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点

2016-04-11秦浩华

视听 2016年4期
关键词:电视新媒体创新

□秦浩华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点

□秦浩华

摘要:时政报道被誉为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的一个堡垒”。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电视媒体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提升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新的课题。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的自身特点出发,就电视时政报道如何在报道理念、采编方式、表述形式和传播形态等方面创新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时政报道;创新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全国网民数量已达6.88亿人,其中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网民规模达6.20亿,占网民总数的90.1%。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时政报道在我国因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备受人们关注,而电视的即时传播和现场视觉感优势已不再明显,只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优势,利用现有的传播平台,对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实现创新转型,才能守住旧阵地,开拓新领域。

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及局限

(一)报道时效更快

由于智能手机和通讯网络的普及,消息的发布几乎可以与事件进程同步,这是很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做到的。在“时间就是生命”的传播时效面前,信息的畅通可以让受众更快、更及时地掌握新闻,可以说新媒体的高度时效性是其在新闻报道中最突出的优势。

(二)信息来源更广泛

新媒体的普及,使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新闻的发布源。新媒体上的信息由于是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传播出来的,因此更具有接近性,内容也更为广泛,增加了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三)双向互动性更强

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这种传播模式不是直线性、单一性的传播,即受众对信息有互动反馈。不同于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实时地给公众提供交流反馈的场所,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四)收听收看更为便利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信息,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信息,无论是在公车上还是在路上,任何的空闲时间都可以关注各种新闻报道。

本研究以东方百合 ‘索邦’为材料,通过克隆获得LhsorMYB12基因;进一步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分析其顺式作用元件,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各组织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及光照处理后的表达差异,以期为东方百合花青素苷合成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虽然新媒体存在上述诸多优势,但新媒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在目前仍不能赶超传统媒体,同时在画面的表达、视听语言的精致化程度、新闻报道的深度性、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上也和传统媒体相比差距较大。

二、新媒体时代创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

众所周知,时政新闻在我国新闻报道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党政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信息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时政新闻来向公众传播的。一直以来,包括各级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对时政新闻的创新从未停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领导活动过多、会议报道时间过长、稿件内容空、说教多、官腔重、画面呆板、播发速度慢半拍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新媒体冲击下,不论是迎合大众需求还是自身创新需要,时政新闻的创新转型已迫在眉睫。

(一)革新报道形式,挖掘新闻内容

革新报道形式、挖掘新闻内容是提高时政新闻吸引力的根本保证。事实上,大部分受众认为时政新闻枯燥,不是对时政新闻本身有意见,而是对时政新闻报道中没有新闻点感到不满。重要领导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往往包含着最重要的新闻、最集中的信息和最权威的声音。因此时政记者绝对不能仅仅是报会议程序,报领导讲话,而是要挖掘出其中的新闻点。除了跳出会议做新闻,对于重大题材的新闻内容,还可以进一步跟进追踪,从而产生持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1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9名广西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就各自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向总书记汇报情况。一年过去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得怎么样?八桂大地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广西电视台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题材,就代表们汇报时反映的情况,记者通过实地拍摄,采访了代表们一年来的履职过程。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栏目推出了《牢记总书记嘱托广西交出新答卷》系列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受好评,并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

(二)改变表达方式,突破传播风格

(三)巧用电视视听语言,突出精致化优势

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画面的表达,精致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能够使电视新闻更具有可视性,往往能够决定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时政新闻不能只是仅仅按部就班地拍摄领导的常规画面,更应该去捕捉一些生动鲜活的画面。例如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拍摄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一些长镜头的运用,会议中过肩镜头的拍摄,李克强总理在到访老百姓家中出现的光屁股男孩等等,这些画面一改四平八稳的时政拍摄手法,鲜活而有趣,让人印象深刻。此外,摇臂、航拍、特技包装等多种拍摄和编辑手法的使用可以给观众带来更为全新的视听感觉。例如,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栏目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重大项目开竣工等重大时政活动报道中,使用字幕、图表、动画特技等表现形式,使新闻画面更为丰富。

电视新闻是需要经过拍摄、剪辑、包装而成型的,有时我们也在强调内容为王,忽略了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包装的色彩。当人们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中去甄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大多感受的是文字或图片内容的力量,远没有画面和声音的强烈冲击。画面拍摄和剪辑手法的创新,除了给观众呈现新闻事实外,精美的画面、震撼的同期声也能带给观众新闻背后的更深的思考。因此,在严肃的新闻素材画面里加上审美元素也是电视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突破的一大创新点。

(四)积极拥抱新媒体,巧用平台提升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报道应及时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渠道,在报道观念、采编模式、稿件内容、传播形态等方面创新突破,发布及时、准确、权威的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政报道中占据制高点,掌握话语权。近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就充分地利用微信、微博对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时政活动进行全景式实时报道。广西电视台则充分利用旗下的靓TV互联网平台,将记者在前线采访中第一时间传回的新闻信息及时发布,密集报道最新动态,同步跟进新闻进展,时效快,在新媒体时政报道中创下了佳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还通过微博、微信、靓TV等平台,征集网友在“两会”中最关心的问题,通过采访代表委员,走访相关部门为网友进行解答,在《广西新闻》《两会特别报道》中集中播出,促进了传统媒体与网民受众的互动,反响热烈。与此同时,靓TV自带的电视回看功能还能使观众随时随地收看广西电视台已播出的各类重大新闻,深受观众和网友欢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西新闻》一直位居全网传播“省卫新闻”融合力榜单的前列。

三、结语

新媒体正逐渐转变受众信息的接收方式。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必须明白,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要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新媒体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从而保持新时期电视时政新闻的持久活力。

电视时政报道拥抱新媒体,必须要求在报道理念上坚持客观真实、新闻价值、以人为本的报道原则,强调“采、编、发”合一的采编模式,要求编辑记者具备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稿件内容上,从事实到用词、表述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在追求准确、时效和受众体验的同时,突显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新媒体创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