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

2016-04-11王睿鹏耿桂宏张书杰刘萍华李海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多元化

王睿鹏+耿桂宏+张书杰+刘萍华+李海玲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已不能够适应课程教学活动的需求。建立与课程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已迫在眉睫。该文以机械三维CAD课程为课改对象,探讨了该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机械三维CAD;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4-0153-03

课程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亦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重点观测对象。课程评价不仅反映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了阶段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预期成效的契合度,对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地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起到了反馈与积极指导的作用。

1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 机械三维CAD课程的特点

机械三维CAD课程是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是后续的冲压模具设计和注塑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的实践基础。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机械三维CAD就相当于设计工程师的笔与纸,学生如果在毕业前不能够掌握一门三维CAD软件,就会陷入虽满腹经纶却无处倾诉的尴尬境地。

机械三维CAD课程我校选择Solidworks作为三维CAD授课软件,选择的依据是该软件在目前在全世界应用最为普及,装机率最高。Solidworks软件不仅可以进行零件与装配体的三维设计,而且它提供众多工业领域的设计插件,如Logopress3插件可以用于冲压模具设计,Imold插件可以用于注塑模具设计。

机械三维CAD课程虽然初看是一门软件应用技能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其实施客体的多变性(机械设计、各种模具设计、电气设计、辅助制造、力学分析等),它又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该课程主要用于工业产品设计,故它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十分紧密。同时,它在进行CAE分析时又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

1.2 现行课程评价模式的弊端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晴雨表,直接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团队协助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状况。虽然目前国内各学校都已经很重视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但现阶段主流的评价模式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对课程评价的功用性认识模糊,重视评价过程而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其次是评价方式的单一,不论任何课程都是期末的一卷定输赢,学生对这种评价形式具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再次是评价内容由于受限于评价形式的制约,难于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的不过是学生的记忆能力。

现阶段这种形式单一的评价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佐证,既不作为课程与培养方案改革的依据,也不能够真实的反馈给学生的学业发展状态。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教学教育目标,起到了限制与制约作用。机械三维CAD本身就是创新设计工具,提倡的是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如果用试卷考核的方式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与课程的设置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故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 目前国内外的主流评价模式

目前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评价理念。

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理念,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检测预期课程目标的实现状况,并据此对课程教学活动施加控制与管理的思想。该理念以“技术理性”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体现“自然科学范式”特征。以泰勒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普罗佛斯为代表的差距评价模式和美国学者提出的梅特费赛尔评价模式都是目标取向理念的典型代表。

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理念,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有机整理,在贯穿教学各环节的所有过程(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该理念以“实践理性”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斯塔佛尔比姆为代表的CIPP模式和以斯塔克为代表的外观评价模式都是过程取向理念的典型代表。

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多元主义”价值观支配下,进行平等沟通、主客体参与的建构过程。该理念以“解放理性”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帕雷特及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解释模式、斯泰克为代表的回应模式和台湾学者提出的自然探究模式都是主体取向的典型代表。

本文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在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时都有可借鉴与参考之处,但过程取向与主体取向更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规律,应结合这两种评价模式作为课程评价体系框架的核心思想。

3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3.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意指评价体系应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发展目标及方向。课程评价体系还应展现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本主义哲学情怀。以这种导向性原则所构建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体宏观层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2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所构建的课程评价体现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方案相适应,并能够体现现代教育内涵发展规律,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认可。课程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应能够清楚地阐明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应能够特色鲜明地反映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规律、还要能够凸显出本课程区别于他课程的独特性。

3.3 开放性原则

课程评价体系是为课程建设总体目标而服务的,而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构成部分,人才培养目标是跟随社会人才需求而动态变化的。由上述的课程建设、人才建设与人才需求间的辩证关系可以看出课程建设应该也是一个动态拟合人才需求规律的过程,因而课程评价体现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然要随着人才需求规律而不断地去改变,从而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律与特点。

3.4 可行性原则

课程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课程评价是对人类特定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客体都是具体的人,即会涉及外在的具体实践活动,同时不可避免的又会涉及内在的意识活动,评价活动呈现一定的内隐状态。故评价体系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与内容

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下定义,而是将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积极的反馈给学生与老师,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需要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一个科学详实地评估,因而课程评价指标就不能仅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提取,而是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取评价指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课程评价主体要从过去的教师单一主体转变为由教师、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教师是课程教学活动实践的主要实施者,他掌握着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由其进行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学生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的内省行为也有利于较真实地反映精神活动层面的质性评价。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使教学活动落在实处而不是空中楼阁,有利于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无轨对接。

4.2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指标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要满足开放性的原则,具体的评价指标源自于老师、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反复磋商与讨论结果。评价目光关注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设计过程及产品发布答辩等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提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分配不同的权重及等级分值,就形成了量化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其中前4项指标属于过程性评价指标,通过日常授课过程中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产品设计大作业等模式进行评价。第5项指标属于终结性评价指标主要通过期末的上机考试或CSWA证书认证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评价。

表1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标准

[序号\&指标类型\&观测点\&权重\&1\&学习态度\&学习纪律\&0.05\&课堂作业完成情况\&0.1\&2\&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0.1\&3\&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小组中的沟通协调能力\&0.1\&4\&创新能力\&作品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0.15\&5\&专业技能掌握状况\&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状况\&0.5\&]

5 机械三维CAD课程评价系统的实施

5.1 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有学习态度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两个指标。学习态度又包含学习纪律与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这样两个观测点。学习纪律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按时上下课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并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作业观察学生是否完全消化吸收了老师的授课内容,并能够独立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上机操作习题。

5.2 课后自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就业后,具体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未必都能够在大学阶段得到学习,故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各高校的一贯重视。自主学习能力指标主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评价,课后作业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上课的内容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应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深度思考后才能够完成的作业。

5.3 创新设计作品环节的过程性评价

创新设计作品的完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人为一小组),完全模拟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状况。通过该任务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小组自己商定设计对象,老师对设计对象不予命题,完全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日常生活中触发设计灵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小组自行划分每个同学的任务,如资料检索、产品模型构建、答辩PPT准备、答辩讲解等。

5.4 期末终结性评价

期末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一学期所学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该环节采用职业能力证书与老师组织的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如果同学拿到Solidworks公司组织的全球认证考试证书CSWA,即可免修老师组织的上机考试,因为如果同学拿到CSWA证书,说明同学的能力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达到的层次应该是高于学校所组织的考试标准。

6 结语

通过对课程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可以为后续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依据;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过程,实时的将课程学习成效反馈给课程的传授双方,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与进度,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明确自己的不足及时补缺查漏。并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展现表达沟通能力;获得社会对课程的认可度;增加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育, 2013(6):76-78.

[2] 万春美.C语言课程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J].软件研发与应用, 2014(23):12-14.

[3] 肖凤翔,马良军.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及对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13(2):130-132.

[4] 马仁听.关于高等院校课程评价的理性分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7):36-38.

[5] 李悦,刘银辉,赵航. 发展性课程评价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4):76-79.

[6]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17.

[7] 余桥,谭小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6):169-170.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