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分析

2016-04-11彭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

彭茵

摘要: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以及系统思维。在该学科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27-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端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此门学科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含义概述

模块化教学法(NES)是一种基于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有着灵活性、针对性、限时性以及经济性的基本特点。在模块化教学环境下要强调对实施的教授的重视,要强调与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性,这是一种全面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校公共基础课程,属于公共技能通用性课程,在教学模块中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操作,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此门学科的重视,不断的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1.2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掌握能力不同,技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同学因为教学环境等客观原因的限制造成其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较差。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态度与意识。第二,教学方法的传统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根据实际掌控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综合社会需求,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对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模块化教学理论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一种采取系统论、信息论以及控制论结合的方式研究出来的职业技术模块技能培训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根据“按需教学,学以致用”的教学准则,通过对具体职业与岗位技能的分析,对工作规范与内容进行严格要求,把教学大纲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将实践工作与学习有效的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岗位技能与等级考试为核心的具体意义。职业教育要依据市场导向、辅助就业以及提高岗位技能作为主要中线,要通过对教学内容与能力的模块化,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在岗位与教学内容对接之后,要对模块内容进行集中整理,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同的技能模块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要不断的简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以及工作技能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学生的技巧实践以及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3)要构建一个通过岗位技能与等级考试为关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系统。要想有效的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系统,就要对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构的各种专业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中不同的岗位需求,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综合,要构建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教学模块。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在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分析设计教学模块。要根据课程的基本性质以及考试的具体要求、综合技校相关专业的不同岗位以及特点进行模块设计。对此,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规划为四个必修模块与三大选修模块,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模块作为专业公共必修模块;属于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可以将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信息获取与发布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与专业进行模块的选择与学习。

2)建立模块的教学大纲以及编写出模块化所需的实践教材。在计算机课程过程中,可以根据模块化的技能知识以及相关大纲进行教学提纲的设计,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知识重点以及考试内容作为主要的内容;要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模块的设计,要通过实训模块、要求、项目、案例、设备、以及评价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特色,在教学大纲完成之后,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模块化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材的编写。在要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重视,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开发出不同的实训案例以及指导书籍。

3)根据模块知识点构造,构建实际的教学案例信息库与教学课件。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契合现实生活,便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所选案例要涵盖模块的知识重点,要提高知识点的应用性。例如,在电子表格模块的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设置表格。在表格设置过程中涵盖了单元格格式、函数以及公式、数据图表等重要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交叉统一编写,通过简单生动、清晰详尽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4)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模块任务划分,构建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对模块知识点进行引导,综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理论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要围绕模块的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要根据教学任务,对模块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理解能力。

4 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科学的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总结、发展符合技校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为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在根本上提高技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钦青.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 顺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 45-47.

[2] 罗龙卿. 论中职林业专业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课题体系构建[J]. 中国利一教创新导刊, 2010(8): 75-76.

[3] 陈平生. 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29-32.

[4] 吴志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项目+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24): 123-125.

猜你喜欢

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几点探讨
计算机网络安全
iLOCK型计算机联锁开发中的需求开发管理
计算机联锁系统配置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