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与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比较
2016-04-11苏晓颖
苏晓颖
摘要: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作家,是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其著名小说《人间喜剧》的宏伟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而鲁迅对于中国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的社会历史, 特别是农村生活及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描写,也显示了他作为一個现实主义作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鲁迅对于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但作为两个巨大差异文明下的产物,巴尔扎克与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既能够跨越时空进行文学对话,但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巴尔扎克 鲁迅 现实主义
【分类号】I565.074
一、巴尔扎克与鲁迅小说的革命性特征比较
同样作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与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都体现出极为强烈的革命性特点,但在革命性的程度对比上稍有不同。巴尔扎克的政治思想中重要的部分是他的阶级斗争的观点,而巴尔扎克把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搏斗的历史写进了《人间喜剧》。他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在复辟时期就预言:“革命尚未结束,从社会骚动的情况来看,我预见到将有风暴。”《人间喜剧》之所以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的作者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阶级斗争的观点,正如恩格斯而言:“把历史看作一系列的阶级斗争,比起把历史单单归结为生存斗争的差异极少的阶段,就更有内容和更深刻得多了。”
鲁迅的现实主义虽然是在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且与俄罗斯现实主义中的“深沉浓厚的爱国主义”“深厚的人民爱”有相通之处。但是鲁迅又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他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之所以独具异彩, 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中国革命的特色所决定的。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的新文艺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特点。五四时期的鲁迅,虽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已开始自觉地接受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他承认自己是在遵奉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而进行文学创作。
鲁迅的现实主义的特点之一,是革命性和深刻性。鲁迅的现实主义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对旧中国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对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给予致命的打击。从他的小说中,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鲁迅这种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他自己曾说:“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 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如《狂人日记》批判封建势力之猛烈、尖锐、彻底,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
二、巴尔扎克与鲁迅小说的创作手法比较
鲁迅对巴尔扎克是认同的,在人物塑造上也是有相通之处的,他所提出来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与巴尔扎克塑造人物时“从这个模特儿身上取其手,从另一模特身上取去足,从这个模特儿身上取其胸,从另一个模特儿身上取其肩”其藝术匠心的一致性值得肯定。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主要手法集中在对典型的塑造上。《人间喜剧》中出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人物为最多。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就不下六七十个,包括资产者、贵族、野心家、政治家、司法人员、军人、教士、艺术家等形象,出现的人物群获得了“巴尔扎克社会”的称誉,而这个社会其实就是当时的法国社会。而在具体的小说创作手法上,巴尔扎克的某些创作实践也具有较大的独创性。通过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反映社会。
而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运用了十分丰富的写作手法。主要有利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药》中的患肺房病的小栓:“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脚骨高高凸起, 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三、现实主义小说中共同显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巴尔扎克虽然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作品有不少都带着浓厚的浪漫色彩。高尔基以巴尔扎克为例,认为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他的一些长篇如《驴皮记》却远非现实主义的。巴尔扎克的创作主导方面属于现实主义,《人间喜剧》具有宏达的气魄,充溢着作者严峻深邃的思考,显露出作者犀利尖锐的写实风格,但另一方面有时也爆发出绚丽多彩的想象,虚构出离奇怪诞的情节,显示出浓郁的浪漫风格。其浪漫手法的特点是把他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寓于大胆新奇的幻想之中:《驴皮记》的驴皮随着据有者欲望的现实而逐步缩小;《长寿药水》中能起死回生的药水成为争夺遗产的工具,而这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贪欲的一种夸张的再现,因此浪漫主义手法反映的仍然是具有本质意义的现实。鲁迅的现实主义特点之二,是吸取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他在创作方法上并不拘泥于现实主义,而是持开放态度,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其他创作方法的滋养,创造性地借鉴现代派的艺术技巧,使他的创作能自成一格。鲁迅的现实主义中包含着浪漫主义的成分是很明显的,在《药》的瑜儿的坟上“红白的花”组成的花环,就象不灭的火种, 象征着革命者没有被杀绝,给人以乐观的希望和鼓舞的力量,是贯穿在作品的形象中。他在猛力抨击黑暗势力的同时,也写了生活中新生的光明的一面。《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都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中的猛士,理想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在浓重的封建势力笼罩着的黑暗社会里,这种艺术形象的出现,就象点燃的火把,在黑夜中闪现光芒。
雨果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持的,成就不是眼下说的尽的。”而毛泽东也曾评价鲁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巴尔扎克之于法国文化也能够适用于鲁迅之于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他们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能够相同感受到对于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急于通过文化唤醒社会的共同心态,但他们又取自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处于不同的社会现状中,因此在相似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手法中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小说。即便巴尔扎克身处于19世纪的法国而鲁迅身处20世纪的中国,他们所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也能够穿越时空限制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景。
参考文献:
1.《巴尔扎克全集·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
2.钱学森.《巴尔扎克与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