了土族格萨尔的研究空白,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土族哲学思想,社会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从《土族格赛尔》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其中虽然也描述了土族祖先的原始生活,血缘婚配等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但更多的篇幅则形象地展示了史诗主人公格赛尔与邪恶势力的代表阿卡其东之间的反复较量、生死角斗及部落之间的战争等。这点与藏族《格萨尔》极为相似。结合土族的历史来分析,吐谷浑时期,吐谷浑部族与周边一些民族之间的战争比较频繁。土族进入明、清以来以土司为代表的封建领主势力对广大土族百姓的剥削和压迫非常残酷,引起了土族人民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人民渴望安宁的生活,渴望幸福和自由,渴望诞生一位能够铲除人间不平的非凡英雄。《土族格赛尔》的内容,正是表达了土族人民的这种生活理想①马光星.土族文学史.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156。。

土族学者王兴先教授从1987年开始深入土族地区进行长期的土族《格萨尔》发掘和搜集工作,并访问多位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对土族《格萨尔》进行录音等大量工作,整理出版了土族《格萨尔》。在王兴先教授的著作《格萨尔要论》中,以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班旦②班旦:藏语全名班旦嘉措,土名黄金山,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班旦,自小被父母送到互助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佑宁寺当和尚,藏语和藏文都是在寺院学经时学的,他天资聪颖,人小心灵,记忆力超强,并酷爱《格萨尔纳木塔尔》。班旦父亲是土族中有名的民间歌手,从小受到土族民间艺术的熏陶,班旦所说唱的《格萨尔》基本上是他在平日里在看《格萨尔》手抄本和听一些老人唱时一一记在心里的。说唱的土族史诗《格萨尔纳木塔尔》()为主,从而对土族《格萨尔》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格萨尔论要》中指出:班旦说唱的土族《格萨尔》主要内容有:“阿布朗创世史”(阿布朗就是藏文的译音。)“乔同毁业史”“格萨尔诞生史” 、“堆岭大战史” 、“霍岭大战史” 、“姜岭大战史” 、“嘉岭大战史” 、“安定三界史”等八个部分。其中的第一部分《阿布朗创世史》其内容较为独特,在这部分中描述仙人祖拜嘉措住在空山野林中,他除了坐静就是给飞禽走兽讲经。他来自天上,“吃的瓜果,喝的水都是飞禽走兽们送来的”。③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260。有三个无阿无父无母的赤身男娃,常以弓箭打猎维生。在一次猎鹿中与祖拜嘉措相遇。结果,在弄清祖拜嘉措是仙人之后,老大拜他为师,老二老三乘云上天了。祖拜嘉措给老大起名为“阿布朗叉根(),并预言“以后你到了萨·扎吾岭()地方就叫阿布朗嘉吾“岭叉根”在藏族《格萨尔》中,叉根是一位正直无私,足智多谋,善于运筹帷幄,一心辅佐格萨尔称王并南征北战与敌拼搏的民族英雄。而在土族《阿布朗创世史》中则是一位居于萨·札吾岭(地方的人类和其他万物的造世者。

《土族格赛尔》中的格赛尔

《阿布朗创世史》比较充分的表现了土族先民思维的特点。这篇创世史所提供的史料,从原始社会史,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角度,都是非常的有价值的。从史诗研究方面看,使我们看清了藏族《格萨尔》传播到土族群众中,土族人民是怎样将它融纳于土族传统文化机制中,并创造出了自己的格萨尔④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261。。

土族《格萨尔》在说唱时有他独特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根据土族《格萨尔》说唱老艺人王永福(更登什嘉)老人说:说唱《格萨尔》时的形式和程序是从远占流传下来的,如果在说唱时不遵循这些规矩,一方面会触犯神灵和格萨尔,另一方面对说唱者会有罪过。在说唱格萨尔前首先要煨桑以此来敬奉神灵和格萨尔,并要对说唱场地进行清扫和用柏树枝烟熏燎,然后穿戴《格萨尔》艺人特制的衣帽,焚香、点燃佛灯、供奉净水、念颂祈祷词,还要用酒等敬奉天神,财宝神,龙王神以及各路山神、家神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除病免灾,使六蓄兴旺发达,农田物阜年丰,另一方面是对格萨尔的敬仰和爱戴,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程序后才开始说唱①桑吉仁谦.土族的融洽与形成.[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3。。

另外,在《格萨尔论要》中说: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说唱前一般都要煨桑和烧香,求霍尔王不要发怒,允许说唱《格萨尔纳木塔尔》。因为在土族群众中普遍流传他们是霍尔人的后裔,在《格萨尔王传》中“霍尔”作为岭·格萨尔的敌族被格萨尔王所征服,特别是在家供奉有祖先霍尔神像的家庭中是不能说唱《格萨尔》的。但可到别的人家去说唱,有的说唱者对岭王和霍尔王采取不褒不贬的态度。也有人认为格萨尔是个英雄,救了我们,我们是可以赞颂他。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班旦在说唱《格萨尔纳木塔尔》是先唱后说,其中韵文部分用藏语,而散文部分的讲述用土语。也就是说,唱词基本上是藏语,其中参有少量土族,说词基本上是土语,其中间有少量藏、汉语借词,说是唱的情节的继续和延伸,不只是唱的重复,事实上,这也是藏族《格萨尔》在土族人民群众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②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263。,“土族格萨尔说唱”于2005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再次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对于土族《格萨尔》的创救与保护来说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藏族与土族《格萨尔》之间的关系

土族《格萨尔》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长篇史诗。也就是说藏族《格萨尔》是源,土族格萨尔是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源分流的关系。土族《格萨尔》是藏、土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是土族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藏族《格萨尔》为母体在土族中流传,显然是土族受藏族文化影响的结果。李克郁教授在他翻译出版的《土族格赛尔》一书《译者的话》中也指出:“土族和藏族有着相似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又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因此,文化间的交流成为一种自然的事情。《土族格赛尔》或许是在藏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但当它一产生就深深地扎根于土族的泥土之中,散发着土乡泥土的芳香,与藏族格萨尔迥异。”③[德].施劳德,李克郁.土族格赛尔[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4。果真如此,《土族格赛尔》的产生,除了这种时代的、内在的要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民族杂居、互相融合等。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藏传佛教在土族地区的传播。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土族地区后,土族信教群众纷纷皈依于格鲁派,土族寺僧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包括活佛、喇嘛在内的宗教文化群体。他们根据藏文手抄本,把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经过口头翻译后讲述给土族群众。于是,在土族群众中也开始流传格萨尔的故事。当故事流传形成较大的规模时,故事的情节结构及艺术形成逐渐产生变化,越来越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土族民间艺人和僧侣们,在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中,既有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和回顾,也倾注了土族人民的思想和审美意识,从而,格萨尔的故事成为本民族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①马光星.土族文学史 . [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156。。

土族格萨尔专家王兴先在其著作《格萨尔论要》中指出;“当从题材渊源、文体和结构、宗教影响,说唱艺人等几个重要方面对藏、土、裕固族《格萨尔》作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而最后论定它们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②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362。他还说;“藏族《格萨尔》流传到土族地区,进而形成了藏、土《格萨尔》源与流,同源分流的关系。这与自古以来藏、土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交往,与藏、土人民在藏传佛教文化心理这一深层结构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藏、土各自的民族文化特性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里,历史的交往是前提,藏传佛教文化心理的一致性是基础,本民族文化物质是土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形成藏、土还有蒙古族、裕固族《格萨尔》源与流,同源分流这样一种关系和格局”。土族在与藏族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很多藏文化内容,多数信仰藏传佛教,生活习俗也与当地藏族基本相同,因此,土族《格萨尔》脱胎于藏族格萨尔,但在土族地区的长期流传中,经过演唱艺人和文人的改编、丰富和再创作,最后形成了一部为土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土族《格萨尔》。

1.桑吉仁谦.土族的融洽与形成.[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

2.王兴先.格萨尔论要[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3.马光星.土族文学史. [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德].施劳德,李克郁.土族格赛尔[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4。

【作者:更藏卓玛,西藏社科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才项多杰,西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褚丽)

;J82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6)04-0065-05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土族格萨尔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神秘的土族人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