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简约流畅的新课堂
——《动物的发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04-11缪丽君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0期
关键词:变态小蝌蚪小鸡

■缪丽君

打造简约流畅的新课堂
——《动物的发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缪丽君

参加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我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知。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简约而流畅的,情境引人入胜,过渡简洁自然,问题层次分明,活动由浅入深,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描述。也只有这样简约、流畅、无“赘肉”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教学的主阵地。

一、引人入胜的情境是好的开始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画面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描述,仅仅是这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人物性格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了。受此启发,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让可爱的小鸡出场。一段叽叽喳喳的叫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播放小鸡出壳的视频展现这段叫声的来源,然后提出质疑:“一个普通的鸡蛋里为什么会钻出小鸡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由此一气呵成,直接导入对鸡卵的发育过程的探究。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部分,我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剪辑视频从听觉、视觉上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设置一系列疑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蝌蚪和青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再追问:“小蝌蚪和妈妈到底哪里不一样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生成问题和逐步认知的过程

鸡卵孵化时表面看没有任何变化,而课本上有关鸟类发育过程的内容比较少,仅仅通过几幅图片、几段文字,很难让学生理解鸟类的发育特点。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等方法来揭开鸡蛋里的秘密。学生通过解剖4个发育到不同时期的鸡卵,观察比较、描述现象、猜想发育的天数、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逐渐发现鸡卵的发育过程是在连续不断地变化着的。接着展示一组密集的鸡卵发育过程解剖图片,强调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再提问:“鸡卵发育过程中哪些物质减少了?”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比较,发现鸡卵发育过程中吸收了营养和水分。此时会生成问题:“平常在市场上买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来吗?”“鸡卵孵化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从哪里来呢?”教师补充第三个问题:“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会减轻,这是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了解鸡卵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孵化需要适当的外部条件,孵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来自于鸡卵内部,消耗的能量是分解有机物而获得的。然后用“鸡卵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来小结鸟类的发育过程。此时由鸡卵的发育拓展到鸟类的发育,又生成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鸟类的雏鸟都和小鸡一样呢?”通过对两组雏鸟图片的观察和比较,认识雏鸟的两种类型。此时,学生对于鸟类的发育过程才形成整体的认知。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过程,我采用了与上面类似的方法进行诠释。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青蛙的发育过程顺序标本”,从而分析蝌蚪和青蛙在外形、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不同之处,同时探究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接着展示交流,再用表格整理归纳,然后用“青蛙的发育过程图”小结青蛙的发育过程,从而对两栖类的发育过程形成整体的认知,也为形成“变态发育”的概念做好准备。此时顺理成章地构建出“变态发育”概念。但是,构建了概念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所以教学活动还要继续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听到“变态”两个字而大笑的反应,追问:“这里的‘变态发育’和你们认为的‘变态’有没有区别?”学生很容易理解成“变态发育”是指形态变化。这时教师再问:“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吗?”从而强调变态发育还包括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变化。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才能发现和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

三、自然巧妙地过渡是知识衔接的关键

鸟类的发育和两栖类的发育是两块独立的内容,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地过渡,就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割裂和断层。因此我巧妙地运用雏鸟的分类图片提出质疑:“这些雏鸟都有妈妈细心地呵护,而一群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接着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从而过渡到两栖类的发育部分,使得前后知识之间的衔接自然而流畅,避免了因过渡太生硬而出现前后知识割裂的现象。

四、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解剖鸟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发育中的胚胎不能接受,甚至有身体不适、干呕的现象出现,有几个男生站起来,准备逃离“现场”。我赶忙走到他们身边,十分淡定地拿起一个培养皿,惋惜地看着里面的胚胎,告诉他们:“这个胚胎本来可以成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鸡,可是它为了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而献身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完成这次探究,它的死就‘轻于鸿毛’,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完成探究,学有所获,它的死才能‘重于泰山’。”听完这番话,孩子们收起了厌恶的表情,带着一份凝重,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他们努力地克服着不适反应,非常认真、细致地观察起每一个胚胎。有一位男生,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多次干呕,但他一直坚持着完成了自己的展示。他们的表现让我十分感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科学探究精神吗?也许在很久以后,他们不一定记得在课堂上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今天的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也一定会懂得敬重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小生命。我相信,经历了这次探究,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珍惜生命。

五、美中不足,仍有遗憾

这节课虽然获得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但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美,仍然留有遗憾。其中有一个难点问题处理得略显不足,即“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自己孵化鸡卵的经验,他们并不知道鸡卵孵化过程中质量会减轻,因此在课堂上我直接给出了“质量会减轻”的答案,仅仅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能形成直观、具体的认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我想以后可以这样改进:在课前20天,组织部分学生用人工孵化器自己孵化鸡卵,并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对孵化中的鸡卵进行称重,用表格记录每天的数据。在正式上课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会发现鸡卵的质量在逐渐减轻,从而形成更加具体、直观的认知。

人总是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每次赛课后的反思总能让人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也总会有新的收获。今后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用对待竞赛的态度来对待平常的每一节课,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争取让平时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无赘肉”的好课堂!

(作者为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变态小蝌蚪小鸡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小蝌蚪
小蝌蚪
小蝌蚪
变态混凝土
小蝌蚪
小鸡不见啦