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

2016-04-11王刚桥

当代工人·精品C 2016年1期
关键词:性取向伪科学同性恋者

王刚桥

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一些医疗机构却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这番怪现状,也是对医疗监管和社会执法的挑衅。

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近日引发舆论热议。《新京报》日前曝光了电击法、驱魂法、催眠法、注射法、画符法等众多离奇的“治疗法”。而早在2000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就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去除了。2014年12月19日,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判决书中也明确指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有市场是因有需求,来自北京同志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LGBT群体中,1600多名调查对象有近1/10的人,迫于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原因寻求扭转治疗,但并没有一个案例显示扭转治疗后,性取向得到改变。

看来,同性恋不是病,各种“同性恋治疗”才是“病”,而且是社会病。近两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2014年10月30日,54岁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宣布,“我认为,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是上帝赐予我的最伟大的礼物。”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也让美国成了全球第二十一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同样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同性恋议题也得以反复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毋庸讳言,直至今日,多数同性恋者在中国仍要面对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境况。强求多数人认同并接纳同性恋,与强求同性恋者接受所谓“同性恋治疗”,一样不靠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守在“存在即合理”面前停步不前。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至少暴露出某些职能部门监管嗅觉的迟钝,以及一些为不良商家提供推广服务的市场主体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同性恋治疗”之所以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与社会观念的保守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普遍的性向歧视使得一些同性恋者不得不寻求“医学治疗”的帮助,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确有一些医疗机构放弃了底线的专业操守,并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问题在于,为什么注射胶原蛋白治理同性恋,竟然还会在三甲医院存在?这样严重违背医学常识的治疗竟然存在于堂堂正规医院当中,恐怕不只是医学水平的问题。

关于性取向的问题,事关社会道德观念。但是,同性恋治疗最终只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打着“医学”“治疗”名义进行的“同性恋治疗”则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从情感上,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有异,但是,从理智上,则不应接受“伪科学”的同性恋治疗。

猜你喜欢

性取向伪科学同性恋者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同性恋“形式婚姻”的择偶标准
——基于对国内某大型形式婚姻网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时代性取向下的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坚决反对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